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业?—986北宋初年名将。原名重贵,又名继业。祖籍麟州(今陕西神木),青年时到太原,遂为太原人。初为北汉河东节度使刘崇部将,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刘崇割据太原称帝,建立北汉。继业仕北汉,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防守北方。因作战骁勇,时人称为“杨无敌”,极受崇之喜爱,赐姓刘。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业随刘崇降北宋,复姓杨,任左领军卫大将军,累迁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守卫北部边境。曾率所部于雁门关北大败契丹,以功迁云州观察使。此后,契丹军见杨之旌旗即自行退去,故深得太宗宠信。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分东、中、西三路大军北伐契丹。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业为副,统领西路军,收复了云(今山西大同市)、应(今山西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朔(今山西朔县)四州,兵抵桑乾河。因曹彬所率东路军失败,太宗急命中、西路军回师,并令美与业护送四州人民内迁。业拟兵出大石路,避敌锋芒,以保全数州百姓,而监军王侁却强使业直趋雁门北川中,与敌主力交锋。美与侁又撤去预定于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接应之援兵,业兵陷陈家谷,无法突出重围。其长子杨廷玉与部卒皆战死,他重伤被俘,绝食三日而死。其妻折太君提出控告,潘美被降三级,王侁被除名。杨家抗辽事迹,当时即在民间流传,南宋以后,演为“杨家将”,以评话和戏曲等文艺形式,广为传颂。 杨业 北宋名将。又名杨继业,本名重贵。麟州(今陕西神木)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少时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因人号称“无敌”。北汉亡,归宋,太宗征太原,任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980),契丹攻雁门,率其数百骑绕出其后,与宋主力夹击,大破契丹兵。雍熙三年(986),宋军北伐契丹,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他任副职,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在今山西大同、应县、朔县一带)甚为契丹所惧。不久,契丹率十多万众夹攻,因潘美指挥失当,他孤军陷于陈家谷口(在今朔县南)身被数十创,士卒尽亡,他仍挥刀奋斫敌兵死数百人。马受重伤,使之不能逃脱为敌所擒,绝食三日后死去。他不知书而忠烈有谋。御下有恩,人乐为用。朔县之败,麾下尚存百余人具力战死,无降敌者。死时,六十岁左右。 杨业 杨业(?—986)北宋名将。又名继业。杨家世为麟州(今陕西神木)地方势力首领。杨业少年时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青年时到太原,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部将,屡立战功,号为“无敌”。河东归宋后,任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在雁门关大破契丹兵。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大举北伐,他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不久以宋东路军在河北战败,奉命撤退。在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的错误指挥下,他孤军被陷于陈家谷口(在今朔县南),士卒殆尽,杨业身被数十创,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绝食三日而死。年60左右。杨业不知书,忠烈有智谋,为政简明,御下有恩,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皆感泣不去,无一生还者。其事迹几经传述,逐渐形成杨家将传说。 ☚ 法山 穆桂英 ☛ 杨业【同义】总目录 杨业杨无敌杨令公 杨业?—986北宋著名大将。本名重贵,又名继业。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世为当地土豪。善骑射,弱冠至太原,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部将,遂为太原人。后刘崇割据自立,转为北汉保卫指挥使,赐名刘继业。骁勇善战,屡立战功,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侍卫都虞候,号称“无敌”。宋太宗征太原,北汉亡,归宋,复姓杨,单名业,授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迁知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今山西太原北)驻泊兵马都部署。曾在雁门关,间道绕行,夜袭敌后,大破契丹,威镇边境,因功迁云州(今山西大同)观察使,仍知代州事。雍熙三年(986年),宋军三路北伐,为云、应路行营副都部署,率军随主帅潘美出雁门,攻朔(今山西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云应(今山西应县)等州。因东路军曹彬败退,奉命护送四州民内迁,遇契丹大军,力主设伏固守以保民,潘美与监军王侁不从,迫令出战,虽自知众寡不敌,犹力战至暮退至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潘、王不守约先离谷,因失援陷入重围,重伤被俘,绝食三日而死,时年约六十。子延玉亦战死。为将虽不知书,但勇烈有谋,每遇攻战,与士卒共甘苦。为北宋初抗辽名将。 杨业?—986北宋名将。本名重贵,又名继业。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北)人。初事北汉刘崇,以骁勇善射著称,累迁建雄军节度使,侍卫都虞侯,威震北方,号称“无敌”。北汉灭亡后归宋,历任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史、云州观察使等职,曾大败契丹兵于雁门。雍熙三年(986)随宋太宗北伐,率军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后奉命撤退,护送四州百姓内迁,途中遇到契丹大军,因主帅潘美指挥失当,被契丹困于陈家谷(在今山西朔县南)中,孤军无援。矢尽粮绝,身受重伤,被俘后不食而死,约六十岁左右。为将忠勇多谋,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事迹演化为《杨家将》的故事,长期在民间流传。 杨业?—986北宋抗辽名将。一名继业,本名重贵,祖上世为麟州(今陕西神本北)地方势力首领。原为北汉大将,居太原,赐姓刘,归宋后复姓称杨业。任知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曾因大败辽军,被称为“杨无敌”。太宗雍熙三年(986年)第二次北伐时任西路军副统帅,东路军兵败后护送云、应等四州百姓内迁,孤军奋战,受伤被俘后绝食而亡,年约60左右。其事迹后被演为“杨家将”故事。 杨业?~986北宋将领。又名杨继业。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骁勇出众,所向克捷,号称“杨无敌”。北汉亡,归宋,太宗征太原,任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雍熙三年(986年),北伐契丹,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今山西大同、应县、朔县一带)。因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指挥失当,杨业孤军陷于陈家谷口(在今朔县南),矢尽援绝,重伤后被俘,绝食而死。 杨业?~986北宋抗辽名将。又名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人,一说为太原人。将门出身。20岁到太原,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部将,因功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长期抵御契丹南侵,战功显赫,时称“杨无敌”。北汉亡后归宋。宋太宗征太原,任左领军卫大将军,不久,知代州(今山西代县)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辽军攻雁门,他率数百骑绕出其后,与宋军前后夹击,大破辽兵,以功迁云州观察使。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北伐辽国,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任副职,率军连克云、应、寰、朔4州(今山西大同、应县、朔县)。不久,辽军10万来攻,宋东路军在河北战败,业奉命撤退,掩护4州之民内迁。主将潘美和监军王侁此时非但不听杨业劝告,反令他冒险进军迎敌。结果,杨业孤军陷于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而潘美等判断失误,未能前去援救。杨业拼死力战,矢尽援绝,重伤后被俘,绝食3日而死。业勇谋兼备,体恤士卒。其子延昭、孙文广等抗辽御夏功绩卓著,后人多有称颂,并誉之为“杨家将”。 杨业?—986北宋名将。又名杨继业。麟州(今陕西神木)人。二十岁到太原,为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部将。因功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戍守北边,骁勇出众,号称“杨无敌”。北汉亡,归宋, 太宗征太原,任为右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契丹攻雁门,他率数百骑绕出其后,与宋军主力夹击,大破契丹兵。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军北伐契丹,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 他任副职, 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在今山西大同、应县、朔县一带),甚为契丹所惧。不久,契丹领十余万人来攻,因宋东路军在河北战败,他奉命撤退,掩护四州之民内迁。因主帅潘美和监军王侁指挥失当,他孤军陷于陈家谷口(在今朔县南),矢尽援绝, 重伤后被俘,绝食而死。年约六十左右。 杨业?—986即杨继业,北宋名将。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初为北汉保卫指挥使,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作战骁勇,屡建战功,所向克捷,因号“无敌”。归宋后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历代州刺史,兼三关驻泊兵马部署。又任云州观察使,主持北边防务,契丹畏之。雍熙三年(986),北攻契丹,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继业副之。收复云、应、寰、朔四州。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契丹主力十余万于西路来攻,由于潘美等的错误指挥,被迫在陈家谷口孤军作战,矢尽援绝,身被数十创,为契丹所擒,不食三日死。(参考图397)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