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靖571—649

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隋大将韩擒虎甥,仕隋为殿内直长。大业末年任马邑丞。曾以自囚方式传送江都,欲向隋炀帝密告李渊,因道阻不得达。李渊入长安,要将他处死,他自己辩解,秦王李世民又为他说情,得赦,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后升任行军总管。因平萧铣有功,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随后镇压辅公祐,任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唐太宗即位,他奉命进攻突厥,率三千劲骑孤军深入,大败突厥军,进封代国公。吐谷浑侵边,他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李道宗、侯君集等五总管六路并出,大败吐谷浑军,其伏允可汗自杀。以功进开府仪同三司,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佚,《通典》中保存了部分内容。

李靖

文苑又绽一新蕾——记业余女作者李靖
李靖摄影作品获金牌奖
黄云澍
李方诗等主编
浙江日报1981年4月12日
中国人物年鉴(1990)第152页
李靖

李靖

(571—649) ,唐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 人,隋大将韩擒虎的外甥,本名药师。精通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唐高祖时,任行军总管,从李世民征王世充,授开府,从李孝恭征服萧铣,任岭南道抚慰大使。曾佐李孝恭镇压辅公起义。太宗时,先后率军击败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攻破吐谷浑,迁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 ,原书久佚。

☚ 八阵   常山之蛇 ☛

李靖571—649

唐大将、著名军事家。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姿貌瑰伟。少有文武材略,精熟兵法。常与其舅韩擒虎论兵,擒虎未尝不称善,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隋大业末,累迁马邑郡丞。因察李渊有四方之志,自囚渊欲传送江都。至长安,因道梗阻而罢。李渊军至长安,执之将斩,李世民固为之请,释之,引入幕府。唐武德二年(619年),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时萧铣割据荆州,遣其安辑之。轻骑至金州(今陕西安康),见庐江王李瑷数为蛮帅所败,乃为设谋击却之。入川后,会开州(今四川开县)蛮帅冉肇则率众攻夔州,赵王李孝恭屡被所败,他率兵八百袭破其营。又于险要设伏,击杀肇则,俘获五千余人。高祖大悦,手敕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四年,又陈十策以图萧铣。授为行军总管,兼摄孝恭行军长史,委以三军之任。是年八月,集兵于夔州。萧铣因江水泛涨、三峡路险,而不设备。将下峡,诸将亦请停兵以待水退。乃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孝恭不听其“待敌气衰而取之”的战术,急欲求成,为铣将文士弘所败。他乘敌军因胜而掠、军乱之机,纵兵乘之,转败为胜,大破敌军。乘胜率轻兵五千为先锋,至江陵,破铣骁将杨君茂、郑文秀,俘甲卒四千余人。铣降。江、汉之域闻之莫不争降。以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检校荆州刺史。再进军至岭南,分道招慰,南方悉定。得郡九十六,户六十余万。寻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六年,辅公祐再次起乱丹阳,以为副元帅讨之,李世勣等七总管并受其节度。公祐平,历任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八年,突厥寇太原,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太谷。时诸军皆为突厥所破,独其军全而还。高祖称赞之,”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贞观三年(629年),任兵部尚书,以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劲骑三千自马邑出兵。颉利可汗大惊,其下惶恐,其所亲者康苏密降唐。寻将军夜袭定襄(今山西省大同市),破之。获隋齐王暕之子杨正道及炀帝萧后,送于京师,颉利可汗仅以身免。以功封代国公。颉利失定襄后,大惧,遣使请举国内附。以其为定襄道总管往迎之。他乘机督兵疾进,至颉利牙帐七里,颉利畏威先走,部众因而溃散。斩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杀其妻义成公主。颉利乘马将走吐谷浑,被唐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之。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太宗因此大赦天下,赐民五日酺。八年,为畿内道大使,巡察风俗。未几,吐谷浑寇边,以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兵部尚书侯君集、邢部尚书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总管征之。九年,军至伏俟城(今青海西五十里),吐谷浑弃其国都而走,并烧尽野草,使唐马缺饲料。乃退保大非川(今青海布喇河)。诸将皆言,时春草未生,马已羸瘦,不可赴敌,惟其决计而进。深入敌境,越积石山(柴达木大漠),前后与战数十合,杀伤甚众,大破其国。吐谷浑之众杀其可汗来降。更立大宁王慕容顺而还。十一年,改封卫国公,授濮州刺史。十四年,其妻卒,诏令坟制如汉之卫青、霍去病之墓,筑阙象突厥内铁山(今内北阴山北)、吐谷浑内积石山(今青海柴达木大碛),以旌其功。贞观十七年,图形凌烟阁。二十三年,卒于家中。陪葬昭陵。著有《李卫公兵法》,原书已佚,《通典》中保留了部分内容。

李靖571—649

唐初名将。陕西人。贞观四年(630),大败突厥颉利可汗。八年(634),领兵西征青海,大败吐谷浑。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之职,被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

李靖571—649

唐初大将。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兵法,常为其舅韩擒虎所称道。隋末,曾任马邑郡丞。李渊入长安,归唐。武德四年(621),李孝恭击萧铣,他为孝恭长史,行军作战计划多出其手。六年,辅公祏反,又副李孝恭击灭公祏。唐太宗贞观四年(630),统兵击灭东突厥。八年,再统兵击灭吐谷浑。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

李靖

李靖571—649

唐代军事家、书法家。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少有文才武略。武德三年(620 ),以功授开府。贞观中,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后封卫国公。其书豪武自将,唐人尝集其字为《千文》。传世书迹有《上西岳书》石刻,在广西。两《唐书》有传。

☚ 唐高祖   房玄龄 ☛
李靖

李靖571—649

唐代军事家、书法家。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人。少有文才武略。武德三年(620 ),以功授开府。贞观中,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后封卫国公。其书豪武自将,唐人尝集其字为《千文》。传世书迹有《上西岳书》石刻,在广西。两《唐书》有传。

☚ 唐高祖   房玄龄 ☛
李靖

120 李靖571—649

唐初著名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京兆三原(今陕北三原东北)人。隋末为马邑(今山西朔县)丞,后感李世民知遇而归唐。因从平定隋军残部及王世充有功,授开封(今开封)府。他曾佐李孝恭,智取江陵降肖铣,巧夺丹阳俘辅公祏。贞观二年(628),仅以3000精兵计破东突厥,四年俘颉利可汗,八年击降吐谷浑。以功封卫国公。他与太宗间常做关于用兵、为政、帝王之道的问对,后辑录成书,称《李卫公问对》,原书已佚,仅在《通典》中保留了部分残文。宋元丰年间将其列为《武经七书》之一。尚有《李靖六军镜》三卷,惜早已散佚。

☚ 贺若弼   李勣 ☛

李靖571—649

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隋末任马邑郡丞。高祖时任行军总管,随李孝恭率军征服肖铣,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不战而下,任岭南道抚尉大使。唐武德七年(624年),以副帅佐李孝恭战败辅公祏。 太宗时,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 官封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原书今佚。《通典》中保留了部分内容。

李靖571~649

唐代将领。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隋末任马邑郡丞。高祖时,任行军总管。太宗时,任兵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封代国公,改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原书散佚,《通典》中保留部分内容。

李靖

李靖571~649li jing

字药师。雍州三原县(治今三原县东北三十里)人,将门出身。祖父李崇义为后魏殷州刺史,父亲李诠为隋朝赵郡太守。靖姿貌魁伟,通晓史书战策,文武双全。隋大业末年(617)官至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太原留守李渊出塞进攻突厥时,靖觉其有反隋之志,拟亲赴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向炀帝报密;行至长安(今西安市),因道阻未成。李渊攻占京师,拘捕李靖拟斩。靖大呼:“公起义兵反隋,本为天下除暴,何以大事未成而斩壮士?”获赦免。旋秦王李世民召靖入幕府。武德二年(619)随从李世民讨伐王世充,以功授开府。后奉命往荆州招抚萧铣,久无进。高祖怒,暗令硖州(今湖北宜昌市)都督许绍杀靖,绍求情,免死。时开州(今四川开县)冉肇则谋反,率兵进犯夔州(今四川奉节县),赵郡王李孝恭奉命征讨,未胜。靖亲率八百士卒袭破敌营,设伏斩冉肇则,俘获五千余。高祖大喜,降玺书慰劳。武德四年(621)借李孝恭呈奏平定萧铣十策,高祖采纳并任李孝恭为夔州总管,靖为行军总管。遂命靖为行军长史,托付三军。八月,唐军汇集夔州。九月间,靖乘江水猛涨率唐军进至夷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北),萧铣部将文士弘率兵数万屯驻清江(今湖北恩施县)。李靖大败文士弘,再打败萧铣骁将杨君茂、郑文秀。李孝恭率唐军亦聚集江陵城下。萧铣城孤援绝,被迫投降。靖因功授上柱国、封永康县公;诏命检校荆州刺史又率军越南岭招抚桂州(今广西桂林市),共收复南岭96州、60余万户。高祖下诏褒奖,任靖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武德六年(623),辅公祏在丹阳(今江苏南京市)起兵称帝。高祖诏命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前往征讨。兵至舒州(今安徽潜山县),李孝恭用靖之计,先攻冯惠亮等部,叛军大败。靖随即进兵丹阳,在吴郡(今江苏苏州市)生擒辅公祏与冯惠亮等。江南平定,受任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行台废,又任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武德八年(625),突厥进犯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市西南),高祖以靖为行军总管,统率江、淮兵马一万屯驻太谷(今山西太谷县)。次年,突厥寇掠边疆,召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颉利可汗直趋泾阳,靖率军昼夜兼程,奔至豳州(今彬县),断其退路,迫使突厥罢战和亲。唐太宗即位后,拜为兵部尚书。贞观二年(628),以本官检校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太宗欲击东突厥,任靖为代州道行军总管,与并州都督李勣等一同出击。次年五月,靖率三千精骑自马邑出,突击恶阳岭(今山西平鲁县西北),离间颉利左右。夜袭东突厥王城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大败敌军,俘获隋齐王杨暕之子杨正道及隋炀帝皇后萧氏。颉利可汗只身而逃。靖因功进封代国公。颉利率残部逃至阴山以北之铁山,派使者到长安谢罪称臣,伺机卷土重来。太宗识其计,派鸿胪卿唐俭前去安抚,命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迎接颉利可汗。靖会太宗意,遂领兵至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与李勣合议:率轻骑,夜疾进,分道袭之。颉利可汗见唐使来抚,未料唐军来袭,部众溃散。唐军斩获无数,生擒可汗之子叠罗施,杀其妻隋义成公主。颉利可汗西逃,欲投吐谷浑,途中被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所擒。唐军全胜,东突厥国亡。靖因破突厥之功诏加左光禄大夫,旋迁尚书左仆射,仍为宰相。贞观八年(634),太宗遣使十六道巡察风俗,以靖为畿内道大使,李靖因病请辞。太宗准奏,遣使厚赏慰问;诏授检校特进,仍请疾病稍愈,每两三日至门下、中书两省平章政事参与朝政,行使相职。贞观九年(635),吐谷浑汗国侵凉州(今甘肃武威县)。太宗以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率任城王李道宗及侯君集、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等五员大将讨伐吐谷浑。靖率军一举攻克吐谷浑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南岸)。吐谷浑退守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焚毁草场,使唐军马无饲草。靖追击,翻积石山(今青海东南积石山脉),交战数十次,杀敌无数。慕容伏允可汗被部下杀死,吐谷浑投降。靖另立慕容顺为平西郡王,凯旋而归。贞观十一年(637),改封卫国公。贞观十四年(640),妻亡,劳悲而病。太宗诏为李靖筑坟,坟丘如铁山、积石山,以彰其功。贞观十七年(643),诏令凌烟阁表绘李靖等二十四功臣图。次年,太宗亲往探病,进位开府仪同三司。贞观二十三年(649),靖亡。赠司徒、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李靖平生著有军事著作多种,除《六军镜》3卷失传(今有清人汪宗沂据《通典》《太平御览》辑录的《李卫公兵法》三卷)外,尚有《唐太宗与李卫公问对》共98条,包括训练、边防、作战指挥等,是李靖戎马一生的总结,为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

☚ 李锦江   李静 ☛

李靖571~649

唐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少习兵法,深得其舅隋朝名将韩擒虎的赏识。隋末任马邑(今山西朔县)郡丞。后入李世民幕府。唐武德四年(621年)九月,任行军总管兼李孝恭长史。在平萧铣之战中,协助李孝恭平叛获胜,升上柱国。又任岭南道抚慰大使,招抚了岭南96郡,后同李孝恭一起,以副帅统7总管兵击败反唐的辅公祏。李世民继位后,任刑部尚书、检校中书令、兵部尚书等职。贞观四年(630年),与并州(今山西太原)都督李世勣一起,俘获东突厥颉利可汗,任右仆射。八年(634年),吐谷浑扰唐,已经辞官的李靖自请出战,统5总管兵击灭吐谷浑。后封卫国公,从此闭门谢客。靖熟知兵法,长于料敌,善于统兵,文武兼备。他与李世民讨论兵法,被辑录为《李卫公问对》,成为古代著名兵书,在 《通典》和《太平御览》中保存有他著的《李卫公问对》的部分内容。

李靖lǐ jìng

李靖,唐初军事家。《医部全录·诸医论》:“钱仲阳医,如李靖用兵,度越纵舍,卒与法会。”

李靖

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人。仕隋为殿内直长,为韩擒虎、牛弘、杨素所推崇。大业末为马邑(今山西朔县)丞。李世民引为三卫。从平王世充,以功授开府。斩冉肇则,献策击萧铣,拜为行军总管,兼赵郡王李孝恭之行军长史。武德四年(621)率兵平铣,以功封永康县公,检校荆州(今湖北江陵)刺史。招岭南诸郡,率兵平辅公祏,为东南道行台兵部尚书。八年击突厥。太宗即位后为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大破突厥,北地遂安。迁尚书右仆射。授检校特进。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征吐谷浑。改封卫国公。贞观二十三年(649)卒,年七十九。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李靖571—649

唐初军事家。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精熟兵法,为其舅韩擒虎所称道。隋末任马邑郡丞。高祖时,任行军总管,率军从李孝恭征服萧铣,攻取岭南,任岭南道抚慰大使。以副帅佐李孝恭,击败辅公祏起义军。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攻破突厥,取定襄, 擒颉利,封代国公,迁尚书右仆射。先后击败东突厥、吐谷浑,改卫国公。著有《李卫公兵法》,原书散佚, 《通典》中保留部分内容。

李靖571—649

本名药师。唐京兆三原(陕西三原东北)人。少有文武才略,为其舅韩擒虎赏识。隋末任马邑郡丞。归唐后,武德四年(621),李孝恭平定萧铣,谋划多出自靖。六年,又副李孝恭击灭辅公祐。太宗时,历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贞观四年(630),统军击败东突厥,八年,击败吐谷浑。靖用兵善于料敌,临机果断。后人论唐代名将,必称“英(李勣封英国公)、卫”。著有《李卫公兵法》,已佚,残文保留在《通典》中。(参考图333)

李靖

(陳·太建三年——唐·貞觀二十三年 171~649) 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人。字藥師。姿貌瓌瑋,少有文武方略。武德三年 (620) 以功授開府,為太宗 (李世民) 朝之杰出名將,破突厥,貞觀 (627—649) 中拜尚書右僕射。又征吐谷渾,進位衛國公,謚曰景武。工書法,《廣川書跋》曰:“李衛公書,豪武自將。” 《歐陽修與劉侍讀書》曰: “承示〈千文〉 甚佳,此是李靖字,唐人集為 〈千文〉。”→見【李靖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3: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