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鸿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鸿藻1820—1897清末大臣。字兰荪(一说字寄云,号兰荪),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1861年,咸丰诏为太子载淳师傅。同治三年(1864年)擢内阁学士,为同治帝师,署户部左侍郎。后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军机大臣,参与策划镇压捻军。1872年为工部尚书,上疏反对修圆明园。光绪二年(1876年),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1881年为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次年调户部尚书。1887年任礼部尚书,旋因郑州河决,奉命督办河工,因治河无方革职。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奉命商办军务,复为军机大臣。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礼部尚书。1896年为吏部尚书。其人思想守旧、常被慈禧用来箝制洋务派。1880年,曾策动“清流派”弹劾洋务派李鸿章,又反对崇厚擅订《里瓦几亚条约》,上书请改约、议崇厚罪。中法、中日战争中极力主战,以清流议政,名重一时。 李鸿藻1820—1897清末大臣。字寄云,号兰孙,直隶高阳人。咸丰进士。同治帝师傅。历任兵部、吏部、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同治七年(1868年)为镇压捻军积极出谋划策。光绪六年(1880年)策幼清流派弹劾洋务派李鸿章,反对崇原擅订《里瓦几亚条约》。在法国侵略越南,觎中国时,主张援越抗法,保卫祖国边疆。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和翁同龢多次与主和派孙毓汶等进行舌战,反对求和,主张抵抗日本侵略。是清政府中箝制洋务的守旧人物。 李鸿藻1820~1897清末大臣。字寄云,号兰孙,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人。咸丰进士。同治帝师傅。历任兵部、吏部、礼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同治七年(1868年),为镇压捻军积极出谋划策。光绪六年(1880年),策幼清流派弹劾洋务派李鸿章,反对崇原擅订《里瓦几亚条约》。在法国侵略越南、𫗱觎中国时,主张援越抗法,保卫祖国边疆。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和翁同龢多次与主和派孙毓汶等进行舌战,反对求和,主张抗日。是清廷中钳制洋务的守旧人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