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白《将进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白《将进酒》李白《将进酒》
今译 你可曾见? 黄河之水从天而落,汹涌澎湃! 滔滔滚滚、咆哮万里,直入东海再不回来! 你可曾见? 高堂上对着明镜照见满头白发,早晨时还 缕缕青丝,晚上已如雪样白。 唉!人生得意时,就要尽兴欢饮, 不要让美酒金杯空对着明月儿摆! 上天给我奇才必定会有用, 千金散尽呵,还会有万金来! 快快,去杀羊宰牛喝他个痛快, 先满饮三百杯释我心怀! 岑夫子呀,丹邱兄呀,快饮酒呀!杯莫停呀! 我要为你唱一曲呀,诸位倾耳静听: 钟鸣鼎食的豪华富贵呀,我没兴趣, 只愿沉醉在酒乡之中呀,不愿醒。 自古而来的圣人贤者呀,都寂寞一生, 倒是那些酒徒醉鬼呀,留下美名。 你看陈王曹植在平乐观欢宴呀,一斗美酒十千钱! 主人你说什么钱不钱呀,只管沽来饮它一个底朝天。 什么五花宝马呀,什么千金狐裘, 统统拿出去换来美酒, 我要和你呀,一醉解千愁! 李白《将进酒》李白《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这时李白已从京城长安翰林院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匡时救世的政治抱负受到重创,又开始了飘泊的漫游生活。其时他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丹丘生)的颍(ying)阳山居作客,三人登高饮宴而有此作。“将(qiang)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将,请,劝。 这首诗最能体现李白豪爽雄迈、激荡不羁的个性和感情倾泻、驰骋纵横的浪漫主义风格。一开始诗人就用两个排比、比喻句写出了时光的倏忽、人生的短暂。以逝水喻时间的流逝和一去不返是传统的话语方式,但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样大的气魄加以表现,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朝如青丝暮成雪”也是极度夸张的手法形容人生之易老:年华之老大就在朝暮之间,从而更突出抓紧时间生活的紧迫感。“人生得意须尽欢”以下六句皆为直抒胸臆之语。“岑夫子,丹丘生”以下,诗人进一步采用了对话的语气,表露自己的心曲,既亲切感人,也能感到诗中人物感情的交流。其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以下四句倾吐出诗人心中的“块垒”:李白对权贵是藐视的,那穷奢极欲中的锦衣玉食岂能放在他的眼里;李白对圣贤是崇敬的,但圣贤的经典被当权者歪曲篡改当做了他们的遮羞布,因而“圣贤”是寂寞的。接着李白又引用“陈王昔时宴平乐”的典故倾吐自己的不平之气:陈王曹植于曹丕、曹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诗人同情他,也是惺惺惜惺惺之意。按:曹植《名都篇》诗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诗歌最后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作结,十分鲜明地显现出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爽之气,而“与尔同销万古愁”却给千百年来的读者留下了沉甸甸的思忖。李白的“万古愁”是什么呢?仅仅是他个人的悲欢吗?正直的、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永远不会为独裁专制的统治者所重用,甚至要受到打击、清除、扼杀而后快——这该是李白的“万古愁”吧! 全诗感情强烈,气势磅礴,语言豪壮,音节浏亮,笔酣墨畅,忽张忽翕(xi),大开大合,极尽淋漓曲折、起伏跌宕之能事,有长江大河起伏奔腾、一泻千里之势,是广为传诵的千古名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