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弥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弥逊(1089—1153)

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名弥远,改名正路,字似之,号筠溪子,晚号筠翁、普现居士。李撰四子。大观三年(1109 年)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三年(1113 年)起任郓州阳谷簿。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五年迁秘书省校书郎,充编修六典检阅文字。出为河东路提学,迁礼部员外郎,守司封员外郎,擢起居郎,因奏议时政忤蔡京,贬知芦山县,改奉嵩山祠。入室参礼高僧圜悟克勤。宣和七年(1125 年)末起知冀州,抗金有功。靖康元年(1126 年)召为卫尉少卿,差知筠州。建炎元年(1127 年)升江东转运判官、权安抚司事,助李纲平建康兵叛,改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 年)知饶州,调知吉州。入为左司员外郎、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八年迁户部侍郎。九年因谏阻和议,以徽献阁直学士再知筠州,终知漳州。卒谥忠肃。忠义最著风节,朱熹称为好前辈。工书,诗词文章卓然自立。著有《筠溪集》《筠溪乐府》《甘露集》等。

1

(词)宋·李弥逊

春又老。愁似落花难扫。

一醉一回才忘了。醒来还满抱。

此恨欲凭谁道。柳外数声啼鸟。

只恐春风吹不到。断云连碧草。


1

(词)宋·李弥逊

黄花犹未拆霜枝。

今年秋较迟。

六么催泛玉东西。

登高庆诞时。

神仙事,古来稀。

且为千岁期。

戏莱堂上两庞眉。

何妨举案齐。


1

(词)宋·李弥逊

篘玉液,酿花光。

来趁北窗凉。

为君小摘蜀葵黄。

一似嗅枝香。

饮中仙,山中相。

也道十分宫样。

一般时候最宜尝。

竹院月侵床。


2

(词)宋·李弥逊

剪剪疏花,托根宛在长松底。

蔓柯相倚。

便有凌霄志。

丹凤忽来,小队迎秋起。

留无计。

待公归侍。

重与分红翠。

(词)宋·李弥逊

花信争先,暗将春意传桃李。

寿乡同醉。

绿野联珠履。

麟阁丹青,眷注耆英裔。

眉间喜。

日边飞骑。

来促东山起。


2

(词)宋·李弥逊

红日当楼,绣屏开、风裀舞花随步。

绛拂佩兰,香染妆梅,彷佛紫烟真侣。

雪消池馆年年会,玻璃泛、小槽新注。

弄箫语。

云璈未彻,暖回芳树。

瑶检曾攽寿缕。

好系日萦春,驭鸾深驻。

桂殿影寒,蓬山波阔,未似綵衣庭户。

坐看鹤鬓云莱戏,重重拜、天阶雨露。

纵游处。

人间遍寻洞府。

(词)宋·李弥逊

水馆风亭,晚香浓、一番芰荷经雨。

簟枕乍闲,襟裾初试,散尽满轩袢暑。

断云却送轻雷去,疏林外、玉钩微吐。

夜未阑,秋生败叶,暗催庭树。

天上佳期久阻。

星河畔,仙车缥缈云路。

旧恨未平,幽欢难驻,洒落半天风露。

绮罗人散金猊冷,醉魂到、华胥深处。

洞户悄,南楼画角自语。


2

(词)宋·李弥逊

竹边柳外,两两寒梅树。

疏影上帘栊,似却月、一枝横暮。

玉肌瘦损,有恨不禁春,萦冰佩,整风裳,怅望瑶台路。

我来胜赏,持酒花深处。

天晓酿幽香,正一霎、如酥小雨。

江山得助,臭味许谁同,长安远,故人疏,梦到江南否。

(词)宋·李弥逊

冲寒山意,未放江头树。

老去恨春迟,数花期、朝朝暮暮。

疏英冷蕊,也为有情忙,深夜月,小庭中,绝胜西城路。

调元妙手,便是春来处。

酝造十分香,更暖借、毫端烟雨。

狂歌醉客,小摘问东风,花谢后,子成时,趁得和羹否。


3

(词)宋·李弥逊

曲径通幽,小亭依翠,春事才过。

看笋成竿,等花著果,永昼供闲坐。

苍苍晚色,临渊小立,引首暮鸥飞堕。

悄无人,一溪山影,可惜被渠分破。

百年似梦,一身如寄,南北去留皆可。

我自知鱼,翛然濠上,不问鱼非我。

隔篱呼取,举杯对影,有唱更凭谁和。

知渊明,清流临赋,得似恁么。

(词)宋·李弥逊

一水如绳,两山如翼,绿野如绣。

松院干霄,筠庄枕浪,揽尽溪山秀。

水南水北,竹舆兰棹,来往月宵花昼。

问人间、天上何处,更寻大围小有。

人言拒梗,功成仙去,丹鼎夜寒光透。

唤取云英,炼成石髓,日月齐长久。

烦君挟我,朝元真阙,两翼羽轻风骤。

此时看,小茅峰顶,有云贯斗。

(词)宋·李弥逊

五十劳生,紫髯霜换,白日驹过。

闭户推愁,缘崖避俗,壁角团蒲坐。

提壶人至,竹根同卧,醉帽尽从欹堕。

梦惊回,满身疏影,露滴月斜云破。

无人自酌,有邀皆去,我笑两翁多可。

忍冻吟诗,典衣沽酒,二子应嗤我。

两忘一笑,调同今古,谁道郢歌无和。

后之人,犹今视昔,有能继么。


3

(词)宋·李弥逊

小小茅茨隐翠微。

桥平双手弄涟漪。

好风还动去年枝。

得雨疏梅肥欲展,人家次第有芳菲。

惜花恰莫探春迟。

(词)宋·李弥逊

箫鼓哀吟乐楚臣。

牙樯锦缆簇江漘。

调高彩笔逞尖新。

海角逢时伤老大,莫辞卮酒话情亲。

与君同是异乡人。

(词)宋·李弥逊

向日南枝不奈晴。

无风绛雪自飘零。

画楼更作断肠声。

小侧金荷迎落蕊,高烧银烛照残英。

生愁斜月酒初醒。


4

(词)宋·李弥逊

池面芙蕖红散绮。

鹊噪朱门喜。

环佩响天风,香霭杯盘,更约麻姑侍。

尘寰不隔蓬莱水。

束带岩廊戏。

瘦鹤与长松,且伴臞仙,久住人间世。

(词)宋·李弥逊

紫菊红萸开犯早。

独占秋光老。

酝造一般清,比著芝兰,犹自争多少。

霜刀剪叶呈纤巧。

手撚迎人笑。

云鬓一枝斜,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

(词)宋·李弥逊

帘捲西风轻雨外。

揖数峰横翠。

楼上地行仙,压玉为醪,旋摘黄金蕊。

一觞一阕千秋岁。

不愿封侯贵。

长伴紫髯翁,踏月吹箫,笑咏云山里。

(词)宋·李弥逊

翠箔阴阴笼画阁。

昨夜东风恶。

香径满春泥,南陌东郊,惆怅妨行乐。

伤春比似年时觉。

潘鬓新来薄。

何处不禁愁,雨滴花腮,和泪胭脂落。


5

(词)宋·李弥逊

一片花飞春已减,那堪万点愁人。

可能春便负闲身。

细思愁不饮,却是自辜春。

且共一樽追落蕊,犹胜陌上成尘。

杯行到手莫辞频。

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

(词)宋·李弥逊

试问花枝馀几许,捲帘细雨随人。

风光犹恋苦吟身。

海棠浑怯冷,为我强留春。

细听惜花歌白雪,不知盏面生尘。

吹开吹谢漫惊频。

少陵真有味,爱酒觅南邻。

(词)宋·李弥逊

燕去莺来昏又晓,劳生莫负心期。

菊花何必待开时。

十分浮玉蚁,一拍贯珠词。

少借笔端烟雨力,不须露染风披。

芳心微露定因谁。

风流今太傅,萧洒古东篱。

(词)宋·李弥逊

枝上子规催去旆,柳条偏系离情。

片云留雨锁愁城。

不堪明月夜,寂寞照南荣。

莫作东山今日计,风雷已促鹏程。

功成来伴赤松行。

却寻鸿雁侣,尊酒会如星。

(词)宋·李弥逊

多病渊明刚止酒,不禁秋蕊浮香。

饮船歌板已兼忘。

吴霜羞鬓改,无语对红妆。

小撚青枝撩鼻观,绝胜娇额涂黄。

独醒滋味怕新凉。

归来烛影乱,攲枕听更长。


5

(词)宋·李弥逊

一帘红雨。

飘荡谁家去。

门外垂杨千万缕。

不把东风留住。

旧巢燕子来迟。

故园绿暗残枝。

肠断画桥烟水,此情不许春知。

(词)宋·李弥逊

长红小白。

何处寻梅格。

日日南山云满额。

暗老一分春色。

广平赋罢瑶香。

细花花蕊商量。

留得笔端雨露,后来收拾群芳。

(词)宋·李弥逊

断桥缺月。

点点枝头雪。

画角吹残声未歇。

早是一年春别。

寿阳弄粉成妆。

柔肠结结丁香。

可怕真梅轻妒,游蜂说与何妨。

(词)宋·李弥逊

烛花催晓。

醉玉颓春酒。

一骑东风消息到。

占得鳌头龙首。

长安去路骎骎。

明朝跃马芳阴。

应是花繁莺巧,东君著意琼林。

(词)宋·李弥逊

推愁何计。

车下忘乘坠。

日上南枝春有意。

已讶红酥如缀。

儿童缓整馀杯。

芒鞋午夜重来。

素面应憎月冷,真香不逐风回。


5

(词)宋·李弥逊

凉飙轻散馀霞绮。疏星冷浸明河水。

欹枕画檐风。秋生草际蛩。

雁行离塞晚。不道衡阳远。

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词)宋·李弥逊

馀霞收尽寒烟绿。江山一片团明玉。

欹枕画楼风。愁生草际蛩。

金茎秋未老。两鬓吴霜早。

忍负广寒期。清尊对语谁。

(词)宋·李弥逊

小山娇翠低歌扇。雏莺学语春犹浅。

无力响方檀。声随玉笋翻。

垂鬟云乍染。媚靥香微点。

未解作轻颦。凝情已动人。

(词)宋·李弥逊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

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

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词)宋·李弥逊

风庭瑟瑟灯明灭。碧桐枝上蝉声歇。

枕冷梦魂惊。一阶寒水明。

乌飞人未起。月露清如洗。

无语听残更。愁从两鬓生。


6

(词)宋·李弥逊

一叶扁舟漾广津,无心鸥鸟远亲人。

蘋蓼岸,静投纶,危坐初无一点尘。

(词)宋·李弥逊

木落渔村载酒过,绿波萍藻鳜鱼多。

拚醉饮,尽颜酡,不负平生笠与蓑。

(词)宋·李弥逊

卧月眠风乐有馀,蒹葭处处钓重湖。

斟鲁酒,鲙鲈鱼,一片家风入画图(以上《竹溪先生文集》卷一三)。

(词)宋·李弥逊

钓艇夷犹一苇横,烟波万顷寄馀生。

春雨歇,暮霞明,零乱溪花堕玉英。

(词)宋·李弥逊

撇棹归来起暮凉,乐哉谁复慕轩裳。

横短笛,罢鸣榔,红藕花繁作阵香。

(词)宋·李弥逊

玉树琼田莹骨(四库本作滑)清,短篷飘洒动吟情。

鱼换酒,乐升平,闻道君王日圣明。


6

(词)宋·李弥逊

安石寓丝竹,方朔杂诙谐。

昂霄气概,古来无地可容才。

不见骑鲸仙伯,唾手功名事了,猿鹤与同侪。

有意谢轩冕,无计避嫌猜。

静中乐,山照座,月浮杯。

忘形湛辈,一笑丘壑写高怀。

只恐天催玉斧,为破烟尘昏翳,人自日边来。

东阁动诗兴,莫待北枝开。

(词)宋·李弥逊

松柏渐成趣,红紫勿齐开。

花神靳惜芳事,日日待公来。

遥想金葵侧处,素月华灯相照,妆影满歌台。

馀韵写宫徵,飞落远山隈。

逃禅客,尊中尽,厌长斋。

且愁风絮,断送春色揽离怀。

命驾何妨千里,只恐行云碍辙,直磴插崔嵬。

手拍阳春唱,隔岸借残杯。

(词)宋·李弥逊

清夜月当午,轩户踏层冰。

楼高百尺,缥缈天阙敞云扃。

万里风摇玉树,吹我衣裾零乱、寒入骨毛轻。

径欲乘之去,高兴绕青冥。

神仙说,功名事,两难成。

苇汀筠岫深处、端可寄馀龄。

身外营营姑置,对景掀髯一笑,引手接飞萤。

且尽杯中物,日出事还生。

(词)宋·李弥逊

不上长安道,霜鬓几惊秋。

故人何在,时序欺我去如流。

赏对洛滨仙伯,共说芗林佳致,魂梦与追游。

更唱中秋句,得月上东楼。

云岩底,秋香下,楚江头。

十年笑傲、真是骑鹤上扬州。

却忆金门联辔,晓殿催班同到,高拱翠云裘。

明月今千里,何计缓离忧。

(词)宋·李弥逊

不见隐君子,一月比三秋。

惊涛如许,梦魂无路绝横流。

安得如云长翮,命驾不须千里,上下逐君游。

此计杳难就,注目倚江楼。

西风里,多少恨,寄歌头。

飞奴接翼,为我三度下南州(三得伯恭佳词。)。

正是天寒日暮,独钓一江残雪,风猎碧莎裘。

和子浩然句,一酌散千忧。

(词)宋·李弥逊

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

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

不似今年三五,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

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

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

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

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

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


1

(词)宋·李弥逊

仙李盘根,自有云仍蔼芳裔。

更溜雨霜皮,临风玉树,紫髯丹颊,长生久视。

鹤帐琅书至。

长庚梦、当年暗记。

佳辰近,回首西风,渐喜秋英弄霜蕊。

暂卷双旌,鸣金吹竹,萱堂伴新戏。

对璧月流光,屏山供翠,碧云乍合,飞觞如缀。

早晚岩廊侍。

终不负、黄楼一醉。

丹青手、先与翻阶,万叶增春媚。


2

(词)宋·李弥逊

浮云无定,任春风万点,吹上寒枝。

砌外珑璁,暗香夜袭帘帏。

閒情最宜酒伴,胜黄昏、冷月清溪。

风流谢傅,梦到华胥,长是相随。

似凝愁、不语谁知。

芳思乱微酸,已带离离。

传语花神,任教横竹三吹。

枝头要看如豆,趁和羹、百卉开时。

十分金蕊,先与东君,一笑相期。

(词)宋·李弥逊

一枝三四,弄疏英秀色,特地生寒。

刻楮三年,谩誇煮石成丹。

梨花带雨难并,似玉妃、寂寞微潸。

瑶台空阔,露下星坠,零乱风鬟。

记前回、拥盖西园。

花信被山烟,著意邀阑。

盏面横斜,大家月底颓然。

如今万点难缀,共苍苔、打合成班。

诗翁何似,劝春莫教,粉淡香残。


1

(词)宋·李弥逊

梦中北去又南来。

饱风埃。

鬓华衰。

浮木飞蓬,踪迹为谁催。

自笑自悲还自误,一杯酒,鼻如雷。

晓舆行处觉春回。

屑琼瑰。

糁莓苔。

病眼冲寒,欲闭又还开。

近水人家篱落畔,遥认得,一枝梅。


1

(词)宋·李弥逊

海角秋高风力骤。

楼台四面山容瘦。

季子貂裘寒欲透。

悬弧昼。

高歌棣萼聊卮酒。

且共追欢宽白首。

清閒赢得身长久。

世上功名翻覆手。

为君寿。

腰间要看悬金斗。


1

(词)宋·李弥逊

荷背翻黄,蕉心滴翠,雨洗庭院无尘。

断云缺处,矫首望冰轮。

迤逦天垂四幕,星杓淡、河汉横银。

笙歌散,风帘自上,寒水满楼明。

刘郎方得计,床摇绣户,枕并华裀。

笑狂客无眠,坐听钟鲸。

明月中秋一梦,临鸳甃、三绕殷勤。

清光里,持杯对影,风月两兼并。


3

(词)宋·李弥逊

花院小回廊,庭萱成行。

水面红妆翠绡帐。

蓬莱云近,风露一番清旷。

星郎来碧落,长庚象。

素志未酬,丹心益壮。

且醉真珠小槽酿。

不须皓齿,拍手狂歌清唱。

一尊为寿庆,羲皇上。

(词)宋·李弥逊

密竹剪轻绡,华堂初建。

捲上虾须待开宴。

寿期春聚,芍药一番开遍。

砌成锦步帐,笼弦管。

绛节近颁,丹雏重见。

花里双双乍归燕。

重重乐事,凭仗东风拘管。

一时分付与,金荷劝。

(词)宋·李弥逊

入夜月华清,中天方好。

更著山光两相照。

星稀云净,玉树惊乌三绕。

广寒风露近,秋先老。

老山高胜,飞尘不到。

亭上仙翁自昏晓。

短封新唱,字字令人绝倒。

待凭书寄恨,归鸿少。


1

(词)宋·李弥逊

层林烟霁,巨壁天半,鸿飞无路。

云断处、两山之间,十万琅玕环翠羽。

转秀谷、枕蘋花汀溆。

短柳疏篱向暮。

看卧垄牛归,横舟人去,平芜鸥鹭。

并游不见鞭鸾侣。

只僧前、松子随步。

回径险、凌风遐想,小憩清泉欹茂树。

正笋蕨、过如苏新雨。

矶下游鱼可数。

纵窈窕、云关长启,寂寂谁争子所。

世上丹毂朱缨,春梦觉、南柯何许。

况荣枯无定,中有欢离愁聚。

尽笑我、诧盘中趣。

为续昌黎赋。

会有人,秣马膏车,相属一尊清醑。


1

(词)宋·李弥逊

广平未拚心如铁。

恨梅花、隔年别。

化工剪水斗春风,似南枝和月。

长鲸一饮宁论石。

想高歌、醉瑶席。

几时归去共樽罍,看寒花连陌。


1

(词)宋·李弥逊

龙涎染就,沈水薰成,分明乱屑琼瑰。

一朵才开,人家十里须知。

花儿大则不大,有许多、潇洒清奇。

较量尽,诮胜如末利,赛过酴醾。

更被秋光断送,微放些月照,著阵风吹。

恼杀多情,猛拚沈醉酬伊。

朝朝暮暮守定,尽忙时、也不分离。

睡梦里,胆瓶儿、枕畔数枝。


1

(词)宋·李弥逊

飞盖追春春约伫。

繁杏枝头红未雨。

小楼翠幕不禁风,芳草路。

无尘处。

明月满庭人欲去。

一醉邻翁须记取。

见说新妆桃叶女。

明年却对此花时,留不住。

花前语。

总向似花人付与。


1

(词)宋·李弥逊

春苑杂花芳,诗老剩誇梅格。

谁道武陵深处,便不如姑射。

莫分红浅与红深,点点是春色。

生怕一番风雨,半飘零江国。


1

(词)宋·李弥逊

帐锦笼庭,囊香飘榭,过了芳时强半。

觅残红、蜂须趁日,占新绿、莺喉吒暖。

数花期、望得春来,春去也、把酒南山谁伴。

更帘幕垂垂,恼人飞絮,乱落一轩风晚。

手拍狂歌挥醉碗。

笑浪走江头,几逢归燕。

忆黄华、曾吹纱帽,讶彩楼、催攽纨扇。

功名事、于我如云,谩赢得星星,满簪霜换。

向棠棣华间,鹡鸰原上,莫厌尊罍频来见。


1

(词)宋·李弥逊

寿烟笼席。

采莲新按,舞腰无力。

占尽风光,人间天上,今夕何夕。

蓝袍换了莱衣,庆岁岁、君恩屡锡。

连夜欢声,满城佳气,和春留得。


1

(词)宋·李弥逊

化工收拾芳菲,晕酥剪綵迎春禊。

江山影里,泰阶星聚,重寻古意。

曲水流觞,晚林张宴,竹边花外。

倩飞英衬地,繁枝障日,游丝驻,羲和旆。

云避清歌自止。

放一钩、玉沉寒水。

西园飞盖,东山携妓,古今无愧。

闻道东君,商量花蕊,作明年计。

待公归,独运丹青妙手,忆山阴醉。

李弥逊/富子立诚身斋铭/富南叔静明斋铭

☚ 动箴   李弥逊 ☛

李弥逊

李弥逊

李弥逊(1082?~1153),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宋大观三年(1109年)以上舍登进士第。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任户部侍郎,以争和议忤秦桧,乞归。归隐西山十六年,不复有仕宦意。朱熹称其为“好前辈”,大概是其人其文,俱卓然足以自立。有《筠溪集》。

☚ 李弥逊   富子立诚身斋铭 ☛
李弥逊

李弥逊1089—1153

字似之,号筠溪,连江(今属福建)人,居吴县。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再调阳谷簿。政和间,累官起居郎,以封事剀切,贬知庐山县,改奉嵩山祠。宣和末,起知冀州。靖康元年(1126),知筠州,二年,以江东运判领郡事。绍兴七年(1137),试中书舍人。秦桧再相,主和议,弥逊以力陈不可向金行君臣之礼,忤桧。九年,以徽猷阁直学士出知筠州,改知漳州。明年,归隐西山。十二年,落职。闲居十馀年。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五。事迹详《筠溪李公家传》(《筠溪集·附录》),《宋史》有传。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筠溪乐府》一卷。《四库全书总目》云:“其长调多学苏轼,与柳、周纤秾别为一派,而力稍不足以举之,不及苏轼之操纵自如,短调则不乏秀韵矣。”

☚ 王灼   王以宁 ☛
李弥逊

李弥逊1089—1153

字似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政和八年(1118),屡官至起居郎,旋以上封事废。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知筠州。高宗绍兴七年(1137)复官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旋试户部侍郎。绍兴八年,上疏沮和议。绍兴九年,知漳州。次年,归隐连江西山。绍兴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传世,存诗六百馀首。弥逊以忠节称。晚年著诗,有“十年去国心常赤”之句,足见其倦惓忧国之意。朱熹《朱子语录》,称弥逊亦一好前辈;又尝跋其宿观妙堂诗后,倾倒甚至(《朱子文集》卷八三《跋李侍郎武夷诗》)。楼钥序称弥逊归隐后,以诗自娱,“笔力愈伟”。今人钱鍾书说“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宋诗选注》)。其代表作有《东冈晚步》、《霎中道中晚步》、《春日即事》等。《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 傅察   陈与义 ☛

李弥逊1089—1153

字似之,号筠溪翁。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南宋诗人。徽宗大观三年进士,调单州司户。曾任校书郎,累迁起居郎,因直言敢谏,贬知庐山县,历知饶州。高宗朝历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向金人求和,出知端州、漳州,后归隐福建连江之西山。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
索引:李弥逊,似之,筠溪翁。

李弥逊

李弥逊1089—1153

字似之,号筠溪翁,连江人,徙居吴县(今属江苏)。大观中进士,历起居郎、试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以争和议事忤秦桧意,乞归,遂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落职,晚年居连江西山。能词,有《筠溪集》,不乏清奇意趣。

☚ 李重元   王以宁 ☛

李弥逊1089~1153Li Mixun

poet of the Song Dynasty,also called Yunxi,meaning Yun brook. Works: Discussion of the Ancient,Writing Impromptu in Spring,A Collection of Yun Brook,etc.

李弥逊1089—1153

南宋诗人。字似之,号筠溪翁。连江(今属福建)人。居吴县。大观三年进士。累官起居郎、试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以争和议,忤秦桧意、乞归。遂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落职。晚岁隐连江西山。有《筠溪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2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