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廷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廷珪五代时制墨家。易县(今属河北)人。原名奚廷珪,制墨家奚鼐之孙,随其父奚超由易县渡江至歙州(今安徽歙县),南唐主赐姓李,改名廷珪。所制之墨,坚如玉,纹如犀,时称“廷珪墨”。与“澄心堂纸”、“龙尾砚”并称文房三宝。其弟廷璋、子文用袭业造墨。 李廷珪?—967五代宋初太原(今属山西)人。七岁时隶孟知祥帐下,从入成都(今属四川)。后蜀建国,补军职。后主时,累迁奉銮肃卫都虞候。以克阶州(今甘肃康县)功,领眉州刺史。侯益来降,率二万兵出子午谷(今陕西西安西南一带),以图凤翔(今陕西凤翔),为后汉军所败。改保宁军节度使、护圣控鹤都指挥使。后周攻秦州(今甘肃秦安),充北路行营都统。无功,罢兵职。俄加兼侍中,充成都巡检使,改武信军节度使,领本镇及保宁军都巡检使。宋师来伐,克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受命御敌,大败而还。入宋,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李廷珪?~967五代将领。太原(今属山西)人。唐后主时,累迁銮肃卫都虞候。以克阶州(今甘肃康县)功,领眉州刺史。入宋,为右千牛卫上将军。 李廷珪 李廷珪祖籍易水,本姓奚。父李超唐末渡江,迁居歙州,工造墨。南唐李后主(李煜)赐姓李。廷珪承其父业。曾遗一墨于水池中,一月后,因金器掉进水中,命人潜水捞取,并得遗墨,其光不变。自此人多知而宝藏。耿文政、耿文寿、盛通、盛真诸人亦善造墨。 ☚ 朱逢 王明 ☛ 李廷珪❶五代时造墨名家,易县(治今河北易县)人,后居歙州 (治今安徽歙县)。本姓奚,南朝赐姓李。其所制墨,坚如玉,文如犀,时称“廷珪墨”,与“澄心堂纸”、“龙尾砚”并称为文房三宝。廷珪弟廷璋、子文用皆袭其业。 李廷珪?—967五代时后蜀将领。太原(今属山西)人。少隶孟知祥帐下,后从入蜀。后蜀孟昶时,以战功任兴元节度使。广政十八年(公元955年),任北路行营都统,后周来攻,战败而还。广政二十八年(公元965年), 又被北宋击败。后降宋,任右千牛卫上将军。 李廷珪见 奚廷珪 李廷珪(南唐) 易水人。製墨名工奚超子。本姓奚,得南唐後主李煜賞識,任墨務官,并賜姓李。故或稱奚廷珪。唐末避亂,與父渡江居歙州 (今安徽歙縣),以製墨為業。其製墨,自宋以來推第一,名蓋古今,人尊為 “墨聖”。廷珪所製屬松墨,因歙縣内黟山、羅山一帶多古松,適宜取松烟。《墨法集要》 曰: “南唐李廷珪始兼用桐油,後揚振、陳道慎諸家皆學其法。元明以來,松烟漸亡。”可見是時已有桐烟墨製造。但元以前,李氏松烟墨獨稱於世。宋·宣和(1119—1125)時,有一“黄金易得,李墨難求”之諺。其墨用藤黄、犀角、真珠、巴豆等十二物為之,堅如玉,紋如犀。印文作“邽” 字者為上,“圭” 次之,“珪”又次之,其云奚廷珪者最下。《格古要論》曰:“李廷珪墨有二品:龍紋雙脊者為上,一脊者次之。”弟廷寬亦擅製墨,從子承晏、晏子文用俱承家業,世代相襲。→見 【李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