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纶“厌蛊恶逆”案
杨纶为滕穆王杨瓒之子。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杨瓒被隋文帝鸩死,其子杨纶嗣滕王爵。杨纶因其父之事,在文帝执政之世,常不自安。炀帝即位后,“尤被猜忌”。杨纶忧惧不知如何是好,便找术士王琛询问。王琛为讨好杨纶,说:“王相禄不凡”,并说:“滕即腾也,此字足为善应”。又有沙门僧人惠恩、崛多等,自称“颇解占候”。杨纶常与此三人交通,让他们占度星法。于是有人据此举告杨纶“怨望咒诅”。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命黄门侍郎王弘追查审理此案。王弘是炀帝的亲信,见炀帝正在怒中,于是就依照炀帝的旨意,奏报杨纶“厌蛊恶逆,坐当死”。炀帝以此令公卿百官“议其事”。司徒杨素等议奏:“(杨)纶希冀国灾,以为身幸。原其怀恶之由,积自家世。惟皇运之始,四海同心,在于孔怀,弥须协力。其行乃离阻大谋,弃同即异。父悖于前,子逆于后,非直觊觎朝廷,便是图危社稷。为恶有状,其罪莫大,刑兹无赦,抑有旧章,请依前律”。炀帝却以“公族不忍”,将杨纶免死,“除名为民”,流徙始安。杨纶诸弟也被连坐,“散徙边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