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纲1083—1140

北宋大臣。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宣和七年(1125年)官至太常少卿。同年金兵南下,他建议徽宗禅位于钦宗,被任为兵部侍郎。次年,金兵初围开封,他竭力反对钦宗迁都,领导军民守城,击退金兵。因遭耿南仲等排挤,出任河东北宣抚使。旋被诬以专主抗战,丧师费财之罪,贬授保静军节度副使。高宗即位复得起用,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宰相),主张用两河义军收复失地,推荐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傅亮为河东经制副使以联络义军,并推荐老将宗泽为开封留守。他订立军律,改定兵制,募兵买马,招聘将士,反对都城南迁,积极准备收复失地,但又为黄潜善、汪伯彦所排斥,在职七十余日即罢相,贬为观文殿大学士,凡纲所苦心规画之抗金措施,皆予以废除。他虽多次遭到贬斥,仍屡次上书陈述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用。后历任湖广宣抚使等职。遗著有《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制诏表剳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等。

1

(词)宋·李纲

数点梅花玉雪娇。

烟水篱边,半袅青梢。

横斜疏影月黄昏,谁使天香,暗淡飘飘。

半醉佳人酒未消。

宝髻偏时,插更斜袅。

尊前还唱早梅词,琼醑何如,□□□□。


11

(词)宋·李纲

清昼永,幽致夏来多。

远岸参差风飏柳,平湖清浅露翻荷。

移棹钓烟波。

凉一霎,飞雨洒轻蓑。

满眼生涯千顷浪,放怀乐事一声歌。

不醉欲如何。

(词)宋·李纲

归去客,迂骑过江乡。

茅店鸡声寒逗月,板桥人迹晓凝霜。

一望楚天长。

春信早,山路野梅香。

映水酒帘斜飏日,隔林渔艇静鸣榔。

杳杳下残阳。

(词)宋·李纲

新酒熟,云液满香篘。

溜溜清声归小瓮,温温玉色照瓷瓯。

饮兴浩难收。

嘉客至,一酌散千忧。

顾我老方齐物论,与君同作醉乡游。

万事总休休。

(词)宋·李纲

新雨足,一夜满南塘。

粳稻向成初吐秀,芰荷虽败尚馀香。

爽气入轩窗。

澄霁后,远岫更青苍。

两部蛙声鸣鼓吹,一天星月浸光芒。

秋色陡凄凉。

(词)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词)宋·李纲

云岭水,南北自分流。

触目澜翻飞雪浪,赴溪盘屈转琼钩。

呜咽不胜愁。

归去客,征骑远闽州。

路入江南春信未,日行北陆冷光浮。

还揽旧貂裘。

(词)宋·李纲

烟艇稳,浦溆正清秋。

风细波平宜进楫,月明江静好沈钩。

横笛起汀洲。

鲈鳜美,新酿蚁醅浮。

休问六朝兴废事,白蘋红蓼正凝愁。

千古一渔舟。

(词)宋·李纲

征骑远,千里别沙阳。

泛碧斋傍凝翠阁,栖云寺里印心堂。

回首意茫茫。

分水岭,烟雨正凄凉。

南望瓯闽连海峤,北归吴越过江乡。

极目暮云长。

(词)宋·李纲

新月出,清影尚苍茫。

学扇欲生青海上,如钩先挂碧霄傍。

星斗焕文章。

林下客,把酒浥孤光。

斟酌嫦娥怜我老,故窥书幌照人床。

此意自难忘。

(词)宋·李纲

予在沙阳,尝作满庭芳一阕,寄陆惇 礼。末句云:“何时得,恩来日下,蓑笠老江湖。”今蒙恩北归当践斯言,因作渔父四时词以道意,调寄望江南

云棹远,南浦绿波春。

日暖风和初解冻,饵香竿袅好垂纶。

一钓得金鳞。

风乍起,吹皱碧渊沦。

红鲙斫来龙更美,白醪酤得旨兼醇。

一醉武陵人。

(词)宋·李纲

新阁就,向日借清光。

广厦生风非我志,小窗容膝正相当。

聊此傲羲皇。

狨尾拂,高挂木绳床。

老病维摩谁问疾,散花天女为焚香。

恰好细商量。


1

(词)宋·李纲

何时得,恩来日下,蓑笠老江湖。


1

(词)宋·李纲

万古秣陵江国,舣舟烟岸,千里云林。

故垒高楼,凝望远水遥岑。

景阳钟、那闻旧响,玉树唱、空有馀音。

感春心。

六朝遗事,萧索难寻。

甘泉法从弟兄芝玉,顾我情深。

契阔相思,岂知今日共登临。

对尊俎、休辞痛饮,伤志节、须且高吟。

柳摇金。

断霞轻霭,残照西沈。


7

(词)宋·李纲

老饕嗜酒若鸱夷。

拣珠玑。

自蒸炊。

篘尽云腴,浮蚁在瑶卮。

有客相过同一醉,无客至,独中之。

曲生风味有谁知。

豁心脾。

展愁眉。

玉颊红潮,还似少年时。

醉倒不知天地大,浑忘却,是和非。

(词)宋·李纲

春来江上打头风。

吼层空。

卷飞蓬。

多少云涛,雪浪暮江中。

早是客情多感慨,烟漠漠,雨濛濛。

梁溪只在太湖东。

长儿童。

学庞翁。

谁信家书,三月不曾通。

见说浙河金鼓震,何日到,羡归鸿。

(词)宋·李纲

客中重九共登高。

逼烟霄。

见秋毫。

云涌群山,山外海翻涛。

回首中原何处是,天似幕,碧周遭。

茱萸蕊绽菊方苞。

左倾醪。

右持螯。

莫把闲愁,空使寸心劳。

会取八荒皆我室,随节物,且游遨。

(词)宋·李纲

琉璃滑处玉花飞。

溅珠玑。

喷霏微。

谁遣银河,一派九天垂。

昨夜白虹来涧饮,留不去,许多时。

幽人独坐石嵚崎。

赏清奇。

濯涟漪。

不怕深沈,潭底有蛟螭。

澒洞但闻金石奏,猿鸟乐,共忘归。

(词)宋·李纲

武夷山里一溪横。

晚风清。

断霞明。

行至晞真、馆下月华生。

仙迹灵踪知几许,云缥缈,石峥嵘。

羽人同载小舟轻。

玉壶倾。

荐芳馨。

酣饮高歌,时作步虚声。

一梦游仙非偶尔,回棹远,翠烟凝。

(词)宋·李纲

去年九日在衡阳。

满林霜。

俯潇湘。

回雁峰头,依约雁南翔。

遥想茱萸方遍插,唯少我,一枝香。

今年佳节幸相将。

陟层冈。

举华觞。

地暖风和,犹未菊开黄。

此会明年知健否,判酩酊,醉秋光。

(词)宋·李纲

晓来江口转南风。

静烟空。

整云蓬。

满眼高帆,隐映画图中。

呕轧数声离岸橹,云暗淡,雪溟濛。

扁舟归去五湖东。

狎樵童。

侣渔翁。

不管人间,荣辱与穷通。

试作五噫歌汉室,从隐遁,作梁鸿。


6

(词)宋·李纲

花径不曾埽,蓬户为君开。

元戎小队,清晓佳客与同来。

我为衰迟多病,且恁浇花艺药,随分葺池台。

多谢故人意,迂访白云隈。

暮春月,修禊事,会兰斋。

一觞一咏,何愧当日畅幽怀。

况是茂林修竹,映带清流湍激,山色碧崔嵬。

勿复叹陈迹,且为醉金杯。

(词)宋·李纲

秋杪暑方退,清若玉壶冰。

高楼对月,天上宫殿不曾扃。

散下凄然风露,影照江山如昼,浑觉俗缘轻。

弋者欲何慕,鸿羽正冥冥。

世间法,惟此事,最堪凭。

太虚心量,聊假梨枣制颓龄。

但使心安身健,静看草根泉际,吟蚓与飞萤。

一坐小千劫,无念契无生。

(词)宋·李纲

物我本虚幻,世事若俳谐。

功名富贵,当得须是个般才。

幸有山林云水,造物端如有意,分付与吾侪。

寄语旧猿鹤,不用苦相猜。

醉中适,一杯尽,复一杯。

坐间有客,超诣言笑可忘怀。

况是清风明月,如会幽人高意,千里自飞来。

共笑陶彭泽,空对菊花开。

(词)宋·李纲

律吕自相召,韶濩不难谐。

致君泽物,古来何世不须才。

幸可山林高卧,袖手何妨闲处,醇酒醉朋侪。

千里故人驾,不怕物情猜。

秋夜永,更秉烛,且衔杯。

五年离索,谁谓谈笑豁幽怀。

况我早衰多病,屏迹云山深处,俗客不曾来。

此日埽花径,蓬户为君开。

(词)宋·李纲

太白乃吾祖,逸气薄青云。

开元有道,聊复乘兴一来宾。

天子呼来方醉,洒面清泉微醒,馀吐拭龙巾。

词翰不加点,歌阕满宫春。

笔风雨,心锦绣,极清新。

大儿中令,神契兼有坐忘人。

不识将军高贵,醉里指污吾足,乃敢尚衣嗔。

千载已仙去,图象耸风神。

(词)宋·李纲

如意始身退,此事古难谐。

中年醉饮,多病闲去正当才。

长爱兰亭公子,弋钓溪山娱适,甘旨及朋侪。

衰疾卧江海,鸥鸟莫惊猜。

酒初熟,招我友,共一杯。

碧天云捲,高挂明月照人怀。

我醉欲眠君去,醉醒君如有意,依旧抱琴来。

尚有一壶酒,当复为君开。


5

(词)宋·李纲

际天云海无涯,经从一叶舟中渡。

天容海色,浪平风稳,何尝有飓。

鳞甲千山,笙镛群籁,了无遮护。

笑读君佳阕,追寻往事,须信道、忘来去。

闻说钓鲸公子,为才名、鹗书交举。

高怀澹泊,柏台兰省,留连莫住。

万里闽山,不从海道,寄声何处。

怅七年契阔,无因握手,与开怀语。

(词)宋·李纲

晚春天气融和,乍惊密雪烟空坠。

因风飘荡,千门万户,牵情惹思。

青眼初开,翠眉才展,小园长闭。

又谁知化作,琼花玉屑,共榆荚、漫天起。

深院美人慵困,乱云鬟、尽从妆缀。

小廊回处,氍毹重叠,轻拈却碎。

飞入楼台,舞穿帘幕,总归流水。

怅青春又过,年年此恨,满东风泪。

(词)宋·李纲

古来夷狄难驯,射飞择肉天骄子。

唐家建国,北边雄盛,无如颉利。

万马崩腾,皂旗毡帐,远临清渭。

向郊原驰突,凭陵仓卒,知战守、难为计。

须信君王神武。

觇虏营、只从七骑。

长弓大箭,据鞍诘问,单于非义。

戈甲鲜明,旌麾光彩,六军随至。

怅敌情震骇,鱼循鼠伏,请坚盟誓。

(词)宋·李纲

汉家炎运中微,坐令闰位馀分据。

南阳自有,真人膺历,龙翔虎步。

初起昆城,旋驱乌合,块然当路。

想莽军百万,旌旗千里,应道是、探囊取。

豁达刘郎大度。

对勍敌、安恬无惧。

提兵夹击,声喧天壤,雷风借助。

虎豹哀嗥,戈鋋委地,一时休去。

早复收旧物,扫清氛祲,作中兴主。

(词)宋·李纲

莫春清淑之初,赏心最乐惟修禊。

兰亭序饮,泛觞流咏,萧然适意。

旧弼宗英,文章贤牧,肯临坰外。

向碧山深处,寻花问柳,有佳气、随旌旆。

寥落幽人寓止。

借僧园、缭云萦水。

栽花种竹,凿池开径,渊明岂愧。

美景良辰,玉颜方老,欲留何计。

对残红嫩绿,开怀笑语,且须同醉。


4

(词)宋·李纲

边城寒早。

对漠漠暮秋,霜风烟草。

战□长闲,刁斗无声,空使荷戈人老。

陇头立马极目,万里长城古道。

感怀处,问仲宣云乐,从军多少。

缥缈。

云岭外,夕烽一点,塞上传光小。

玉帐尊罍,青油谈笑,肯把壮怀销了。

画楼数声残角,吹彻梅花霜晓。

愿岁岁静烟尘,羌虏常修邻好。

(词)宋·李纲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

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

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

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

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

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

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

延晋祚,庇烝民,周雅何曾专美。

(词)宋·李纲

边城寒早。

恣骄虏、远牧甘泉丰草。

铁马嘶风,毡裘凌雪,坐使一方云扰。

庙堂折冲无策,欲幸坤维江表。

叱群议,赖寇公力挽,亲行天讨。

缥缈。

銮辂动,霓旌龙旆,遥指澶渊道。

日照金戈,云随黄伞,径渡大河清晓。

六军万姓呼舞,箭发敌酋难保。

虏情慑,誓书来,从此年年修好。

(词)宋·李纲

江天霜晓。

对万顷雪浪,云涛弥渺。

远岫参差,烟树微茫,阅尽往来人老。

浅沙别浦极望,满目馀霞残照。

暮云敛,放一轮明月,窥人怀抱。

杳杳。

千里恨,玉人一别,梦断无音耗。

手捻江梅,枝头春信,欲寄算应难到。

画船片帆浮碧,更值风高波浩。

几时得向尊前,销却许多烦恼。


4

(词)宋·李纲

华清赐浴。宝瓮温泉浇腻玉。

笑靥开时。一骑红尘献荔枝。

明珠乍剖。自擘轻红香满手。

锦袜罗囊。犹瘗当年驿路旁。

(词)宋·李纲

茫茫云海。方丈蓬壶何处在。

拟泛轻舟。一到金鳌背上游。

琼楼珠室。千岁蟠桃初结实。

月冷风清。试倩双成吸玉笙。

(词)宋·李纲

龟台金母。绀发芳容超夐古。

绛节霓旌。青鸟传言若可凭。

瑶池罢宴。零落碧桃香片片。

八骏西巡。更有何人继后尘。

(词)宋·李纲

仙姝丽绝。被服红绡肤玉雪。

火齐堆盘。常得杨妃带笑看。

劳生重马。远贡长为千古话。

林下甘芳。却准幽人餍饫尝。


2

(词)宋·李纲

九日菊花迟,茱萸却早。

嫩蕊浓香自妍好。

一簪华发,只恐西风吹帽。

细看还遍插,人忘老。

千古此时,清欢多少。

铁马台空但荒草。

旅愁如海,须把金尊销了。

暮天秋影碧,云如扫。

(词)宋·李纲

西阁夜初寒,炉烟轻袅。

竹枕绸衾素屏小。

片时清梦,又被木鱼惊觉。

半窗残月影,天将晓。

幻境去来,胶胶扰扰。

追想平生发孤笑。

壮怀消散,尽付败荷衰草。

个中还得趣,从他老。


2

(词)宋·李纲

幽芳不为春光发,直待秋风。

直待秋风。

香比馀花分外浓。

步摇金翠人如玉,吹动珑璁。

吹动珑璁。

恰似瑶台月下逢。

(词)宋·李纲

枝头万点妆金蕊,十里清香。

十里清香。

解引幽人雅思长。

玉壶贮水花难老,净几明窗。

净几明窗。

褪下残英蔌蔌黄。


1

(词)宋·李纲

蛾眉修绿。

正君王恩宠,曼舞丝竹。

华清赐浴瑶甃,五家会处,花盈山谷。

百里遗簪堕珥,尽宝钿珠玉。

听突骑、鼙鼓声喧,寂寞霓裳羽衣曲。

金舆还幸匆匆速。

奈六军不发人争目。

明眸皓齿难恋,肠断处、绣囊犹馥。

剑阁峥嵘,何况铃声,带雨相续。

谩留与、千古伤神,尽入生绡幅。


1

(词)宋·李纲

意态何如珽珽,轻盈只恐飞飞。

华堂偏傍主人栖。

好与安巢稳戏。

揽断楼中风月,且看掌上腰支。

谪仙词赋少陵诗。

万语千言总记。


1

(词)宋·李纲

木落霜清秋色霁。

菊苞渐吐金英碎。

佳节不随东去水。

谁得会。

黄花开日重阳至。

三径旧栽烟水外。

故园凝望空流泪。

香色向人如有意。

挼落蕊。

金尊满满从教醉。


1

(词)宋·李纲

秋色方浓,好天凉夜,风雨初霁。

缺月如钩,微云半掩,的烁星河碎。

爽来轩户,凉生枕簟,夜永悄然无寐。

起徘徊,凭阑凝伫,片时万情千意。

江湖倦客,年来衰病,坐叹岁华空逝。

往事成尘,新愁似锁,谁是知心底。

五陵萧瑟,中原杳杳,但有满襟清泪。

烛兰缸,呼童取酒,且图径醉。


1

(词)宋·李纲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兵戈凌灭。

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

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

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

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

倚阑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

李纲/六箴/座右铭

☚ 曲肱斋铭   李纲 ☛

李纲

李纲

李纲(1083—1140),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北宋政和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靖康初,为兵部侍郎,力主抗金。高宗即位,召为相。因受投降派打击,仅七十余日便罢相。后历任湖广巡抚等职。李纲是北宋末南宋初抗金派的一面旗帜,深受抗金派军民拥戴。有《梁溪集》。

☚ 李纲   六箴 ☛
李纲

李纲

字伯纪,邵武 (今属福建) 人。靖康元年,金兵初围汴京时,坚决主战,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指挥军民击退金兵。高宗即位后曾任宰相。

☚ 宋钦宗   四凶 ☛
李纲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二年(1112)进士。靖康元年(1126),金兵逼近京师,纲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号召各路勤王。不久即以“专主战议”被谪。宋高宗(赵构)即位,拜右相,上十议,坚主抗金,为黄潜善所沮,在相位仅七十五日,罢至鄂州居住。绍兴二年(1132),除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后又多次被罢黜。九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大使,次年卒,年五十八,谥忠定。《宋史》有传。宋李纶、清杨希闵并撰有《忠定公年谱》,今人赵效宣撰有《李纲年谱长编》。李纲为南渡名相,一身用舍系社稷安危。每宋使至燕山,金主必问李纲、赵鼎安否,其为远人畏服如此(《宋史·李纲传》)。有《梁谿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梁谿词》一卷。嘉熙元年(1237)刘克逊跋其词,谓“豪宕沉雄,风流蕴藉,所谓进则秉钧仗钺,旋转乾坤,不足为之泰;退则短褐幅巾,徜徉丘壑,不足为之高者”。

☚ 侯彭老   胡舜陟 ☛
李纲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号梁溪,邵武(今属福建)人。自其祖始居无锡。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以言事忤权贵,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七年(1125),为太常少卿。时金军败盟南下,纲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于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坚决主战,反对迁都。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积极备战,逼使金军撤退。不久,以“专主战议”被谪。北宋亡,南宋高宗建炎(1127—1130)初,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上十议,就国家的战、守、和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主张以守待战,并荐张所、傅亮到河北、河东等地组织敌后抗金力量,以宗泽为开封留守。在职七十馀日,因受投降派首领黄潜善等所沮,罢相。绍兴(1131—1162)间,历任观文殿学士、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平弭溃卒流民之乱,曾上疏论攻战守备措置之方。除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官终于荆湖南路安抚大使。李纲负重望,身系国家安危,其或在朝或在外,皆为时人所瞩目。其忠义之气渗入诗歌创作之中,《恭被诏书褒赠陈公少阳忠义痛感有作》二首悼念学生领袖陈东,褒扬他在国家危难时刻勇于与权奸作斗争,悲悼陈被昏君奸臣所杀害;《奉寄吕丞相元直》惋惜吕颐浩被秦桧排挤出朝廷。李诗中更多是摅写其不被理解、不被重用和不能施展其救国救民抱负的苦闷,如《铜陵阻风》、《张南仲置酒心渊堂值雨》皆是此类作品。李诗学杜甫,注重气格,诗风“雄深雅健,光明磊落”(《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类其为人。一生颠簸,而著作颇多,计有《易传》内外篇二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劄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以及《梁溪集》等。《宋史》卷三五八有传。历代为纲撰年谱者数家,今人赵效宣为撰《李纲年谱长编》。

☚ 周紫芝   曾幾 ☛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徽宗政和二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金兵南侵时,任京城四壁守御史,与老将钟师道共谋保卫京城,不久遭到投降派排斥被贬谪。高宗即位,首召为相,力图恢复,仅七十五天而罢官。绍兴二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未几又罢。绍兴十年终抑郁而死,谥忠定。著有《梁溪先生文集》一百八十卷及《梁溪词》。
索引:李纲,伯纪,梁溪、梁溪先生,忠定。

李纲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初进士,靖康初为兵部侍郎,力主抗金,授尚书右丞,然以黄潜善等沮之,七十馀日罢相;南渡后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御史劾,罢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卒,谥忠定。工诗文,亦能词,有《丞相李忠定公长短句》,长调颇多,放笔铺写而苍凉悲慨,寄寓家国之痛与历代兴亡之感,令词亦清旷爽利。

☚ 赵佶   李祁 ☛
李纲

李纲1083-1140

宋代政治家、辞赋家。《宋史》有传。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宣和七年(1125)为太常少卿。金军南下,李纲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力主抗战。以尚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积极备战,迫使金人撤退。不久,以“专主战议”被谪。建炎元年(1127),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积极组织抗金力量,排抑主和、投降派,在职七十五日,被解职。绍兴后,历湖广宣抚使、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卒,谥忠定。李纲爱国业绩,斐然史册,其诗文亦“雄深雅健,磊落光明”(《四库提要》),赋作甚多,近三十篇。题材广泛且骈赋、律赋、文赋各体皆有作。其拟宋璟《梅花赋》,后人略加点窜,世乃以为真宋璟之作,《四库提要》据此认为“纲之赋格,置于唐人之中可以乱真矣”。有《梁溪集》。

☚ 李远   李质 ☛
李纲

李纲

兵部尚书。钦宗即位后由他率诸路人马抗金(第九十九、一百回)。按:宋臣李纲、邵武人,政和进士,靖康初为兵部侍郎,金人来侵,力主迎战而被谪。高宗即位,首召为相,修内治,整边防,讲军政,力图恢复,然被黄潜善等所沮,仅七十余天而罢,卒谥忠定。《宋史》卷三五八有传。

☚ 陈东   种师道 ☛

李纲1083—1140

宋代军事家。字伯纪,祖籍邵武(今福建邵武),居无锡(今江苏无锡)。政和进士。宣和七年(1125年)为太常少卿。同年,金军败盟南侵,乃刺臂血上疏,与吴敏共同敦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终使钦宗即位。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初围开封时,任兵部侍郎,坚决主战,阻止迁都,使钦宗不得已下诏“亲征”。旋以尚书右丞兼任亲征行营使,负责开封防务。以“步不足以胜骑,而骑不足以胜车”,绘图颁制统制官张行中所创战车。他激励士气,积极备战,并亲自登城督战,逼退金兵。敌退,遂率兵袭击敌营,不胜,被罢职。太学生陈东等恳求,乃复职,并升任知枢密院事。不久,终因“专主战议”被贬谪。二年,金兵再围开封,领兵勤王,至则都城已失。高宗即位,建炎元年(1127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即着手整顿军队,部署战备。拟定“团结新军”方案,整编新军,制定军制二十一条,以整饬军纪;荐张所为河北招抚使、付亮为河东经制副使,组织北方抗金力量;命东京(今河南开封)留守宗泽渡河北伐。惜在职仅七十五天,即被劾落职。绍兴后,历任湖广宣抚使、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多次上疏,论攻守方略,反对议和,均未被采纳。卒赐忠定。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等多种文史著作。

李纲

宋朝抗金名臣。1083年生。1112年中进士,1115年任监察御史。1119年因上书忤宋徽宗被贬为监南剑州沙县税务。1125年初召回京,任尚书右丞,组织东京保卫战。1126年取得胜利,不久被罢职。1128年任南宋宰相,力主抗金被罢免,在相位仅75天。1130年定居邵武。1132年至1133年任荆湖广南路宣抚使。1135年至1137年知洪州,1140年卒。有《梁溪全集》180卷传世。

李纲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北宋邵武(今属福建) 人。政和进士。宣和七年 (1125) 任太常少卿。次年,金军败盟南下,他刺臂血上疏,请徽宗禅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金兵初围开封,李纲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阻止钦宗迁都,团结军民抗金。不久,被耿南仲等排斥,因 “专主战议” 被谪。建炎元年 (1127) 高宗即位,被用为宰相。上十议,谓张耜昌不能临难死节,而易姓改号,应正典刑; 其受伪官者,亦当按六等论罪,荐张所、傅亮去河北、河东,组织抗金力量等。在职七十五天,又被黄潜善、汪伯彦排斥而解职。“纲负天下之望,以一身用舍为社稷生民安危。虽身或不用,用有不久,而其忠诚义气,凛然动乎远尔”。后历任湖广宣抚等职。屡次上疏论时事,反对议和,都未被采纳。卒谥忠定。

☚ 王安石   虞允文 ☛

李纲1083—1140

宋大臣。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原北宋太常少卿,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南下,他反对迁都,亲自督师备战,逼退金兵。高宗即位拜为左相,以宗泽留守开封,力主将张邦昌治罪,又倡议联络两河义军收复失地,不久为投降派排挤。著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等。

李纲1083~1140

宋代官吏。字伯纪,祖籍邵武(今福建邵武),居无锡(今江苏无锡)。政和进士。北宋末,历任尚书右丞、知枢密院事、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南宋初又历任湖广宣抚使、江西安抚制置使。多次上疏,论攻守方略,反对议和,力主抗金,均未被采纳。卒赐忠定。著有《梁溪集》、 《靖康传信录》等多种文史著作。

梁溪集

☚ 浮溪文粹   梁溪集 ☛

李纲1083~1140Li Gang

court official and poet of the Song Dynasty,also called Liangxi,meaning Liang Brook. Works:A Collection of Liangxi,etc.

李纲

字文纪。德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始名瑷,因慕张纲为人而改之。仕周为齐王宇文宪参军事。事隋为太子洗马。杨勇废,擢为尚书右丞。不善迎合杨素、苏威,刘方讨林邑(今越南广南省),其为行军司马。大业末,何潘仁以其为长史。李渊入长安(今陕西西安),授丞相府司录参军,封新昌县公。渊即位后拜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性直善谏,拜太子太保。贞观四年(630)为太子少师。病卒,年八十五。谥曰贞,太子李承乾为其立碑。

李纲1083—1140

南宋大臣。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北宋末,为太常少卿。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为兵部侍郎,金兵围汴京(今河南开封),他坚决主战,劝阻钦宗迁都,以尚书右丞任亲征行营使,率领军民击退金兵。被投降派贬谪。次年,高宗即位,用为宰相。他主张用两河义军抗金,在职七十天,又为投降派所贬。后任湖广宣抚使等职。多次上疏,陈说抗金大计,未被采纳。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等。

李纲1083—1140

字伯纪。宋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徽宗欲南逃,纲上疏,请传位太子,以号召天下。钦宗即位,除兵部侍郎。靖康元年(1126),留守东京,反对逃跑,亲自督战,打退金兵进攻。旋被罢官,太学生陈东等诣阙上书,军民不期而集者数十万。钦宗不得已,复命纲为尚书右丞。金兵退走后,又因“专主战议,丧师费财”而被谪贬。高宗即位,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屡陈抗金大计,推荐抗金人才。未几,为投降派排挤。著有《靖康传信录》、 《建炎时政记》等,俱编入《梁溪集》中。(参考图4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