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逵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杨逵1905—1985台湾台南人 杨逵
杨逵
杨逵 杨逵1905—1985小说家。原名贵。台南人。早年在台南二中读书,受外国文学的影响。1924年入日本大学夜间部攻读文学,并参加劳工运动和政治活动。1927年返台,从事农民运动和文化运动,是“台湾农民组合”重要成员。1934年完成处女作《送报夫》,获日本东京《文学评论》征文奖。同年参加台湾文艺联盟,任《台湾文艺》编辑。1935年创办《台湾新文学》,后被迫停刊。抗战爆发后回家务农。日据时期,曾遭到日本当局10次逮捕,从不屈服。1945年台湾光复后,创办《一阳周报》,主编《力行报》副刊、《台湾文学丛刊》等。1949年被台湾当局逮捕,坐监12年。1961年出狱后,在家经营东海花园,以养花为生,晚年生活凄凉。1982年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活动,次年获台湾吴三连文艺奖,又获台湾新文学特别推崇奖。他是台湾日据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品大多描写日据时期台胞的苦难命运和抗争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著有短篇小说集《鹅妈妈出嫁》,散文集《羊头集》,剧本《父与子》等。有《杨逵全集》《杨逵作品选集》。 ☚ 杨守愚 谢冰莹 ☛ 杨逵 杨逵1905—1985.3.12原名杨贵。笔名有杨建文等。台湾台南人。1924年在台南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大学攻读文学专业。1926年返回台湾。参加下层人民中的抗日活动;曾任台湾农民组合代表大会中央常务委员。经常流转于高雄等地,依靠砍柴之类体力劳动自食其力。同时,他开始投身于新文学活动。1931年被台湾日本当局逮捕入狱,翌年获释。1934年标志着台湾新文学界大联合的台湾文艺联盟宣告成立,杨逵是重要的组织者和活动家,并由此正式步入台湾文坛。他的代表作品中篇小说《送报伕》即发表于这个时期,作品以其对台湾日据下现实生活的深刻揭露,获得台湾新文学界的广泛好评。他的创作思想,风格和题材,属于当时台湾广泛流行的有进步爱国倾向的“乡土文学”派。1935年12月他和妻子叶陶在台中发起创办《台湾新文学》杂志,这是与台湾文艺联盟有关的又一重要的新文学刊物。台湾光复后,曾任《一阳周报》主编,并编辑《台湾文学丛刊》等。后因参与二二八事件,被捕入狱。十年后获释,开始以种植园为生,并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小说集《鹅妈妈出嫁》,散文集《垦园记》、《羊头集》等。杨逵长期被拘于牢狱,而始终顽强不屈,故在台湾文坛上有“压不倒的玫瑰”之称。近年来,他继承“乡土文学”的传统,提倡“草根文学”,要求将文学根植于大众之中。 ☚ 杨朔 杨大辛 ☛ 杨逵 现代台湾作家。原名杨贵,台湾台南人。早年留学日本,从30年代起从事台湾新文学运动,曾出版小说集《鹅妈妈出嫁》、散文诗《羊头集》等。1949年因呼吁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统一而遭国民党当局逮捕,监禁达12年之久。是台湾新文学运动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作家。 杨逵 224 杨逵1905—1985现代作家。原名杨贵。笔名还有杨建文等。台湾省台南县人。1924年去日本做工,工余在私立日本大学夜间部学习文学。1928年返回台湾参加抗日农民运动和文化运动。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任《台湾文艺》编辑。1935年创办《台湾新文学》杂志。他因坚决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先后十余次被捕入狱。为学习伯夷、叔齐宁可饿死首阳山的精神,而经办过“首阳农场”。台湾光复后曾办《一阳周报》,编辑出版《台湾文学》月刊。天津解放后,他勇敢地呼吁和平解放台湾,被台湾当局监禁达十年之久。晚年景况凄凉。早年作品多为日文写成。1934年后用中文白话写小说。结集出版的有《鹅妈妈出嫁》、《羊头集》等。他是赖和之后台湾新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 ☚ 戴望舒 赵树理 ☛ 杨逵1905—1985作家。原名杨贵。台湾省台南县人。曾任《台湾文艺》编辑,先后创办《台湾新文学》、《一阳周报》等,主编《力行报》。因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多次被捕入狱。学生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以小说为主,亦涉及戏剧、散文评论等多种体裁。代表作为小说《送报伕》。其创作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明确的阶级意识,多描写下层劳动者的苦难,风格清新、朴素。是台湾新文学运动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作家之一。 杨逵 杨逵1905~1985现当代作家。原名杨贵,笔名杨建人等。台湾台南人。1922年考取台南二中,广览日译世界名著。1924年东渡日本攻读文学。靠做送报夫、木工等杂活以谋生。1928年应“台湾文化协会”之召回到台湾,积极参加抗日农民运动和文化运动,曾公然指斥“日本政府是土匪”,屡遭逮捕。出狱后靠当窑工、砍柴维持生活。其创作深受赖和影响,主张“用自己的观点写历史性、文学性的文章”,辛勤创作半个多世纪,是日据时代为数不多的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创作涉猎甚广。1932年完成的处女作《送报夫》,深刻揭露了日本资本家的凶残、贪婪、虚伪和日本在台湾的残暴统治,曾获《文学评论》征文奖,并被胡风译为中文。1944年曾组织演出《怒吼吧,中国》,1948年又提出 “文学回归”祖国的口号。1949年发表《和平宣言》,呼吁祖国统一。旋被判刑,1961年始获释放。1985年病逝台中。他一生历尽坎坷,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鹅妈妈出嫁》、《种地瓜》、《无医村》、《萌芽》、《模范村》、《春光关不住》、《归农三日》等;戏剧《父与子》、《猎哥仔伯》、《剿天狗》等;散文集《羊头集》等。他的小说数量虽不很多,但充满了血泪的控诉和犀利的讽刺,思想和艺术价值都很突出。正因如此,他的许多作品屡遭日本侵略当局查禁。 ☚ 沙汀 戴望舒 ☛ 杨逵1905—1985原名杨贵,笔名杨逵、杨建文等。台南新化人。早年就读于新化公学和台南二中。1924年东渡日本,次年考入日本大学文学艺术专门科夜间部。1927年9月回台湾,加入台湾农民组合并当选为中央委员。1928年后当选为台湾文化协会中央委员。1934年参加台湾文艺联盟,担任《台湾文艺》编委。1936年创立台湾新文学社并发刊《台湾新文学》月刊。1937年再去日本,回台湾后,创办首阳农园,以伯夷、叔齐自比,表示自己抗日意志,并写小说批判“皇民化运动”,痛骂日本政府为土匪,故在台湾光复前曾10次被捕。1945年9月在台中创刊《一阳周报》。翌年加入台北台湾评论社,并担任台中《和平日报》(台湾版)副刊《新文学》主编。1947年在二二八起义中被捕。出狱后,主张填平台湾的“外省人与本省人之间的鸿沟”。1948年夏主编新创刊的台中《力行报》副刊《新文艺》。同年8月创刊《台湾文学丛刊》。1949年4月因写一篇《和平宣言》,建议释放二二八事件中被捕人员,用和平办法解决“国共内战”,被台湾当局视为非法言论,判刑12年。1961年出狱后在台中定居,以卖花度日。晚年贫病交加,穷困潦倒,于1985年3月12日去世。一生关心着中国的命运,为自己的民族、为台湾人民,同内外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持现实主义原则,重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主张作家要面对现实。著有《杨逵全集》。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