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清照《声声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流落江南时的作品,是她的名篇之一。金兵南侵,国家亡破,丈夫死去,家庭离散,一个孤独无依的寡妇,在战乱穷愁的生活中,真是有抒写不尽的悲痛,驱遣不完的哀怨。当时的李清照,没有办法不如此地“凄凄惨惨戚戚”。寒暖不定的秋天,自己很难生活,几杯淡酒,抵不住晚上的冷风,当年“雁字回时”,捎有丈夫来信,可今年要托它给丈夫捎信,已因人亡事变,不再可能。眼前唯见黄花憔悴,梧桐泣雨,一个人坐守窗前,怎能挨得到黑夜,听得了雨滴梧桐?这般情景,用一个“愁”字怎能抒写得尽?

这首词以奇笔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诗音。李清照在金兵南侵后夫妇渡淮南奔;国家不幸家难幸,在丈夫赵明诚死后,她只身飘泊江南,流离失所,情景极其悲惨。她所经历的生活中,国家的、家庭的、个人的,全是失去的记录,国土、家物、丈夫、收藏、希望、快乐……失去的实在是太多了,所剩的仅有愁苦,多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地步。一切可以宝贵和值得留恋的东西,都失去之后,心中总感到“空牢牢”的,要问寻找什么,因为所失太多,一句两句还说不清楚。这时要说心中情境,只有“寻寻觅觅”最为合适。李清照失去的东西,没有一件是在“寻寻觅觅”中可以得到的,特别是家破人亡的遭遇,那是无法挽回的,她每日孤独的生活环境,使她的心境从内到外地感到凄凉,这种心灵上的体验,变成具有深含厚蕴的文字,就是“冷冷清清”,这是在无可指望的寻求动作之后的一种外境的心感。但在词中的地位,它主要是表现情境气氛,这种气氛一旦形成,并环绕人心,就会造成心理上强烈的凄惨哀伤感觉。 “凄凄惨惨戚戚”,就是这种沉重、杂错心理状态的体验性的揭示。这十四个叠字,字字无虚张,其自然妥贴,蕴情深厚,向来受到人们的称誉。

在心情上有了这重重的失望、冷清、凄惨、悲愁感之后,它们还要在人的心田上随现实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而滋生蔓延,以致旧有新添完全交汇一起,不可解脱,不可忍受。首先是秋来时的寒近风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位有多般不幸遭遇的女作家,心情脆弱而又无比敏感,外在的一切变化对她具有特殊作用力,她内在感受中的那十四个叠字,每一个都象触一根而全响应的心弦, “乍暖还寒”气候,使比黄花还瘦的身体消受不了。而要支撑身体,安慰病苦,以淡酒来浇浓愁, “三杯两盏淡酒”,刚入愁肠,就被凉秋的急风吹尽,剩下的还是那难以将息的病体和无法消退的愁情。正是在这急风消淡酒,病体苦愁情的时候,心弦上又被外力狠重地一击,诸弦同发一声裂响,这就是: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阵横空,鸣声清苦,好熟悉的节候的信使,好熟悉的哀怨的叫声,它们从北而南,正是自己当年流亡江左的方向路线,特别是丈夫在世之日,也曾以它的来去为约期,传书递意,可今天是旧友重逢,再写信也传无递处,所余唯有极度伤心和难禁的绝望。

这时李清照甚想摆脱这种粘滞的愁情,岂知她的愁情已经积于心并又化于物了,因而心志不改,愁不能销,物色不移,情不能禁。她到窗外庭院中,见满地菊花堆积,憔悴损弃,无可采取,不由得同命相怜,想菊残人惨,悲叹满地西风,零落无依。在秋风欺病体,淡酒惹浓愁,归雁叫伤心,残菊助憔悴的生活氛围里,人不堪悲苦,想教时间快一点过去,让眼前所见所闻所想所恶的一切,都消失在黑暗当中,以便在睡乡中不了了之,可是这白天向黑夜过渡的路是那么远,脚步是那样慢,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人们习惯上都以为黑天是从远处走向窗前,然后跨进室中,李清照此时心中再别无期待了,她在窗前竟等待和迎接起那可怕的黑暗来。可就是对一切人都同等赐予的东西,也因她的特别需要而有意延缓了脚步,可是一旦迎来了黑夜,一个人又怎么能消受得了呢!果然黑天来了,还带来了另外一种更助秋愁之物——连绵的凉秋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梧桐细雨落在窗前,给心中的最后一点“寻寻觅觅”也造成失望的收场。它使凝聚在心中的那些“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加扩延,与那“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掺杂搅拌,带着它们挨入黄昏,那时人进夜里,雨滴心头,凭经验可以料想那黑夜将会是怎样的虚空,那虚空又会是怎样的难耐?人们常以“愁”字来形容这种心境,可是对这位女作家的这种情境,如用一个“愁”字来形容,那简直是太浅薄无力了!

李清照的心境已经发展到了至极的地步,再紧缩一分心弦就该崩断了;而就诗的创作来说,也到了生发至极的地步,再增加一分就不能进行诗的创造了。也许是这位女作家在至极的顶点仍在不能自已地向上“寻寻觅觅”,走向了她虽不甘愿但又不能避免的生命与诗的双重绝境。 《声声慢》应被视为李清照的绝命诗篇。


唐宋词之《李清照《声声慢》》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唐宋时俗语,此指安息、休养。②黄花:菊花。③忺(xiān)摘:犹言想摘。④怎生:宋时口语,如何,怎样。⑤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鉴赏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期的作品,作者以曲折的手笔抒写国破家亡、亲人离世后的人生之痛,并借助“秋”来表达,全词苍凉、萧瑟,摄人心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端三句,连用了十四个叠字,这在词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大胆创造,作者将一种凄苦难言之情,自肺腑中喷薄而出,立刻牵动了读者的心弦。“寻寻觅觅”是一种心神无主、怅然若失、并竭力找寻灵魂寄托的状态;“冷冷清清”既是环境,又是心情,还是“寻寻觅觅”的结果,寻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弥漫,而“凄凄惨惨戚戚”便是无所寄托后的心理状态,而且这句中的三对叠词还具有鲜明的递进性:冷清孤寂的情绪渐凝于心,使她感到凄凉、凄惶、凄苦,这就是“凄凄”;凄苦之情沉甸甸地压在词人心头,无法承受,于是她愈加伤感自己人生的悲惨,这就是“惨惨”;词人本来是不动声色,而现在已是肠断心碎、伏枕而泣了,遂成“戚戚”。这十四个叠字,将作者内心难以名状的复杂感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娓娓道来,极为精当地展现了词人的心路历程,也为全词定下一种凄愁惨淡的基调。后人对其评价甚高,如明茅暎《词的》卷四:“连用十四叠字,后又叠四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效颦,便觉不妥。”明吴承恩《花草新编》卷四:“易安此词首起十四叠字,超然笔墨蹊径之外。岂特闺帷,士林中不多见也。”清徐釚《词苑丛谈》卷三:“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乍暖还寒时候”本是秋的特点,无新鲜可言,但是用在这里,却别有一番滋味。“暖”用“乍”字修饰,“寒”用“还”字修饰,极言寒多暖少,而这也正是词人内心最真实的怀抱,“暖”表明她还没有彻底绝望,“寻寻觅觅”便是这种心态的流露,而“寻寻觅觅”之后竟是“冷冷清清”,这就给她的内心平添了无穷寒意。秋天冷暖无常,她又是瘦削憔悴,自然更难适应这种天气,所以带出一句“最难将息”就可以理解了。心情本郁塞,想借酒消愁,遂聊酌“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又急,寒意无限,酒虽可添暖,但此刻也难抵这瑟瑟的风寒。此处作者构思巧妙,表面说酒不能抵风,实指愁不可排遣。

纨扇仕女图 【清】 闵贞

上海博物馆藏

正伤心时,天空掠过一群飞雁,雁声划过长空,也深深地撩拨着词人的心弦。天气转寒,北雁南飞;金人犯境,词人南渡,人与雁都是被迫而来,因此作者会生发“却是旧时相识”的感叹,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作者不是直接表现家国之痛,而是通过雁来传递,这就显得深沉含蓄,情味绵渺。

下片作者集中抒发内心的孤单与凄寒。先由黄花起兴,菊花是秋天不可或缺的角色,它能凌霜傲寒,吐露清芬,因此菊一直就象征坚毅与刚强,如白居易《菊》:“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而作者笔下的菊花却是“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饮摘”,一派萧条与惨淡,菊花在秋天曾一度开得金黄,可是风刀霜剑太过无情,而今它们已是落英满地,无可摘了。“憔悴损”一语双关,既是指菊,又是指人。身逢乱世、辗转漂泊,词人已经由一个不知愁滋味的活泼少女转变成“风鬟双鬓”的衰弱老妪,韶华蕣颜都已经烟消云散,直落得憔悴不堪。作者以花喻人,笔调幽远,意味深沉。“寻觅”无计,“晚来风急”、秋冷难耐,作者只能独居闺中,“守着窗儿”,可此时她的内心犹未平静,一句“独自怎生得黑”便将她的凄凉心境烘托出来。“黑”字是险韵,极难押,而作者却能做到稳妥、熨贴,历来为人称道。如明陆云龙《词菁》卷二:“‘黑’字妙绝。”清沈雄《古今词话》卷下引张端义:“此‘黑’不许第二人押。”王闿运《湘绮楼词选》:“‘黑’韵却新,再添何字?”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出了时间的流动,不知不觉中已是黄昏,这两句化用了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词意。梧桐最早是祥瑞的象征,用以招致凤凰,后来成为爱情的代名词,梧桐多暗示着凄美的爱情,并常与“雨”搭配,借助“雨”的清冷特质,营造出一种凄幽的意境氛围。当夜幕垂下后,人们的听觉十分敏锐,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具有厚重的穿透力,直入未眠人的心里,“梧桐”与“雨”的联袂,实现了语词效果的叠加,为哀婉的感情平添了一抹色彩。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收束,是作者运笔巧妙之处。大致从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极言其多,这里却以少总多,只说自己思绪杂乱烦复,远非一个“愁”字所能涵括得尽,却又不言明一个“愁”字之外具体是怎样的心情,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其实情感已经倾泻无余。

这首《声声慢》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作品,作者巧妙地使用叠词、自然地化用前人词句,运笔曲折,善于托物达意,而这一切都是借助平淡的语言来实现,以口语入词,全词无一字生涩冷僻,却能在轻描淡写中使全词深邃生动、波澜纵横,足见作者的高妙笔力。(张雅莉)

集评 明《杨慎:“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其词云:‘寻寻觅觅……怎一个愁字了得。’荃翁张端义《贵耳集》云:此词首下十四个叠字,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下十四个叠字者。乃用《文选》诸赋格。‘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此‘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四叠字又无斧痕,妇人中有此,殆间气也。……皆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炼句精巧则易,平淡入妙者难。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词品》卷二)

清《陈廷焯:“易安《声声慢》一阕,连下十四叠字,张正夫叹为公孙大娘舞剑手。且谓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下一十四叠字者。然此不过奇笔耳,并非高调。张氏赏之,所见亦浅。又‘宠柳娇花’之句,黄叔旸叹为前此未有能道之者。此语殊病纤巧,黄氏赏之亦谬。宋人论词且多左道,何怪后世纷纷哉。”(《白雨斋词话》卷一)

链接 《声声慢》词牌。《声声慢》首见于北宋词人晁补之的词作。清代学者毛先舒在《填词名解》卷三中说:“词以慢名者,慢曲也。拖音袅娜,不欲辄尽。”《声声慢》又名《人在楼上》《胜胜慢》《凤求凰》《寒松叹》《神光灿》《声声快》。双调,九十七字,有仄韵、平韵两体。仄韵体,上片九句五仄韵,下片八句五仄韵;平韵体,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九句四平韵。

词的铺叙手法。铺陈叙述的写作手法,原来多用于散文写作,柳永将其运用于慢词创作,使作品显得匀称丰厚。后来慢词作者多用此手法,如李清照《声声慢》写“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苦,就分气候冷暖、借酒浇愁、大雁南飞、菊花飘零、窗口眺望、梧桐细雨六层铺叙,层层深入。夏敬观《手评<乐章集>》称赞柳永词“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与“本色”并举的“当行”。当行,犹言内行,语出赵德麟《侯鲭录》卷八:“黄鲁直(庭坚)间为小词,固高妙,然不是当行家语,乃著腔子唱好诗也。”由此可见,“当行”与“本色”意思相近,都是指词的不同于诗的风格体性。由于“当行”与“本色”二语都有“本行”“内行”之义,故自宋以来文学批评中常将其并举,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谓:“诗道亦在妙悟……唯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后世词话家也往往将“本色”与“当行”连用,以此评判词人词作是否属于“正宗”。如清沈谦《填词杂说》有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刘体仁《七颂堂词绎》谓:“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唐宋词之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乍:突然,骤然。②将息:唐宋时方言,休息、保养之意。③这次第:犹言这情形或这光景。

【译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忽暖忽寒季节,最难调养安息。三两杯淡酒,怎抵得住晚上风急!正伤心的时候,大雁过去了,它却是我旧日的相识。菊花谢落,满地堆积。憔悴枯黄,如今有谁还会来摘?守着窗户,一个人我怎么能挨到天黑!更加上梧桐接着细雨声,到黄昏还滴滴嗒嗒不停息。这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平慧善译)

【集评】 宋·张端义:“且秋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定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贵耳集》卷上)

宋·罗大经:“近时李易安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能创意出奇如此。”(《鹤林玉露》卷十二)

明·杨慎:“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於闺阁也。……《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词品》卷二)

明·吴灏:“其《声声慢》一阕,张正夫称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以其连下十四叠字也。此却不是难处,因调名《声声慢》,而刻意播弄之耳。其佳处,后又下‘点点滴滴’四字,与前映照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笔力,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历朝名媛诗词》卷十一)

明·茅暎:“连用 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攻颦,便觉不妥”(《词的》卷四)。

清·刘体仁:“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七堂颂词》

清·徐釚:“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苑丛谈》卷三)

清·万树:“从来此体皆收易安所作,盖其遒逸之气,如生龙活虎,非描塑可拟。”(《词律》卷十)

清·沈雄:“易安词:‘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幼安词:‘马上琵琶关塞黑。’张端义曰:此‘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古今词话》)

近代·梁启超:“此词最得咽字诀,清真不及也。”(《艺蘅馆词选》乙卷引)又:“这词是写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总案】 这是一首秋词,作者极细腻又极富于层次地描写自己对于秋的感受,她由寻求而失望,因失望而悲凄。词中运用淡酒、晚风、归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象征秋的意象把内心的愁苦具象化地表现出来。悲秋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母题,秋季万物凋落,容易使人感发生命的思考,因而这一母题一代代传唱,没有停歇。但这首词并不止使人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意识,联系到词人的时代和遭际,可以看出这首词实际表达的乃是词人在外族入侵,家国沦陷后的一种忧患意识,词人以女性独特而细腻的心理体验唱出了当时的人们的共同感受。词在语言上以用叠字为历代词评家激赏,这当然是本词的特色之一,但更主要的则是它的词境创造的完整性和生机流动之美。


古代诗歌之李清照《声声慢》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1,最难将息2。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3,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1.乍:突然。骤然。

2.将息:唐宋时方言,休息、保养之意。

3.这次第:犹言这情形或这光景。

今译



冷冷清清、寻寻觅觅,

凄凄惨惨、悲悲戚戚。

刚暖还寒的节气,

最难调养歇息。

三杯二盏淡酒

怎能敌

晚来的风急!

正伤心时

大雁飞了过去,

细看时

却是我的旧日

相识。



菊花谢落

堆积满地,

那憔悴的容颜,

有谁还会来采撷?

守着窗儿,一个人

怎能挨到天黑!

更兼有,细雨

敲打着桐叶,

滴滴嗒嗒

一直到昏黄暮色。

这光景,真让人

愁肠百结,

然而,又怎能

用一个“愁”字

了结!

李清照《声声慢》诗词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戚戚:悲伤的样子。将息:休息,调养。生:助词,无意义。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了得:完结得了,说得完。

入选理由

语言最有特色,抒情最动人的词作。

诗词赏析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晚年生活的孤独寂寞,如同后期的许多词作一样,是真实的血泪文字,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从早到晚一天的心理情感受外物刺激之后的反应。时令“乍暖还寒”,时光极难挨过,即使饮酒消愁也无济于事,见雁伤心,见落花伤心,听风声伤心,听雨声伤心,无不凝结着国破家亡后一个孤独无依的弱女子的痛苦。就其思想内容说是哀伤感人的,但是哀伤感人全靠其艺术创作的优秀而取得成功。艺术创作的优秀之处又突出地表现在语言的表达运用上。从宋朝以来的评论家们,几乎没有不说到此词的叠字运用的问题,而且都有极高的评价。吴承恩编的《花草新编》卷四说:“易安此词首起十四叠字,超然笔墨蹊径之外,岂特闺帏,士林中不多见也。”古代明显歧视女性的时候也不得不作如此评价,作者的才华的确超过了男子的创作,称为古代第一女作家并不过誉,仅语言的运用方面就能说明。当然,最重要的是独创,此词连续叠字就是独创,前无古人,即使后有来者,那也是东施效颦了。正如明人茅暎《词的》卷四所说一样:“连用十四叠字,后又四叠字,情景婉绝,真是绝唱,后人效颦,便觉不安。”除了叠字的奇妙连用之外,此词通篇语言流畅生动,有的兼具口语的特点,也是突出的语言风格特点,而且正是作者的独特语言风格特点。


唐宋词之李清照《声声慢》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

冷冷清清、寻寻觅觅,

凄凄惨惨、悲悲戚戚。

刚暖还寒的节气,

最难调养歇息。

三杯二盏淡酒

怎能敌

晚来的风急!

正伤心时

大雁飞了过去,

细看时

却是我的旧日

相识。



菊花谢落

堆积满地,

那憔悴的容颜,

有谁还会来采撷?

守着窗儿,一个人

怎能挨到天黑!

更兼有,细雨

敲打着梧桐叶,

滴滴嗒嗒

一直到昏黄暮色。

这光景,真让人

愁肠百结,

然而,又怎能

用一个“愁”字

了结!



【评】

此词写秋、写愁。

起首突兀而起,连用14个叠字。写出自己的寻觅、冷清与凄惨。“寻寻觅觅”,未言宾语,寻觅的是什么?是失去的爱情、伴侣?是永难寻回的青春?是沦落的故国?还是兼而有之?寻觅之不得而觉“冷冷清清”,冷清之甚而觉“凄凄惨惨戚戚”。内在的层次逻辑很强。后人只知叹赏其14叠字之创意出奇,不知此词人之真实体会也。以下写秋、写淡酒、风急、雁过、黄花,写梧桐、细雨、黄昏,均是眼前之实境,词人所亲自体验者,妙在景真情真,只用寻常语用之,便成天下之至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