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诗选自《杜少陵集》。

这是杜甫七言绝句的名篇,蘅塘退士评曰“少陵七绝,此为压卷。”(《唐诗三百首》)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暮春,杜甫流落荆湘临终的前一年,是杜甫七绝的绝笔之作。诗题“江南”是指湖南岳阳、长沙一带。唐时岳阳、长沙一带属江南道,故名。李龟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音乐家,深受唐玄宗器重。郑处诲《明皇杂录》载:“天宝中,上命宫中女子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属宜春院北。上素晓音律……而(李)龟年特承恩遇,其后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常为人歌数阕,座上闻之,莫不掩泣置酒。”“逢”表明与李龟年是不期而遇,一个是绝代歌手,一个是旷世诗圣,竟然重逢在同是天涯飘泊之际,这对于留有开元、天宝盛世美好记忆的诗人来说,该有多么深沉的沧桑之慨啊!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将记忆一下推拓到开元年间,那时真是“开元全盛日”,诗人还是一个翩翩少年,但他已崭露头角,少年倜傥,“略脱小时辈,结交皆老苍”正是他的写照。他生活在盛世的浪漫生活氛围中,出入于王公达人宅里堂前。“岐王”,指唐睿宗的儿子李範,是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是封爵,他酷爱艺术。“崔九”指殿中监崔涤,是唐玄宗的宠臣,九是兄弟之间的排行。只用二句诗概括,唤回了对李龟年往日声名的记忆,暗中隐忆开元盛世。“寻常”对“几度”,“见”对“闻”,在对偶中表现出诗人对李龟年的倾心相知和频繁交往,暗含着当年春风良宵,快意听歌的美好情景,那时李龟年深受帝王赏识,盛极一时。

三、四句则从美好的记忆中转回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这里隐含着多少弦外之音,“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世说新语》语),安史之乱使天下生灵涂炭,山河破碎,国运日衰。诗人却缄口不言人事国事,只言眼前风景。此处其实是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落花时节又逢君”,以“落花时节”照应“好风景”,用意深长,给人印象既是即景书事,又是别有寄慨。“正是”和“又”两个虚词,在字里行间更强化了感慨的深度!诗人以典型化的艺术概括力,将唐帝国的盛衰之变凝缩在一个绝代歌手的荣辱沉浮之中,意在言外。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说:“此诗抚今思昔,世境之离乱,人情之聚散,皆寓于其中。”这正是杜诗沉郁风格的典型之作,值得玩味体悟。


精品唐诗之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诗借与阔别40年的友人的重逢,抒发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人生变化的感慨。李龟年,唐玄宗时的著名歌唱家。

前两句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交际,通过对他旧时出入豪门赫府、名噪一时的描写,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之情。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范,被封为岐王。崔九,指崔涤,曾作秘书监,他是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唐玄宗的宠臣。“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今日重逢的环境是山明水秀的江南暮春景色。诗至此而止,似乎并未流露出感慨之意。但细细品味,“落花时节”亦即“伤春时节”; “又逢君”,经历战乱,颠沛流离,40年后又相逢,人生能有几次呢?此时那“江南好风景”正成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加深了诗人的感慨。短短四句“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孙洙语)。含蕴如此丰富,而语言却十分自然质朴,并未刻意雕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正如黄生称赞说: “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竹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所过。” (《杜工部诗说》)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首七绝,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曾被人誉为他七绝中的压卷之作。诗作于代宗大历五年(770)春天,作者时在湖南潭州(长沙)。

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不但洞晓音律,而且善于歌唱,是当时国家音乐机构(梨园)的大乐师之一。他经常往来王公贵族的府邸,并深受玄宗的宠幸。《明皇杂录》(卷下)说他曾“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于公侯”,可以想见他当年身世的煊赫。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辗转流离到江南,依靠卖唱维生,生活十分落魄。据范摅《云溪友议》载,他曾在湖南采访使的筵席上唱过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清风明月苦相思”等词,声调哀怨动人,充满故国之思,“座客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卷下)。

杜甫认识李龟年大约在开元十三四年间,当时杜甫寄寓在洛阳姑母家中,才十五六岁,正是青春年少之时。在岐王李范和殿中监崔涤的府邸里,他曾多次听过李龟年的歌唱。那时正值唐朝的黄金时代,史家乐道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爆发以后,两京很快陷落,玄宗仓促逃往四川,人民流离失所,国家民族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杜甫和李龟年也如“漂梗”一样,长期辗转流徙各地,一个老病孤舟,异方作客;一个生活无着,靠卖唱维生,饱尝了人间的流离颠沛之苦。不意今天两人竟在潭州邂逅相遇。他乡漂泊,老来重见,胸中该有多少言语,其间社会之乱离,人情之聚散,国家之兴亡,个人之遭遇,抚今思昔,感慨不尽,但是,“言不可尽,以不尽尽之”(刘熙载《艺概》卷二),诗人将这无限丰富的内容,熔铸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之中,使人读后低回吟味,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一、二两句介绍李龟年音乐家的身份,同时点出自己和他过去的交往。两句中都藏有一个“歌”字。岐王,即李范,玄宗之弟,“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旧唐书·睿宗诸子传》)。“崔九”,即殿中监崔涤。此人多辩智,善谐谑,很受玄宗宠幸。《旧唐书·崔仁师传》说,他“出入禁中,与诸王侍宴,不让席而坐。”杜甫少年时在洛阳,由于前辈的援引,得以经常出入他们府中。“见”与“闻”,互文见义,指李龟年的演奏和歌唱。“几度”“寻常”,透露出李龟年当年以演奏与歌唱活跃于王公贵族府邸的情景。两句以对句领起,使人回忆到开元天宝期间国力强盛、歌舞升平的景象,回忆起当年这位音乐家以及诗人自己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言外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一、二两句极写其盛,三、四两句陡然转折:“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指山明水秀风景清幽奇绝的湖南江湘一带。“落花时节”,指群莺乱飞落英缤纷的暮春三月,正是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阔别了四十多年的友人竟又意外地重逢了。两句与上文对照,大起大落,通过“正是”与“又”的斡旋,几乎包括了四十年间社会人生的巨大变化,流露出诗人深沉的感叹:回想当年,国家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国力空前强盛,而今军阀割据,兵戈不息,两人也由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变成为辗转漂泊于江湖的风烛残年的老人。“又逢君”三字,更是千锤百炼,感慨万千.包含有多少今昔盛衰之感、彼此凄凉流离之苦、人生会合之难的感喟在内,读后使人感到无限悲感、无限哀伤。“落花时节”,是对“又逢君”的有力反衬,景色越优美,越衬托出这重逢场面的凄凉与难堪;同时它又是诗人和李龟年青春年华业已凋谢的写照,也是唐朝国运衰微的象征,——风景不殊,举目都有山河之异呵!两句写得含蓄深刻,使人掩卷凝思,低回流连,不能自巳。

唐人近体诗中的绝句,当时主要作乐章唱,因此在作法上与古体诗、七律、五律等不同。它一般不作叙述和描写,而要求有清新的语言,浓厚的抒情和铿锵的音韵,即“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沈德潜《说诗晬语》)。这与它的入乐有关。七绝最后一句在入乐时要复沓,因此,诗人在写作时常把全诗的重点凝聚在它上面,使它特别具有表现力。杜甫的这首七绝,可谓是极合这种“正格”的杰作。前人对杜甫的一些绝句,有过一些不同的议论,但对于这一首,看法却完全一致。研究杜甫很有些新鲜见解的黄生说:“此诗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即使龙标(王昌龄)、供奉(李白)操笔,亦无以过。”(仇兆鳌《杜诗评注》卷二三引)这个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0: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