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桕木根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乌桕木根皮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 乌桕木(《唐本草》),卷子树(《植物名实图考》),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类草药性》)。 基源 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的根皮。乌桕属全世界约120种,中国约10种。 原植物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Croton sebiferum L.) 历史 乌桕木始载于《唐本草》,云:“生山南平泽,树高数仞,叶似梨、杏。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子黑色。 《本草拾遗》谓:“叶可染皂,子可压油,然灯极明”。《本草衍义》云:“叶如小杏叶,但微薄而绿色差淡。子八、九月熟,初青后黑,分为三瓣”。《纲目》云:“气味苦,微温,无毒”,又云:“南方平泽甚多。 今江西人种植物,采子蒸煮,取脂浇烛货之。子上皮脂,胜于仁也。”以上引述均指本品。 形态 落叶乔木,高达15m,有乳汁。 树皮灰色,幼枝浅灰黄色,无毛。单叶互生,具长柄,叶柄长2.5~6cm,顶端有2腺体;叶片菱形至宽菱状卵形,长和宽约为3~9cm,先端长渐尖或呈尾状,基部宽楔形,上面淡绿色,下面初时粉白,后渐变黄绿色,两面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及花盘,穗状花序顶生,长6~12cm,最初全为雄花,随后有1~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小,萼杯状,3浅裂,雄蕊2,稀3,花丝分离;雌花具梗长2~4mm,著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蒴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成熟时黑褐色,室背开裂为3瓣。 种子近圆形,黑色,外被白色蜡质层。花期6月,果期11月。(图见《中国药用植物志》第2册.图89)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河滩沟谷地带。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印度也有分布。。【生药】: 栽培 宜温暖向阳环境,耐潮湿,适于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土地。 种子繁殖,秋末或初春播种,按行距30cm开沟条播,覆土2~3cm,盖草保湿。为促使种子萌发,播前将种子浸于草木灰水中24小时,进行脱蜡后播入,每亩用种子约10kg。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保持株距10~15cm。 适当追肥1~2次。 第2年早春或晚秋移栽定植,按行株距3×3m穴栽。栽后注意培育管理。 亦可利用根蘖苗分株繁殖。 采集 全年可采,将根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 也有用茎皮。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甘肃、四川及云南。 鉴别 根皮长槽状或筒状,长10~40cm,厚约1mm;外表面浅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薄,易呈片状脱落,内表面较平滑,黄白至浅黄棕色,具细密纵纹。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气微,味微苦涩 以条大、皮厚者为佳。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1]。 树皮中含三萜成分为:莫雷亭酮(Moretenone)、3-Epimoretenol‘莫雷亭醇(Moretenol)。尚有3,3’-甲基鞣花酸[2]、3,4二-0-甲基鞣花酸和乌桕萜酸(Sebiferic acid)[1]。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32 [2]庆祝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成立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 1986:46 。【药性】: 性味 苦,微温。 有毒。 ❶ 《唐本草》:“苦,微温,有毒。” 功效 利水,消积,杀虫,解毒。 主治 水肿,膨胀,癥瘕积聚,二便不通,湿疮,疥癣,疔毒。 ❶ 《唐本草》:“主暴水癥结积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者30~60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体虚者忌用。 ❶ 《纲目》:“气虚人不可用之。” ”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木通,治水肿,小便短少不利,肢体浮肿。 ❷ 配黄芪,治臌胀,腹大如鼓,小便不利。 ❹ 配蜂蜜,治大便秘结。 方选和验方 ❶ 《圣惠方》:“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桕皮60g,木通30g(制),槟榔30g。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g。 ” ” ” ” 单方应用 ❶ 《岭南采药录》:“治黄肿症:取乌桕二层皮青和米擂烂,加片糖少许,煎成粉,食之必泻,泻后神倦,约1日可消。” 食疗 《摘元方》:“治盐齁痰喘:乌桕树皮去粗,捣汁,和飞面作饼,烙热,早晨与儿吃3~4个,待吐下盐涎乃佳,如不行,热茶催之。”。【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乌桕根,性沉而降,利水通肠,功胜大戟 一人病肿满气壮,令掘此根,捣烂,水煎服1碗,连行数行而病平.气虚人不可用之。此方出《太平圣惠方》,但不可多服尔”。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