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衎《四清图》
纸本,水墨画。纵35.6厘米,横359.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面描写梧、竹、兰、石于一纸之上。丛竹近浓远淡,层次分明,竹叶以介字、个字形式分组穿插 ,密而不乱。竹节相接部分以浓墨湿笔,中间部分以淡笔,取其圆润而挺拔的效果。石头以焦墨勾皴,加水墨晕。笔路清晰,玲珑剔透。梧桐树干以浓墨勾染,枯涩苍老,叶子以水墨点染,丰滋圆润。与竹子的挺拔俊俏形成对比,而兰花用笔则轻盈舒展,俯仰自如。据画中自题,此画作于大德丁未秋九月(1307)。

李衎 《四清图》
李衎(1244—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官至集贤殿大学士,荣禄大夫(从一品),善画竹 ,着色双钩竹师法五代李颇,墨竹取法文同。当时声誉很高。李画竹,注重实地观察,为掌握竹子的形态神韵,曾 “行役万余里,登会稽、历吴越、逾闽桥,东南山川林薮,游涉殆尽。”所到之处对竹之 “形色情状,生聚荣枯,老稚优劣,穷诹熟察,曾不一致。” 1295年奉命出使交趾,政事余暇,仍不忘“深入竹乡,穷观诡异之产,于焉辨析疑似,区别品汇。”并加以 “焦心苦思,参订比拟。”可见他为了画好竹,是下过一番苦功的。李画竹,很注意不同环境气候下的神态,如画晴天之竹,突出其潇洒舒展的形态; 画雨后之竹,则强调沐雨后的整洁清爽和由于水分增多,而使叶密下垂,压弯枝干的细节;画双钩着色竹,对叶之繁简疏密、俯仰向背等,都刻画得极为细致,叶根色浓而饱满,叶尖则色淡而枯。表现出画家体察入微 ,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墨竹较其双钩竹要潇洒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