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济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济深1886—1959

原籍江苏,生于广西苍梧。
国民党爱国将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33年联合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48年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等职。遗著有《李济深文选》。
原名:济琛
字:任潮

李济深1885—1959

字任潮,广西苍梧人。北京陆军大学毕业。1925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北伐战争时期,任黄埔军校副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留守广州,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1927年参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活动,在广州发动“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因对蒋排除异己、卖国独裁不满,1929年—1931年被蒋幽禁。1933年联合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等发动“福建事变”,任福建人民革命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福建事变”失败后去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抗日战争期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反对蒋介石的反共分裂卖国投降政策,支持抗日民主运动。1946年在广州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7年发表声明,反对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内战。1948年1月,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同年12月进入解放区,发表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领导的声明。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9年10月9日于北京病逝。

李济深

李济深纪念文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广西壮族自
治区委员会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220页
李济深先生和致公党黄鼎臣团结报1985年11月2日
战斗在抗日战争的另一战场:记先父李济深在
抗战时期的活动
李沛钰 李筱桐团结报1985年11月2日
我所接触的李济深先生
李任公与徐悲鸿
偕行与共拯神州:记李济深与王葆真的交往
毕生爱国 晚节可风——纪念李济深先生诞辰
一百周年
张友渔
廖静文
王若林 王振琳
屈武 朱学范等
团结报1985年11月2日
团结报1985年11月2日
人民政协报1985年11月5日
人民日报1985年11月6日
怀念李济深先生
在李济深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李济深在桂林二三事
访问李济深
黄启汉
杨尚昆
杨铁如
刘乐扬
广西日报1985年11月6日
人民日报1985年11月7日
学术论坛1981年5期
新闻研究资料1983年总18辑

李济深扶植新桂系起家略论
我所认识的李济深先生
黄宗炎
徐铸成
玉林师专学报1984年1期
名人传记1985年1期,新华文摘1985年
5期
“民革”主要创始人小传:李济深、何香凝、冯玉
祥、谭平山、蔡廷锴
黄明轩人物1981年1期
李济深(1885-1959)于翔麟 关国煊*传记文学1981年38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5册第123页
李济深的略历李济深口述 张克
明笔录
广东文史资料第26辑第28页,广西文史
资料选辑第14辑第1页,全国文史资料
选辑第67辑第128页
蒋介石与李济深明争暗斗记略
关于李济深若干事
关于李济深扶植新桂系起家的片断回忆
我所知道的李济深
关于李济深在抗日战争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
民主革命活动
李济深先生莅玉经过纪要
赖慧鹏
林伦彦
李洁之
张威
李镇靖
广东文史资料第31辑第233页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57页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33页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44页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53页,广东
文史资料第40辑第184页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4辑第255页
陆川访李记
抗战末期李济深在桂南的活动与梁朝玑诱杀张
秦似
陈雄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7辑第257页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第111页
李济深北流之行和张炎的被害
回忆李济深先生
抗战后期在敌后的李济深
李济深
李静生
李任夫
陈远图
李起民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第114页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第81页
广州文史资料第23辑第52页
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395页
李济深(1886-1959)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57页
李济深(1884-1959)
李济深
李济深在西安事变中的态度
李济深的自述
我所知道的李济深
回忆李济深先生
惜别李济深将军
李济深
李济深
李济深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济深
李济深
张敏孝
厂 民
李任夫
张克明笔录
李任夫
李任夫
庆燕
余牧人
蒋叔良
郭遂礼 朱继明
周末报编委会
读者出版社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176页
当代中国人物志第19页
武汉文史资料第25辑第165页
*国共风云名人录第2辑第153页
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第37页
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2辑第43页
桂林文史资料第4辑第127页
党国名人传第82页
党国伟人轶事第94页
黄埔军校名人传略第1卷第32页
*新中国人物志(上)第21页
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5页

李济深

李济深传
爱国名将李济深
蒋介石和李济深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李济深
先生昨日逝世
姜 平 罗克祥
李宝靖
陈 言
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380页
接力出版社1994年版152页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203页
人民日报1959年10月10日
榕湖忆旧录:李济深和文化人
何香凝、陈铭枢、李济深、张澜与一九五三年的
冯英子
郑直淑
桂林日报1981年5月24日
团结报1988年8月9日

一桩历史公案  
李济深先生二三事
十种辞书工具书民国人物生卒年订补(74)李济
深应改标为(1885—1959)
张克明
王学庄
中国建设1986年2期
近代史研究1986年3期
李济深的三次革命转变
为和平、民主奔走不息——记李济深三次被国
民党开除党籍
陈伯强
王凌云
武汉大学学报1987年1期
民国春秋1987年3期
李济深的爱国民主道路
论解放战争时期的李济深
李济深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李济深抗日救国活动述评
李济深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贡献
第一次北伐期间的李济深
李济深与维护政协决议及其反对内战独裁的斗
卢 荻
彭建新 陆永棣
姜 平
姜 平
彭建新
姜 平
姜 平
红岩春秋1990年4期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1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8期
档案史料与研究1993年1期
人文杂志1993年4期
民国档案1993年4期
档案史料与研究1994年1期
李济深与广州“张黄事变”
李济深已故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电视剧《李济深
北行》首映
姜 平
李方诗等主编
党史研究资料1994年6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4)第179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党、政、军领导人:李济深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5页
李济深(1885—1959)
李济深(1885—1959)
跟上时代潮流的李济深
汪 新主编
范济国
完颜绍元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8页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124页
民国军政要人归宿第201页,民国军界名
流归宿第73页
一生爱国、晚年可风的民主革命家李济深
李济深(1885—1959)
李济深(1885—1959)
李济深(1886—1959)
李济深(1886—1959)
周兴梁
马洪武等编写
廖盖隆等主编
陈予欢编著
京 声 溪 泉
民国著名人物传第3卷第64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99页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354页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485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166页

1

(词)当代·李济深

举世同瞻矍铄翁。

扶摇万里御长风。

东来紫气望犹龙。

兄弟联盟敦永好,和平保卫树元功。

喜看旗帜映天红。

李济深

 爱国人士。字任潮,广西苍梧人。北京陆军大学毕业。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27年曾参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活动。1933年联合蔡廷锴等在福建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主席,失败后去香港。抗日战争爆发后,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共卖国政策。1947年被开除国民党党籍。1948年和何香凝等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同年5月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由香港进入解放区,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9年在北京病逝。

李济深

中国革命家。1885年11月6日生。毕业于陆军速成学堂。1921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军政府,曾任师长兼军参谋长。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兼黄埔军校副校长。1926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2届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常委。6月任北伐军总参谋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留守主任。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广东分会和广东省政府主席。1933年11月联合蔡廷锴在福建建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党全国战地党政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军委会桂林办公厅主任。1948年1月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同年到达解放区。1949年9月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54年9月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9年10月9日去世。

李济深

152 李济深1885—1959

现代民主革命家。见11145条。

☚ 邹容   蒋介石 ☛

李济深

145 李济深1885—1959

军事家,爱国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广西苍梧人,字任潮。毕业于广州黄埔陆军中学、陆军速成学堂、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后改称陆军大学),并留校任教5年。1920年,任粤军第1师副官长、参谋长、师长。1924年1月,任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5月任黄埔军校教练部少将主任。1925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晋级为陆军上将。为统一和巩固广州革命根据地,率部参加第二次东征及南征。北伐战争时期,兼任黄埔军校副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总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等军政要职。1927年4月,在参加蒋介石上海分共会议后,发动广州“四·一五”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主席,第八路军总指挥。派重兵于潮汕围攻南昌起义部队。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后,被蒋扣押,软禁于南京汤山。“九·一八”事变后获释,拒蒋收买赴广州,开始反蒋独裁的政治活动,1932年,成为拥胡 (汉民)反蒋 (介石) 的军事首领。1933年11月20日,联合蔡廷锴等率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开始与中共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响应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主张国共合作。先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桂林办公厅主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授于陆军一级上将。1944年,桂林沦陷后,在家乡广西苍梧组织抗日武装,进行敌后游击战。抗日战争胜利后,联络冯玉祥等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并在庐山两次当面批评蒋的内战政策。1946年3月,与蔡廷锴等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被选为主席,反蒋内战独裁,促进和平民主。1947年3月9日,在香港发表《对时局意见》。1948年1月,在香港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响应中共“五·一”号召,应邀到东北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在民革第二、三、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民革中央主席。1959年10月,在北京病逝。

☚ 阎锡山   朱德 ☛

李济深1885—1959

字任潮,广西苍梧人。大革命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27年春曾参加反共活动。后曾参与福建事变,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

李济深1885~1959

爱国将领。字任潮,广西苍梧人。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黄埔军校副校长。1927年曾参加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活动。1933年在福建曾组织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抗日战争爆发后,响应中国共产党一致抗日的号召,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反共卖国政策。1948年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李济深1885—1959

字任潮。广西苍梧人。早年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堂。1909年又入保定军官学校(后改名陆军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官五年。1920年参加广州军政府,先后任师副官长、代理师长。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任江西善后督办、粤军一师师长、黄埔军校教练部少将主任、国民革命军四军军长等职。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和总司令部后方留守主任,代行总司令职权。同时兼四军军长和广东省政府主席等。1927年4月曾到上海参加蒋介石的反共会议。会后在广州搞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12月又镇压了中共的广州起义。1929年联合桂系发动反蒋战争,结果失败,被蒋介石软禁于南京汤山,直到宁粤合流才被释放。1932年后继续反蒋。1933年11月发动反蒋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任主席。失败后,逃到香港继续进行反蒋抗日活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虽然解除通缉令,任命给许多高官头衔,但他仍反对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政策,坚持民主和抗战主张。1945年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促进和平民主,反对蒋介石的反动内战政策。1948年又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主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59年10月在北京病逝。

李济深

李济深

原名济琛,字任潮,原籍江苏,1885年生于广西苍梧。父亲早逝,随叔父读书。曾在大馆及梧州中西学堂就读。后入黄埔陆军中学及陆军速成学堂步兵科。毕业后在广东新军任见习官、学兵营排长。后又入讲武堂学习,1910年入保定军咨府军官学校 (后改陆军大学)。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参加广东北伐军并任作战参谋。南北和谈后任第二十二师参谋长。1913年回北京完成陆军大学学业,并留校任教。后留学日本陆军大学。1920年南下广州,任护法军政府粤军第一师副官长、参谋长。1923年任第一师师长兼参谋长。驻防西江并任大本营驻西江办事处处长,参与平定陈炯明和沈鸿英叛乱,致力于两广统一,7月19日任西江善后督办。1924年2月8日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副校长及教练部主任。1925年8月20日扣留涉嫌廖仲恺被刺事件的梁鸿楷,接任粤军第一军军长,26日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率部参加了二次东征,并任东征军第二纵队长。9月21日选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任粤桂联军总指挥,消灭邓本殷部。1926年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7月14日任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留守广东,兼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留守主任、中国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主席。武汉光复后,兼任攻赣总指挥。1927年主持发动四一五事变,在广州清党。同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奉命堵截南昌起义军。1927年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及常务委员。1928年3月13日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副校长,后回广州,仅留任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第八路军总指挥。同年3月13日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组织第二期北伐,4月7日暂代军事委员会主席,10月24日特任参谋本部参谋总长。1929年1月就任国军编遣委员会常务委员、总务部主任,广州编遣区主任。3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因蒋桂矛盾受牵连,于3月21日被扣押并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后被蒋介石委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务厅厅长。九一八事变后,解除软禁,恢复了党籍。同年12月30日任训练总监部总监。1932年2月4日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1932年5月24日任豫鄂皖“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长官兼右路军总司令官。不久辞职经香港抵福州。1933年11月发动 “福建事变”,任 “福建人民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失败后被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前往香港。在香港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任主席兼组织部长。1936年两广事变后,任桂系军政府主席。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后去重庆主持组织战地党政委员会。1939年3月9日任副主任委员。1940年任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1943年12月31日兼代,1945年10月2日再兼军事参议院院长,未就任。1946年7月31日任上将。同年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并任主席。公开支持 “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运动。1947年2月发表反对内战的“七项意见”声明,因此第三次被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1948年1月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1949年去东北解放区参与筹备新政协,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副主席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9年10月9日在北京病逝。

☚ 李洪鳌   李恒彰 ☛
0000343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0: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