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于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于陵字达夫,弘农人。《全唐诗》存诗三首。 杨于陵 杨于陵753—830字达夫,唐弘农 (治所今河南灵宝北) 人,代宗大历时进士,穆宗时户部尚书,敬宗时授太子少傅,官至左仆射。建中二年(781年),德宗采杨炎建议行两税法,两税征钱后“钱重物轻”现象日益严重,引起朝野关注。元和十五年 (820年) 穆宗继位,“诏百官议革其弊”,时“议者多请重挟铜之律”,杨于陵在百官所议基础上将当时流通中钱币不足以致引起钱重物轻的原因归结为“今索之于下” (两税征钱),“藏之公库”,“减炉以废功”(铸钱不足),“泄之于边裔” (钱币外流),“闾井送终之唅” (葬埋),“商贾贷举之积” (商人高利贷及囤积),“江湖压覆之耗” (自然损耗),“今一用泉货” (用钱范围扩大)( 《新唐书·食货志》) 等。在中晚唐关于钱荒问题的讨论中,杨于陵对造成钱荒原因的总结最为全面。据此,杨于陵提出解救钱重物轻的对策说:“今宜使天下两税、榷酒、盐利、上供及留州、送使钱,悉输以布帛谷粟,则人宽于所求,然后出内府之积,收市廛之滞,广山铸之数,限边裔之出,禁私家之积”,以为如此则“货重而钱轻矣” (同上书)。朝廷以杨于陵的建议为善,时膳部员外郎元稹以为“请天下两税、榷酒、盐利等悉以布帛丝绵等物充税,一切不征见 (现) 钱”的意见“恐须更有商量”,主张“今请天下州县有贫下户两税数少,情愿输纳见钱者,亦任稳便”(《元稹集》第414页)。但朝廷并未考虑元稹的合理建议,自长庆元年 (821年) 两税、上供、留州等“皆易以布帛、丝纩”,租、庸、课、调亦不计钱而纳布帛,“唯税盐酒本以榷率计钱,与两税异”,仍然征钱。(参见“钱荒论”) ☚ 杜佑 陆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