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灋 通“废”。按:清孙诒让《古籀拾遗》卷上《齐侯镈钟篇》云:“古金文皆以‘灋’为‘废’,见欧阳修《集古录》。” 金文《叔弓铭》:“余弗敢灋乃命。”《叔夷钟》:“余勿敢灋乃命。”《蔡毁》:“勿灋(朕)令。”《师虎𣪘》:“苟夙夕勿灋朕命。”《大盂鼎》:“王曰:‘盂,若敬乃正事,勿灋朕令(命)。’”
灋“法”的异体字。 上一条: 㳒 下一条: 砝 ![]() ![]() ![]() ![]() ![]() ![]() ![]() 灋fa9E9E 灋法的语源之一。本为法的古文。《说文·廌部》:“灋,刑也。……法,今文省。”《玉篇·水部》:“法,法令也。灋,古文。”中国古代金石典籍中灋字多见,如《大盂鼎铭》:“灋保先王”;《秦权铭》:“灋度量𠟭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周礼·天官·大宰》:“以八灋治官府”、“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等。灋的含义当由形而解。《说文·廌部》:“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廌即獬廌,传说为古兽或神兽,独角,能触不直的人,有去邪守正、去曲守直之性,古人借以决讼折狱、评断是非。灋从廌从去,因以有正直之义。古人谓水性最平,决讼折狱、评断是非的准则,所谓“治狱如水”(《桓子·新论》)、“廷尉天下之平也”)《史记·循吏列传》)即此意。灋从水,因以有公平之义。灋的造字还表明,灋本起于决讼折狱事,意即决讼折狱的活动及其所遵循或依据的规则。这也就是“灋,刑也”的根据。实际上,由于刑字本身的多义性,“灋,刑也”也意味着多层含义。首先,刑本为㓝,又通于坓(即型),㓝、坓俱源于井,井有“常”义,𠛼因以有常则之义,《尔雅·释诂上》“法,常也”即以此为本。其次,刑通于坓,㓝也借为型,灋因以有规矩范型之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灋,刑也。……引申为凡模范之称。木部曰模者,法也;竹部曰范者,法也;土部曰型者,铸器之法也。”其三,为罚罪,《说文·井部》:“㓝,罚罪也。”灋因以有罚罪之义。此义即起于决讼折狱,“狱为争罪,讼为争财”(《周礼·地官·大司徒》贾公彦疏),折狱即致罚罪。灋为罚罪,既指罚罪活动,也指罚罪所依据的规则,还指罚罪所借助的手段,即刑罚。其四,刑又为。《说文·刀部》:“,刭也。”即刎颈。这种刭杀之刑也为罚罪的手段之一,即刑杀。灋因以也有刑杀之义,《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管子·心术》“杀戳禁诛谓之法”,即本此义。概而言之,灋本指具有公平正直之性、据以决讼折狱、评断是非的行为规则,其中首先包括据以去邪守正、去曲守直的罚罪规则及执行手段,如《周礼·秋官·朝士》:“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灋行之,犯令者刑罚之”、《周礼·秋官·司刑》:“司刑掌五刑之灋,以丽万民之罪。”此外还包括据以衡量人们其他行为的规则、标准,如《秦权铭》:“灋度量𠟭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周礼·秋官·大司徒》:“乃悬教象之灋于象魏。”后世灋省为法,灋的这种本义直接为法所承袭。 灋汉文“法”字的古体。据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解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可以看出,在古代,法和刑二字是通用的; 从水,取其平,意味法代表公平; 据说是古时的一种神兽,在审判时被廌触者为败诉或有罪,是神明裁判的一种形式和象征。 灋fǎ[书] 同“法” [fǎ] same as “法” [fǎ] 灋 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