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度1875—1931

湖南湘潭人
中共党员。光绪二十三年举人。曾任袁世凯政府学部副大臣。1915年由他领衔组成筹安会,被举为会长,策划恢复帝制。袁死后曾被通缉。之后倾向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和李大钊建立起关系。1929年移居上海,参加中国互济会及其他进步团体。同年经周恩来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党的工作。著有《国会与旗人》。
原名:承瓒
字:晰子
号:虎公、虎头陀、虎禅、虎禅师、释虎
笔名:九九、虎公、虎禅、杨虎禅
人称:杨周公
印名:湘潭杨氏
自嘲印名:帝制余孽
别名:杨晰子、学佛

杨度1874—1931

原名承瓒,字皙子,号虎公。湖南湘潭人。曾留学日本,先后在东京弘文书院和法政大学学习。1904年代表留日学生回国,参加反对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的爱国运动。后为清政府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起草报告。1906年主编《中国新报》 (月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要求清政府召开国会。1907年任宪政编查馆提调。辛亥革命后,曾任袁世凯政府内阁学部副大臣,受袁指使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后任参政院参政,次年著《君宪救国论》一文,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并联系孙毓筠、严复、刘师培、胡瑛、李燮和等组成筹安会,被推为会长,策划恢复帝制。袁世凯死后被通缉,移居天津外国租界,遁入佛门。经过几次失败,思想发生变化,转而倾向革命,1922年起追随孙中山革命。后来,同李大钊有所联系,参加了反帝大同盟活动。1927年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后,曾多方营救。1929年移居上海从事革命工作,参加“中国互济会”。同年秋,经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坚持为党工作。1930年2月,加入鲁迅、田汉等组织的“自由大同盟”,6月又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1年9月在上海病逝。

杨度

杨度传
杨度外传
难忘的记忆
何汉文 杜迈之
田遨
王冶秋
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8月版141页
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版406页
人民日报1978年7月30日,新华月报
1978年9期
关于杨度入党问题李一氓人民日报1978年9月6日,新华月报
1978年9期
杨度同志二三事夏衍人民日报1978年9月6日,新华月报
1978年9期
杨度和康有为的晚节
我的父亲杨度
往事历历五十年——回忆我的公公杨度
杨度(1875—1931)
长安
杨云慧
葛敬安
关国煊
北京晚报1982年7月22日
解放日报1982年10月31日
人民政协报1984年9月12日、19日
*传记文学1977年30卷5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3册第263页

杨度参加策划过太湖革命运动
北大一九二二年的讲义风潮与杨度
杨度同志的晚年
李淑一
川 岛
陶菊隐
战地增刊1978年2期
战地增刊1978年2期
百科知识1979年4辑,新华月报1979年
10期
我所知道的杨度
对《我所知道的杨度》的一点补充
关于杨度的研究和存在的疑点
杨度与《中国新报》
市井有谁知国士——从保皇派到共产党人的杨
陶菊隐
章元凤
陈德仁
赵金钰
苗培时
学术月刊1979年8期
学术月刊1979年11期
天津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81年3期
中国青年1981年15期
由反动的筹安会骨干走上革命道路的杨度
杨度是老共产党员
有关杨度与中共关系的补充
“市井谁知有国士”——杨度的晚年
洪宪六人帮的杨度
杨度
论杨度——《杨度集》代序言
反映杨度思想转变的一篇文稿
从帝制祸首到共产党员——记杨度曲折的一生
关于杨度
刘之珪
王文基
李秋生
于伯铭
王觉源
罗宝轩
刘晴波
唐伯周
赵钦一
左舜生
历史知识1982年4期
*传记文学1983年43卷2期
*传记文学1984年44卷3期
历史知识1984年5期
*中外杂志1984年35卷6期
历史教学1985年3期
历史研究1985年4期
湖南党史通讯1985年8期
群言1985年8期
*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五辑(总49)·万竹
楼随笔影印本第131页
杨度(1875—1931)
杨度(1874—1932)
杨度(1874—1932)
杨度
“旷代逸才”杨度
杨度
也谈杨度同志
杨度(1875—1931)
汪凤瀛与杨度
王夫之从祀与杨度参机要
我们所知道的杨度
杨度的一生
早年在东京活动的杨度
杨度和熊希龄
杨度和汪精卫
杨度“帮忙不帮闲”
杨度和蔡锷
走向光明之路
杨度和北京党狱
贾逸君
李贵臣
张敏孝
吴相湘
吴相湘
金梁
陈旭麓
戴晋新
沈云龙
章太炎
杨友鸾等
罗尊柱
陶菊隐
陶菊隐
陶菊隐
陶菊隐
陶菊隐
陶菊隐
陶菊隐
中华民国名人传(下册)学术第85页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第689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141页
*民国百人传第3册第313页
*民国政治人物第1集第69页
近世人物志第337页
近代史思辨录第409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9册第373页
*现代政治人物述评(中卷)第143页
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第426页
湖南文史资料第11辑第137页
湘潭文史资料第2辑第43页
筹安会“六君子”传第13页
筹安会“六君子”传第22页
筹安会“六君子”传第59页
筹安会“六君子”传第79页
筹安会“六君子”传第131页
筹安会“六君子”传第147页
筹安会“六君子”传第158页

杨度

从保皇派到秘密党员:回忆我的父亲杨度
困惑帝王师:杨度别传
梁启超与杨度友谊始末
回忆我的父亲杨度
续《杨度同志二三事》
从杨度诗词看杨度
杨度的早期思想
杨度的教育思想和“开放”主张
杨度首倡“开放”政策
十种辞书工具书民国人物生卒年订补(61)杨度
应改标为(1875—1931)
杨云慧
毛炳汉
宁重远
杨云慧
夏 衍
欧阳俊
唐伯固
唐伯固
唐伯固
王学庄
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年版163页
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340页
团结报1986年2月22日
上海政协报1986年6月27日
人民日报1986年7月7日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1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1期
淮北煤师院学报1986年1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1期
近代史研究1986年3期
杨度二题
杨度的佛学思想与晚期的思想转变
“但哦松树当今事,愿与梅花结后缘”——介绍
杨度其人其书
侯宜杰
杨念群
唐伯固
近代史研究1986年6期
求索1986年6期
湖南党史通讯1986年7期
试论世界近代政治思潮对杨度思想的影响
青年杨度的爱国思想
杨度晚期历史观论略
话说杨度——从君主立宪到共产主义
读《杨度集》论杨度
清末预备立宪时期的杨度
杨度叙写《游学译编》时期思想刍论
杨度与清末立宪运动散论
谜一样的人物——杨度
迷途知返的杨度
杨度君主立宪思想略论
杨度学佛的思想考察及其新佛教论的特征
杨度思想转变初探
杨度与民初两次复辟
杨度与清末礼法之争
杨度对清末民族问题的认识
筹安会会长杨度
杨 度(1874—1931)
邹绍芬
唐伯固
余应彬
杨第甫
涂文学等
侯宜杰
赫 坚
唐文权
高鹤君
蒋懿菊
华友根
麻天祥
蒋懿菊
唐自斌
唐自斌
李里峰
林 熙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2期
历史教学1987年2期
求索1987年6期
中华英烈1987年6期
湖北大学学报1987年6期
近代史研究1988年1期
长春师院学报1988年2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3期
名人传记1988年11、12期
绵阳师专教学与研究1989年1期
江海学刊1989年6期
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5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3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1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1期
*传记文学1999年74卷2期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43页
杨 度(1874—1931)
杨皙子奋起革命
辛亥革命前杨度的政治活动
范济国
石 磊
杜迈之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98页
民国社会名流归宿第55页
辛亥革命在湖南第413页

1

(词)清·杨度

目对一江风月,心怀万古英雄。

风流如在亦如空。

前后浪头相送。

阅世谁如朗月,成功只有东风。

江山人物古今同。

尽入扁舟一梦。

杨度1874—1932

清末参与宪政活动的重要人物。字晢子,号虎公。湖南湘潭人。曾留学日本东京弘文书院和法政大学。回国后,任清政府宪政编查馆提调,颐和园皇族宪法讲师。辛亥革命后,拥护袁世凯称帝,成为“筹安会六君子”的首领。失败后被通缉,转而学佛。晚年转变政治立场,毁家革命,参加中国共产党。他曾力主实行君主立宪,要求制定适合宪政的新法律。认为旧刑律历唐、宋、元、明、清,数千年不变,与立宪宗旨完全不符,不能适用于宪政时代,要求改用新刑律。还认为旧律依据家族主义,新律依据国家主义,二者在“精神上主义上”不同。家族主义法律只能适用于家族制度时代,立宪时代必须以国家主义的精神制定新律。并主张在法律上消除家族的各种特权,建立国家和人民之间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国家给人民以“营业、居住、言论等等自由”,人民“对于国家担负责任”。写有 《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实施宪政程序》 等文。

杨度1874—1931

字晳子,湖南湘潭人。早年留学日本。编有《游学译编》、《中国新报》等刊,拥护君主立宪。武昌起义后受袁世凯旨意,组织国事共济会。曾为袁政府参政。1915年发起组织筹安会,任会长,为袁复帝制造舆论。后思想转变,1927年积极活动营救共产党人李大钊。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党的地下工作。


杨度

曾留学东京弘文书院和政法大学,回国后任皇族宪法讲师,参与沈家本主持的修律工作。主张在法律上消灭家族的各种特权;深受改良派影响,赞成君主立宪;要求赋予人民“营业、居住、言论等等自由”。晚年抛弃君主立宪救国理论,投身革命,政治立场发生根本转变。参见“历史”中的“杨度”。

杨度

杨度1875~1931

原名承瓒,字晳子。后改名度。号虎公。湘潭人。举人出身。师从王闿运。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日本留学,创办《游学译编》。1903年回国参加经济特科考试中第一等第二名。因有人劾他为康梁余党,逃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任中国留日学生会总干事长。1906年为清政府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起草报告。次年在东京创 《中国新报》月刊,并组织宪政讲习会。1908年任清政府宪政编查馆提调。辛亥革命后依附袁世凯,并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袁世凯解散国会,任参政院参议。袁阴谋复辟帝制,他与严复等成立筹安会,任会长。袁死后,避居天津外国租界。后投向孙中山,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曾多方营救。晚年参加中国互济会等进步组织。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利用特殊身份为党工作。1931年病逝于上海。

☚ 杨任   杨世焯 ☛
杨度

杨度1875—1931

原名承禶,字皙子,晚年学佛,别号虎公、虎禅师、虎头陀、释虎等。湘潭县人。清光绪二十年 (1894) 应顺天 (今北京) 乡试,中举人。后师事王闿运多年,两次会试落第。1902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与黄兴等创办《游学译编》,宣传革命。后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与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均来往密切,被选为中国留日学生会会长。1904年被留日学生推为鄂湘粤3省铁路联合会总代表,回国参加护路运动。曾为清政府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起草有关宪政问题的报告。1907年1月在日本独创《中国新报》,宣传君主立宪,并与方表等组织宪政讲习会,任会长。次年3月,由袁世凯等保荐入京,以四品京堂候补在宪政编查馆工作,旋升任该馆总核。后又与旗人悦钧等在京设宪政公会本部,任常务会长。宣统三年 (1911) 5月皇族内阁成立,出任内阁统计局局长。辛亥革命爆发后,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旋因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主张停战,被革职。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后,他又组织共和促进会,以迎合袁的野心。1912年袁窃取临时大总统后,他组织研究宪法委员会,任会长,为袁独揽大权造舆论。1913年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民党,使国会瘫痪,另组政治会议,杨度被增补为政治会议议员。次年政事堂成立,被任为参政院参政。1915年8月,与孙毓筠等成立筹安会,任会长,公开鼓吹帝制。次年袁死后,逃往天津,避居外国租界。1917年张勋拥清废帝复辟,杨度表示反对,认为由共和改为君主是逆流,毅然加入民主革命行列。1922年夏,他接受孙中山的委托,完成游说曹锟阻止吴佩孚援助陈炯明的计划。为配合国共合作后的北伐战争,他又根据孙中山的嘱托,奔走各地与军阀和北洋政府周旋,分化和遏制北洋军阀势力。1924年,为沈润身著《系统进化哲学》一书作序,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1926年曾为营救李大钊等共产党人而奔波。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坚持在白色恐怖中为党工作。1931年9月17日在上海病逝。

☚ 梁焕奎   欧阳振声 ☛

杨度1874~1931Yang Du

modern poet and litterateur. Works:A Collection of Yang Du,etc.

杨度1874—1932

字晢子,号虎公。近现代湖南湘潭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学日本,与杨笃生等创刊《游学译编》,曾当选留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三十二年为清政府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起草报告。次年任宪政编查馆提调,主编《中国新报》,主张君主立宪,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宣统三年(1911)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1914年袁解散国会后任参政院参政。次年联络孙毓筠、严复、刘师培等人组织筹安会,任会长,策划恢复帝制。袁死后曾被通辑。后转变思想倾向革命,1922年起投向孙中山。同年利用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帮助孙中山粉碎陈炯明的叛乱。1927年李大钊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前后,他曾多方设法营救。1929年移居上海,参加中国互济会及其他进步团体。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党的工作。1930年先后加入鲁迅、田汉等组织的自由大同盟和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2年在上海病逝。著有《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实施宪政程序》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3: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