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学
研究乐器的起源、发展、分类、音响工艺、机械性能等问题的学科。 民族音乐学的分支。 乐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乐器的界说。 组成音乐各种音响的器具称为乐器,其中包括非乐音的节奏性乐器。能产生不同音高的旋律性乐器是乐器中的主体;有些产生节奏性的器具原属于生活用具,但由于其音响与整体音乐效果结为一体,甚至发展到具有一定音高,这类器具仍可称为乐器。 至于现代派使用的马达、牛奶瓶一类器物音响,则不能叫乐器。(2)乐器的源流。有的学者认为,乐器起源于神话传说和人物,有的则认为源于自然模拟,有的还主张器乐源于生产劳动。(3)乐器的诞生史。英国学者认为鼓类乐器产生在先,奥国学者却认为出现得最早的乐器应是笛管。德国乐器史家萨赫斯则认为,最先产生的是噪音器,其次是鼓类、号类、拨弦乐器,再次是只见于某些地区的乐器。 (4)乐器的制造。(5)工艺技术对乐器质量的影响。 (6)乐器的分类。可以从各种角度进行划分,如从制造材料、发音机制角度划分,也可从音色、音域、形制等方面分,还可以不从物的角度而从演奏主体人的角度划分。目前在我国,还没出现既符合音乐演奏实践,又有中国特色的权威乐器分类法。自从民族音乐学出现后,乐器学就成了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论述民族乐器,常与该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风格并提,这是因为乐器与某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形成和特色密切联系的缘故。但乐器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民族音乐学一样还未形成系统的、成熟的理论体系。 。【阅读书目】: 《中国乐器介绍》,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年版;《乐器法手册》,梁广程等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民族器乐体裁与形式》,叶栋编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