杰文斯·威廉·斯坦利1835~1882Jevons,William Stanley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和逻辑学家; 边际效用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数理经济学派早期代表人之一。出生于英国利物浦一个工程师和铁商家庭。1851年进入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London) 学习化学和植物学,因家庭破产而中途辍学。1853~1858年在澳大利亚悉尼造币厂担任试金师职位,在那里他首次发表了有关气象和铁路定价方面的论文。从1859年返回英国后再入伦敦大学学院学习经济学,1860年获得学士学位,1862年获硕士学位。1863年,他在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现曼彻斯特大学) 获得教师职位,并在1866年被任命为逻辑、道德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1876年,他离开曼彻斯特,就任伦敦大学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1880年,他由于健康的原因而辞去了这个职位。两年后在一次游泳中因体力不支而淹死,终年仅46岁。
杰文斯重要代表作为: 《政治经济学理论》(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Economy”,1871)。其他著作包括:《通货与金融研究》(“Investigations in Currency and Finance”,1863~1884);《煤炭问题》 ( “The Coal Question”,1865);《科学原理: 逻辑与科学方法论》 (“The Principles of Science:A Treatise on Logic and Scientific Method”,1874); 《劳动力状况》 (The State in Relation to Labour,1882)等。
杰文斯全部学术生涯所经历的20年正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向新古典经济学转变的时期。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理论》 与奥地利门格尔 (Menger) 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 在同一年 (1871) 首次出版,比法国瓦尔拉(Walras) 的 《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 (1874)早出版三年。在《政治经济学理论》 中,杰文斯同意古诺的观点,认为经济学具有数学的性质,经济学中的规律必须用数学来表达,他毫不怀疑,为经典作家们所充分利用的演绎法毋需替代,而只需予以改革,而这种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公开使用数学技术。他认为,经济学是逻辑的,也是数学的。借助于微分学,利用边沁 (Bentham) 的功利主义哲学,他精心构筑了边际效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他同门格尔和瓦尔拉一起,被称为边际革命的创始人。
在效用理论方面,杰文斯公开宣称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基础,创立了对快乐和痛苦“像代数中对待正量和负量” 一样来对待的思想。一个人的目的在于使快乐方向的结果总和最大化。经济学的目的就是使 “快乐最大化”。杰文斯进而提出了效用理论,首先引入他所称的“效用变化规律”,并仔细区分总效用和效用度数。企图最终建立关于价值的 “最后效用程度”理论。他认为,一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它的效用,而物的效用就在于对人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但他认为,必须把一种商品的总效用,和这种商品的一个部分在一定时间对一个人的效用严格区别开来,效用才能成为价值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他看来,一种商品对人的每单位效用是随着商品总量的连续增加而递减的,由此,他提出一个“最后效用程度” 的概念。所谓 “最后效用程度”,就是现有商品量最后增加一个极小单位时对人的效用程度,这也就是以后西方经济学所称的 “边际效用”。他认为,决定一种商品价值的,就是它对人的 “最后效用程度”。
在交换理论方面,杰文斯以 “最后效用程度”概念为基础,用数学方程说明两个人交换各自的商品时,它们之间的交换比率将等于交换后各人手上所有的这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后效用程度” 比率的倒数。这就是说,交换后这两种商品对双方的边际效用与两者的价格成比例。至此,交换即处于均衡状态,因为如再继续交换,双方都将得不到更多的好处。
在劳动和生产交换理论方面,杰文斯否认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认为劳动在产品生产中一旦耗费了,就永远消失; 劳动只是通过影响商品的供给量,从而又影响商品的 “最后效用程度”,才间接影响价值。他的价值论抽掉了社会生产关系,只研究孤立的个人心理状态,是一种主观价值论。杰文斯也用主观因素解释劳动,说劳动进行到一定点之后就带来“痛苦”,成为一种“负效用”。因此,他的劳动理论也是用反效用表示的生产成本理论。当杰文斯把这种生产成本理论同交换理论结合起来时,他能够表明,在均衡时,价格不仅同最后的效用度数成比例,而且也同生产成本成比例。
在地租理论方面,杰文斯研究了 “集约”的情况 (对同一块土地进行比较集约的耕作)和 “粗放” 的情况 (耕作收益不同的各块土地)。杰文斯认为,从一块土地上获得的产出是劳动的函数,并且服从于最终的收益递减。生产停止时,报酬是由增加的投入所获得的产品即效用给定的。但是,在所有使用的 “劳动”均按同一比率得到报酬以后,根据“无差异定律” (当两种物品或商品,在其所要达到的目的上没有重大的差异时,购买者将会丝毫不加区别地购买其中之一),就产生了一个“剩余”即 “级差地租”,因为先前使用的劳动假定是更多产的。在这种论述中,实际上进行了与劳动有关的 “边际生产率” 的分析。
在资本和利率理论方面,杰文斯认为资本是维持任何一种或一类从事工作的劳动者所需要的各种商品的总和,有了资本,使得我们可以提前支出劳动。因此,它同时间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而商品供给的改善 (这会减少“痛苦劳动”的数量)是依赖于资本的使用的。尽管它会延长从事劳动的时刻到它的最后结果或目的完成之间的时间间隔。在如何计算资本使用成本方面,杰文斯把投入的资本数量(amount of capital invested) 和资本投资的数量 (amount of investment of capital) 区分开来:前者是自由资本的数量,后者是资本数量及它留在投资中的时间。正是后者必须偿还,并附加利息。在利息理论中,它是被当作从投资的增加额中所得到的产品的增加额来说明的。换言之,利息是用间接(迂回) 生产方法的边际生产率来解释的。
除上述经济理论以外,杰文斯在价格水平变动、商业周期、可耗竭资源经济学、经济政策、国家作用等经济问题的研究中都作出过卓越的贡献。此外,他还从事大量经济资料的编整工作,并也写过不少逻辑学著作。杰文斯的著作大大影响了经济学理论的基础和应用经济学的上层结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