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膺110—169东汉大臣。字元礼,颍川襄城(今河南许昌)人。初举孝廉,后迁任青州刺史,属城长吏畏其威明,闻其赴任,多辞官而去。转乌桓校尉,数破鲜卑骚扰。后以公事免官,居纶氏(今河南登封县),教授生徒。永寿二年(156年)征为度辽将军,镇压羌人起义。任司隶校尉时,宦官张让弟张朔任野王令,贪残无道,膺率将吏逮朔于让舍,招供后即杀之。是时朝政日乱,而膺声名日高。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交往甚厚,太学生誉为“天下楷模李元礼”。延熹九年(166年)被宦官诬以结党反对朝廷,下狱。释放后禁锢终身。灵帝即位后,外戚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共秉朝政,乃起用膺为长乐少府。窦、陈等密谋诛宦官,事败被杀,膺被免官。后再度入狱,被害狱中。 李膺借指直臣循吏。唐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诗之二: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李膺110—169东汉朝臣、名士。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字元礼。师从荀淑,有名于时。桓帝时,为司隶校尉,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被太学生标榜为“八俊”之一,号称“天下楷模李元礼”。延熹九年(166年),宦官认为他们结党谤讪朝廷,兴起第一次党锢之祸,他被捕入狱,释放后禁锢终身。灵帝立,外戚窦武执政,与陈蕃等俱被起用,任为长乐少府,不久因谋诛宦官失败,反被其收捕,死于狱中。 李膺❶(110—169)东汉官吏。字之礼,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桓帝时,为司隶校尉,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太学生称为“天下模楷李元礼”。延熹九年(166),宦官以结党诽讪朝廷之罪名,将其下狱。释放后禁锢终身。灵帝立,外戚窦武执政,他又被起用为长乐少府,与陈蕃谋诛宦官失败,死狱中。 李膺110—169东汉官吏。字元礼。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桓帝时,为司隶校尉,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反对宦官专权,太学生称为“天下模楷李元礼。”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宦官诬他们结党诽谤朝廷,被捕入狱,释放后禁锢终身。灵帝立,外戚窦武执政,他又被起用为长乐少府,与陈蕃等谋诛宦官失败,死狱中。 李膺110—169字元礼。东汉颍川襄城(今属河南)人。历官青州刺史、度辽将军、河南尹、司隶校尉等。为官严明有威仪,与太学生首领郭泰等结交,共同反对宦官专权。在党人中名望最高,被太学生们称为“天下楷模”。士人与他交游,便可身价十倍,被看成是“登龙门”。延熹九年(166),宦官认为他们共为部党,诽讪朝廷,惑乱风俗,逮捕入狱。释放后禁锢终身。建宁元年(168),与陈蕃等密谋诛戮宦官。事败,死于狱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