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12月5日成立。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与大庆市、林甸县为邻,西接泰来县、并与吉林省镇赉县隔嫩江相对,南与肇源县毗连,北与齐齐哈尔市接壤。面积6176平方公里,辖4镇、7乡、16个国营农、林、牧、渔场,县府驻泰康镇。人口235681,其中蒙古族42775人,还有满、回、达斡尔、朝鲜、锡伯、鄂温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杜尔伯特”一名,始见于《蒙古秘史》,道蛙锁乎尔的4个儿子自称杜尔伯特分牧于呼伦湖以东的广阔草原,属蒙古部。金王朝时,杜尔伯特氏自成部落。后为蒙古科尔沁十旗之一。该县草原辽阔,江河纵横,资源丰富。有草原469.5万亩,占总面积的59.7%,1981年被国家列为“中国北方草原和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项目区”之一。畜牧业生产发达,牲畜有牛、羊、马等。该县生产的 “红梅牌”全脂奶粉,远销海内外。有耕地84万亩,主种小麦、大豆。养鱼水面开发14万亩。还有芦苇、羊草、药材等大宗副业产品。工业以轻纺、食品工业为主,主要产品有乳制品、毛线、毛毯、酒、皮鞋、纸张等。草原上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盛会。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级民族自治地方。1956年12月5日成立。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嫩江中下游东岸。面积6176平方公里。人口241200人。主要有蒙古、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锡伯和汉等民族。县政府驻泰康镇。境内湖泊盛产鱼类。草原辽阔,牲畜有牛、马、羊。地处东北平原北部,多沼泽。经济以农业为主,产大豆、玉米、高粱、小麦、水稻、谷子及甜菜、芝麻、向日葵、麻、烟草等。并产盐、碱、芦苇及防风、龙胆草、甘草、柴胡等药材。建有乳品、皮革、纺织、制糖、化肥等工业。农、牧、交通和文教卫生各项事业发展迅速。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12月5日建立。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嫩江中下游东岸。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泰康镇(旧名小蒿子)。秦汉属夫余居地,隋、唐、辽属室韦族地,金属蒲与路之肇州,元属开元路,明分属福余、朵颜二卫,清初设杜尔伯特旗。居民有蒙古、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锡伯等族。地处东北平原北部,多沼泽,经济以农业为主,产大豆、高粱、玉米、谷子、小麦、水稻及甜菜、芝麻、向日葵、烟草、麻等。畜牧业亦很发达,并产盐、碱、芦苇及防风、龙胆草、柴胡、甘草等六十余种药材。解放前基本上没有工业,解放后建立机械、农具修配、乳品、皮革、纺织、制糖、化肥等地方工业。农、牧、交通和文教卫生各项事业均有迅速发展。滨州铁路横贯北部。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1956年12月5日成立。自治县人民政府驻泰康镇。辖4个镇、7个乡、15个农林牧渔场、127个行政村。总面积6176km2。居民有蒙古、汉、满等17个民族,总人口24.58万(2000),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16万,占总人口的21.00%。境内草原面积31.27万hm2,嫩江流经境内146.7km,有大小湖泊205个。盛产防风、甘草等129种中草药材。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1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69元;工农业总产值13.34亿元,人均工农业总产值5426元;粮食总产量103791t,人均粮食产量422kg;农民人均纯收入805元;地方财政收入3225万元。全县有柏油路13条,共293km。电话装机容量11000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