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桕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乌桕子 【概况】: 异名 乌茶子(《开宝本草》)。 基源 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的种子。 原植物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Croton sebiferum L.) 余项参见“乌桕木根皮”条。 。【化学】: 含没食子酸[1]。 种子蜡层含固体脂74.75%。主要为各种脂肪酸的甘油酯:甘油油酸二棕榈酸酯、甘油硬脂酸二棕榈酸酯、甘油三棕榈酸酯,甘油油酸棕榈酸硬脂酸酯,以及很小量的甘油油酸肉豆寇酸棕榈酸酯、甘油亚油酸二棕榈酸酯、甘油棕榈酸油酸亚油酸酯等[2]。种子尚含黄酮甙:圣草酚-5-0-甲基醚-7-0-β-D-吡喃木糖基-β-D-吡喃阿拉伯糖(Eriodictyol-5-0-methylether-7-O-β-D-xyloparanosyl-β-D-arabinopyranose)[3]。 壳含固体脂34.94%。 种仁含油64.1%[2]。 附 果实含水7.62%,灰分6.78%,蛋白质76.43%,粗纤维4.90%,总SiO20.065%,K0.943%,Ca0.27%,Mg 0.875%,Fe 0.032%,P1.60%,N 12.23%。蛋白质的氨基酸以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高[2]。大鼠饲养实验证明该蛋白质的赖氨酸与甲硫氨酸不足;其营养价值优于小麦蛋白;两种蛋白质合用,则呈明显的互补作用[2]。 参考文献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79 [2]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70 [3]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32 。【药理】: 种子中所含没食子酸,体外试验有轻度抑菌作用,抑菌浓度为5mg/ml;对小鼠肺腺瘤有些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479 【药性】: 性味 甘,凉。 有毒。 ❶ 《日华子本草》:“凉。” 功效 杀虫,利水,通便。 主治 疥疮,湿疮,皮肤皲裂,水肿,便秘。 ❶ 《本草拾遗》:“桕油,服20ml,令人下利,去阴下水气。炒子作汤亦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外用:榨油涂、捣烂敷擦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 种子有毒,慎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闽东本草》:“治湿疹:乌桕种子(鲜)杵烂,包于纱布内,擦患处。”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乌桕,乳白色树液、树叶和果有毒。误食种子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干,也可能头痛、眼花、耳鸣、失眠、心慌、严重咳嗽、喉痒、出冷汗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