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杨伯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杨伯峻

矢志以求 锤而弥坚——访《左传》研究专家杨
伯峻
施议对 郑君华文科月刊1984年3期
杨伯峻自传 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第4辑第125页
杨伯峻(附杨伯峻语言学论著目录)
杨伯峻
赵金铭
张忱石等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第2分册第282页
学林漫录第5集第220页

杨伯峻

现代已故史学家:杨伯峻(1909—1992) 李解民 中国历史学年鉴(1995)第401页

杨伯峻

杨伯峻1909—

原名杨德崇。湖南省长沙市人。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山大学讲师。建国后历任湖南《民主报》社社长,北京大学、兰州大学副教授、教授。1960年以后任中华书局编辑、编审。从事古籍研究、整理和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造诣精深,而于虚词的研究成绩尤为突出。古代汉语语法方面的重要著作有 《中国文法语文通解》、《文言语法》和 《文言虚词》。前者是反映当时语法研究风气的著作。认为古汉语的研究不仅要以上古汉语的材料为研究对象,还要重视中古及近代汉语的语言材料,要既研究书面语,又研究口语。因此,广泛收集资料进行了纵向即历时性和横向即共时性的语法研究,以使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分别更加明晰,旨在“对文言文所常见的词法以及句法作一系统的叙述与明确的分析,并和现代汉语作简明的比较,目的在帮助读者大略了解祖国语言一般变化的历史和规律,以便正确地了解古书,深刻地了解现代语法”(《文言语法·几点说明》)。认为古今汉语句法上大体相近,而虚词则古今大不相同,故特别重视对古汉语虚词的分析研究以及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其《文言虚词》对古书常见虚词进行了词性和用法的解说,可作为工具书参考。古书注释方面有《列子集释》、《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春秋左传注》、《春秋左传词典》等书,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

☚ 张涤华   肖璋 ☛
杨伯峻

杨伯峻1909—

湖北长沙人。幼年就读私塾,随祖父诵习经书,奠定了坚实的古文基础。青年时期就读于北京大学,从学于钱玄同、吴承仕、余嘉锡、黄节、陈垣诸师,获益良多。1931年又正式拜在黄侃先生门下,成为“黄门弟子”。叔父杨树达的经常指点与教诲,尤具重要影响。大学毕业,至著名将领冯玉祥处供职多年,以后投身教育事业,先后在中学和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执教。1960年调入中华书局,从事古籍的整理研究和编辑业务。曾任中华书局编审、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国家文物局咨询委员、孔子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
中国先秦时代的文献,是他学术研究的主要对象。长期以来,杨伯峻先生对《论语》、《孟子》、《左传》这三部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名著,分别进行深入细致、系统全面的整理和研究,编著出版《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春秋左传注》。这三部著作,凝聚着作者大量心血和主要学术成果,是对古代散文整理研究的杰出贡献,业已成为备受中外学人欢迎的读本,享有盛誉。此外,他早年还撰有《列子集释》,1958年龙门联合书局出版,1979年经修订后由中华书局出版,1985年又被列入中华书局编辑的《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出版。
在研治先秦散文名著的实践中,杨先生形成并建立了一套富有个人特色的注释、译文、词典三位一体的整理方法,即选定一部价值高、影响大的古书,在充分搜集、提炼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潜心研究,首先撰作注释,接着将原文翻译为现代语体文,最后编出该书的词典。三个部分,各有所主,互为补充,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注释力求通古今、集大成,译文注重准确、流畅、通俗、词典服从实际需要。这套方法,贯彻了整理与研究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兼顾的原则,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赢得了广泛的不同层次的读者的欢迎。
在对先秦散文作专书整理研究的同时,他又从总体上对先秦文学进行了考察。这方面的探索,较为集中地体现在《我看先秦文学和〈礼记·檀弓〉》一文(载《文史知识》1986年第6期)。文章认为:先秦文学的范畴,应该突破某些狭隘的观念,拓展到传统的经、史、子、集各个有关部类。在勾勒先秦文学概貌时,强调《左传》“既是最早的编年史,又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历代散文家的示范品”;《战国策》“文采绚烂,巧喻连犿,足以打动人心”;《论语》里有较长的叙事小文,多为简洁生动的精品;《孟子》文胜于理,气势磅礴,以气压人;《荀子》理胜于文;《庄子》“以汪洋恣纵、千奇百态、滑稽突梯、嬉笑怒骂的文章从多方面表达他非一般言语所能说出的思想境界”;《吕氏春秋》和《韩非子》都有不少好文章。并且特别剖析《礼记·檀弓》里的几节文字,指出其中包含了被一般人所忽略的先秦叙事短文的上乘之作,值得引起先秦散文研究者的重视。
他还非常注意从语言学、训诂学角度对古典文献作纵向研究,撰有《中国文法语文通解》、《文言语法》、《文言文法》、《文言虚词》、《古汉语虚词》、《古汉语语法》等多种专著。1984年3月岳麓书社出版的《杨伯峻学术论文集》,收录1948年到1982年撰写的30篇论文。他在八十高龄之际谈及治学心得时说:虽然天赋不高,可是我认为勤能补拙。一生的优点不多,比较自信的是不浪费时间。还说:一般都是有目的地读书,先拟好一个题目或书名,再尽可能地搜集并研究资料,胸中有了腹稿,一气呵成;再仔细地看一遍,稍事修改和润饰。最好是不忙于发表,放一段时间,再多读书,细细推敲,或许可以多避免些缺点。肺腑之言,动人心弦;经验之谈,足启后学。(参看《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春秋左传注》三条)

☚ 姜书阁   任访秋 ☛
杨伯峻

杨伯峻1909—1990

原名杨德崇。湖南长沙人。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49年后,历任湖南《民主报》社长,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华书局编辑、编审,兼文物局咨询委员。在古汉语语法、古籍整理和译注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著有《中国文法语文通解》、《文言语法》、《文言虚词》、《春秋左传注》、《论语译注》、《孟子译注》、《列子集释》、《古汉语虚词》、《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学术论文集》等,编有《春秋左传辞典》。并曾参加二十四史点校工作,完成《晋书》校点。

☚ 曹伯韩   彭铎 ☛
000058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4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