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奇1890—1939广东台山人 李奇1913—河北饶阳人 李奇李 奇 李家仪 *革命人物志第19集第60页 李奇李 奇(1903— ) 陈予欢编著 黄埔军校将帅录第423页 李奇1890——1939字輝南,廣東台山人,1890年(光緒十六年) 生。少年讀詩文,後曾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科。畢業後,歷任參謀長,軍務處處長,韶州市政局局長,海康、寳安等縣縣長,中央航空委員會中央航空學校、廣東省民政廳秘書,曾赴英、美等國考察軍事。1936年9月,任英德縣縣長。1939年12月30日,在英德南山率隊抗日中彈陣亡。年49歲。著有《南昌半廬國難吟》等。 《李奇》 小说。干宝作。见《搜神记》。福建庸岭山中有条大蛇托梦与人,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人们深受其害,李寄挺身而出,机智勇敢地杀死了大蛇,为民除了害。这个故事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官吏的无能。故事以越王聘李寄为王后结尾,削弱了这个故事的思想意义。情节单纯完整,人物形象鲜明。 李奇1913—女,河北省饶阳县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曾用名李之让,李之畦。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在延安马列学院学习,后在延安和东北从事出版和教育工作。1949—1955年任中共吉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1955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先后担任研究组长、研究室主任、副所长等职。中国伦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任会长、名誉会长。 《道德与文明》 (原名《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创刊以来,任该刊主编。多次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她是中国较早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者,从1960年起,即在《光明日报》、《哲学研究》和《新建设》等报刊上发表文章,从各个角度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这些文章后被编入《道德问题初学集》,197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影响颇大。1984年她的《道德与社会生活》一书出版,书中详细论述了道德与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文艺、科学等的关系,揭示了伦理学的深层本质和社会作用。1990年出版了她主编的《道德学说》(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国家“六五”期间重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该书以史论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各种伦理学说,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内容和意义。近年来,她写了大量的伦理学论文,刊登在《哲学研究》和《道德与文明》等杂志上,例如《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一项伦理原则》(《道德与文明》1984年第2期)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