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斯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斯特1851—1919Franz Von Liszt德国法学家,刑事社会学派创始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死于泽海姆。曾在奥地利、德国的吉森、马堡、哈勒和柏林各大学担任刑法教授,同时,开办刑法研究所。1881年创办了《刑法学杂志》,1889年参加发起组织国际刑法学联合会的工作,这个组织后改名为国际刑法学会,主要是在德、荷、比和卢森堡等国开展调查犯罪原因和探索控制犯罪方法的活动,实行刑法改革。主要著作:《德国刑法教科书》(1881年)、《刑法的目的观念》(1882年)、《德国和外国执行刑法的比较情况》(1906-1909年)、《从比较法律说明现代的刑事法制》(1894—1899年)、《国际公法的系统说明》(1898年)等。主要成就表现于刑法和国际法方面。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刑法,其理论基础是社会的实证主义和决定论。关于犯罪产生的原因,认为是犯罪者本身具有的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原因,在承认个人的生理因素对人的行为的重要影响同时,着重指出社会因素的决定性作用。强调研究犯罪人而不是犯罪行为。关于刑罚理论,其核心是“教育刑”或“目的刑”论。排除罪刑法定主义原则,主张采取预防性的“保安处分”。在国际法学说方面,属于实在法学派。有关国际法的概念和国际法的根据等观点有其独到之处,对国际法学界具有很大的影响。 李斯特1851—1919Franz von Liszt德国刑法学家,刑事社会学派创始人。长期在德国吉森、马尔堡、哈雷和柏林等大学任教。1881年创办《刑法学杂志》。1889年与比利时刑法学家普兰(1845—1919) 和荷兰刑法学家哈默尔 (1842—1917) 共同发起组织国际刑法学会。主张目的刑或防卫刑理论,认为刑法的使命在于社会防卫,并主张改革刑事制度,反对报应刑,强调预防犯罪等。参见 “刑事社会学派”。 李斯特1811—1886Liszt Ferencz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贵族领地管事家庭。早年即以卓越的钢琴技艺驰誉欧洲各国。亦从事创作与评论。1875年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任院长。欧洲1848年革命前,向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渴望民族独立,并同情里昂工人起义。以后消极悲观,笃信天主教。他是西洋音乐史上重要的浪漫派音乐家,首创“交响诗”体裁,创作大量标题乐曲。《肖邦》和《匈牙利的茨冈人及其音乐》二书及音乐评论,是研究其艺术思想的主要资料。他认为,(一)艺术的使命在于“诱导思想高扬,用美激发被感动的心灵向善,使它上升到道德生活的高峰”,在那种境界里,自我牺牲变成了享受。(二)艺术是人之间交流感情、团结和联合的力量,艺术家“应当并且能够做到以自己生活中的高尚气质和深厚、豁达的素质来影响社会风气,激发出自内心并保持在内心中对真、善、美的亲切的赞叹”。(三)艺术家作为美的阐释者,应像真和善的阐释者一样,“以自己的行为来行动,应当使自己的歌和词、言和行谐调一致!”(均见《艺术家与德育》第61—62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这是对自己缪斯的责任。(四)艺术家应加强知识和道德修养,以便更好地用自己的思想、灵感来行动。李斯特是真善美的统一论者。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1811年10月22日生,1886年7月31日去世。6岁学钢琴,9岁举行钢琴独奏会,1848~1861年任魏玛歌剧院指挥,组织“莱比锡音乐节”(1859)、重组“全德音乐协会”,创办音乐学院(1875)。主要作品:2部交响曲,如《浮士德》(1853~1861);13部交响诗,如《普罗米修斯》(1850);19部钢琴曲,包括3集12首《旅行集》(1835~1890)、《超级练习曲12首》(1854)、20首匈牙利狂想曲(1851~1866)等;管弦乐约5部;歌曲55首等。 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Franz liszt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匈牙利多波扬,逝世于德国贝雷特。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又是作曲家和评论家。6岁开始学钢琴,9岁举行第一次演奏会。12岁去维也纳,随车尔尼学钢琴,并随萨里耶利学作曲。少年李斯特的演奏曾受到贝多芬的称赞。后去巴黎从事演奏活动,13岁开始尝试作曲。听到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后,决心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奋力苦练,演奏技艺不断精进。1824~1827年在英、法演出,极受欢迎。他在巴黎广泛地结交文化名流,创作逐渐臻于成熟,以《但丁奏鸣曲》(1837年)、《钟》(1838年)等引人注目。1848~1861年,李斯特在魏玛任歌剧院指挥,创作达到高峰,写有交响诗《塔索》(1849年)、《但丁交响曲》(1856年)、《浮士德交响曲》(1857年)等管弦乐曲,《爱之梦》3首(1850年)、《匈牙利狂想曲》20首(1851~1886年)等钢琴曲。晚年皈依天主教,写有不少宗教音乐。1875年创立布达佩斯音乐学院,亲任院长。李斯特大大发展了钢琴的演奏技巧,他的作品充分地发挥了钢琴在力度、速度、灵巧、音色等方面的特色;他主张写作标题音乐,提出“寓文学于音乐中”的口号,通过交响曲及他首创的交响诗这一体裁身体力行;他的评论著作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也卓有贡献。 ☚ 帕格尼尼 瓦格纳 ☛ 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LisiteLiszt Forencz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莱町。父亲爱好音乐,能演奏小提琴和钢琴。6岁从父学钢琴,9岁便在肖普朗和爱丁堡公演协奏曲,成为天才少年。1821年全家搬到音乐之乡维也纳,他开始正式学音乐,师从采尔尼,当时只10岁。他的演奏大大轰动了维也纳。1823年演奏会上,贝多芬听了他的演奏,结束时,掌声雷动,贝多芬走上舞台,抱起他,在额上热烈地亲吻。16岁定居巴黎。1834年创作钢琴组曲《旅行者画册》,1848年至1861年寓居魏玛,任公爵宫廷剧院指挥。1875年创办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任院长。在音乐上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的体裁,作有《匈牙利》、《前奏曲》、《塔索》、《普罗米修斯》、《玛捷帕》等13部交响曲《浮士德》、《但丁》、19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练习曲,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并著有《肖邦》、《匈牙利的茨冈人及其音乐》等。1886年7月31日与世长辞,终年75岁。 ☚ 威尔第 约翰·施特劳斯 ☛ 李斯特1789—1846Friedrich List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历史学派的先驱,德国保护关税政策的首创者。曾任教授、国会议员。强调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反对宣扬世界主义的古典经济学。认为只有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否定一般经济规律,自由贸易政策不符合德国国情,采用历史方法论证国民经济发展,把它分为蒙昧、游牧、农业、农工业和农工商业五个阶段,第四阶段因工业仍幼稚,须实行保护贸易。同古典学派价值论对抗,提出发展国民生产力理论。为培育德国生产力发展,应忍受暂时牺牲,实行保护关税,限制外国廉价商品的输入。充分反映了后进德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对经济发展起过促进作用。著有《政治经济学国民体系》等著作。 李斯特1851—1919Franz von Liszt德国刑法学家,刑事社会学派的创始人。曾在多所大学任教。1881年创办《刑法学杂志》。1889年与比利时刑法学家普兰(Adolphe Prins,1845—1919)和荷兰刑法学家哈梅尔(Gerard Anton von Hamel,1842—1917)共同组织国际刑法学会。刑法代表作为《德国刑法教科书》(1881年)。认为犯罪主要是社会的丑恶、弊端造成的,消除社会弊端,实行社会改良就可消灭犯罪。提出“刑罚不对行为而对行为者”。刑罚的目的是教育改造罪犯,保卫社会而不是报复。主张刑罚个别化,对犯罪人及可能犯罪人适用保安处分等。其理论对现代资产阶级刑法的改革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斯特1811—1886Liszt Ferencz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浪漫乐派代表之一。早年从事音乐创作、评论及钢琴演奏,向往革命。1848年后,笃信天主教,后成为修士。认为音乐应表现人的情感,反对庸俗、保守习气,与民间音乐保持密切联系。音乐成就巨大。丰富革新了钢琴演奏技法,首创“交响诗”体裁,提倡并创作了大量标题音乐,扩大了钢琴与管弦乐的表现领域。在欧洲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作有《塔索》、《匈牙利》、《理想》等交响诗13首,《神曲》、《浮士德》等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等钢琴曲19首,协奏曲2部及大量钢琴独奏曲、改编曲和音乐评论文章。 李斯特 李斯特李斯特 (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匈牙利多波扬,逝世于德国贝雷特。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又是作曲家和评论家。其父是业余音乐家。他5岁开始跟父亲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登台表演。10岁在维也纳举行公演,受到贝多芬的赞赏。同时跟东尔尼和萨里叶里学习钢琴和作曲。1823年举家迁居巴黎,继续深造,跟意大利作曲家斐尔第南多、帕埃尔学习作曲。1824年后的3年间,到法、英各地举行音乐会,受到欢迎。 ☚ 肖邦 瓦格纳 ☛ 李斯特 李斯特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生于匈牙利多波扬,逝世于德国贝雷特。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演奏家之一,又是作曲家和评论家。其父是业余音乐家。他5岁开始跟父亲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登台表演。10岁在维也纳举行公演,受到贝多芬的赞赏。同时跟东尔尼和萨里叶里学习钢琴和作曲。1823年举家迁居巴黎,继续深造,跟意大利作曲家斐尔第南多、帕埃尔学习作曲。1824年后的3年间,到法、英各地举行音乐会,受到欢迎。 ☚ 肖邦 瓦格纳 ☛ 李斯特 李斯特李斯特(Lister,J.1827~1912),英国著名外科医师和外科防腐法的创立者之一。生于阿波顿(Upton)。1844年李斯特就学于伦敦大学医科,在沙比(William Sharpey802~1880)教授指导下,完成有关瞳孔调节肌和皮肤不随意肌的论文。1852年毕业后,任该校附属医院住院医生。1854年为爱丁堡著名外科学家塞姆(Syme,J.1799~1870)的助手,后兼任医学院外科讲师和皇家医院外科助理医师。1861年被聘为格拉斯哥(Glasgow)大学外科学教授。1877年任伦敦皇家学院外科教授。1895~1900年任皇家学会会长。 ☚ 布罗卡 谢切诺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