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太白文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太白文集

 诗别集。三十卷。唐李白撰。北宋宋敏求编。成书于宋熙宁元年(1068年)。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武周大定元年(701年),卒于唐宝应元年(762年)。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西域碎叶,五岁时,随父迁至西蜀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开元二十四年出蜀漫游,广交方外名流。天宝元年,经吴筠推荐,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因政治上不得重用,又遭权贵之毁,去职而复漫游南北。安史之乱中,被永王李璘召为幕僚。李璘兵败后受到牵累,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东还以后,流落江南,六十二岁时客死于安徽当涂。
 宋敏求编定李白集后,经曾巩对其编次加以更订,卷一为诸序、碑、志、碣记。卷二至卷二十四为诗,约一千首,分为乐府、歌吟、赠、寄、别、送、酬答、游宴、登览、行役、怀古、闲适、怀思、感遇、写怀、咏物、题咏、杂咏、闺情、哀伤二十类。卷二十五至卷三十为赋、表、颂、铭、赞等。
 李白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抒写“济苍生”、“安黎元”之抱负,并批判现实政治。如《古风》其八、其二十四中,便直接揭露了外戚、宦官的豪奢淫逸和飞扬跋扈;其六、其十四中,批评最高统治者穷兵黩武、轻启边衅;其三中,托古喻今,讽刺唐玄宗求仙信神,妄想长生不老;等等。而另一些诗则愤世嫉俗、蔑视权贵,抒发傲岸不羁的心怀与向往自由的思想。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又,长时间的漫游生活,使李白留下了大量歌咏山川景物的优美诗篇。这类作品以豪放雄壮者居多。如写从庐山眺望长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月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蜀道之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𥒜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写华山、黄河之壮景,“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邱子》)。都无不气势磅礴,笔力飞动,境象宏阔,动人心魄。他另外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如《夜下征虏亭》、《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等则呈现出清新俊逸,明媚多姿的又一种风貌。李白直接描写劳动人民的诗不多,但却表达出非常诚挚的感情。许多诗篇对遭遇不幸的妇女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商妇、弃妇、征人之妇以及宫女的忧伤和怨情,在他的笔下显得十分凄苦动人。总之,其题材广泛,唐代生活的许多方面多所涉及。
 李诗往往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夸张、比喻的诗如“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形容雪花之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夸说愁绪之深。更为难得的是,李白往往借助神话传说,既驰骋想象,又结合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在一首诗中展现出奇妙的境界和多姿多采的艺术形象。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北风行》、《远别离》、《梁甫吟》等七言古诗,都是这种“想落天外”、“横被八表”,使人惊心动魄的杰作。
 在诗歌的形式上,李白擅长约束较少的五、七言古诗和短小精悍的五、七言绝句,格律严整的五、七言律诗写得较少,这可能与他无拘无束、豪迈洒脱的性格有关。其五古以《古风》五十九首为代表作,继承阮籍《咏怀》诗和陈子昂《感遇》诗的传统,但风格比阮、陈明朗,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另外一些袭用乐府旧题的五古名篇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则“情深词显”,自然晓畅,受六朝乐府民歌的影响较深。其七言古诗的成就则尤为突出。他突破初唐歌行的体制,摆脱古乐府的拘束(李白在七古中也大量袭用乐府旧题),杂用古文和骚体诗的句式,以变化无端、活脱跳跃的章法表现炽烈的感情。代表作除前面所列举的以外,还有《行路难》、《将进酒》、《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名篇。李白的绝句也受到很高的评价。他和王维的五绝被人视为唐人五绝的冠冕,他和王昌龄的七绝被人视为唐人七绝的联璧。五绝如《静夜思》、《独坐敬亭山》、《玉阶怨》等,韵味深长,含蓄不尽,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七绝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等,自然明快,音节流畅,意境浑成,确是唐诗中的珍品。
 除诗歌以外,《李太白文集》中收录的文章和赋也有一定特色。散文如《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与韩荆州书》等,短小精采,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其赋虽未脱骈俪之习,但写得自然浩荡,丽而不靡。
 李白死后,其从叔李阳冰将其作品编为《草堂集》。北宋初年,乐史以此为基础,编成《李翰林别集》三十卷。宋敏求的《李太白文集》即据乐史本扩充重编而成。以后此本经曾巩更订其编次,并在部分诗题下注明写作地点。宋元丰三年(1080年),晏知止于苏州镂版刻行,世称苏本。这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李白集。宋代还有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缪日芑曾据蜀本影刻,世称缪本。李白的诗文集注,有南宋杨齐贤注释的《李翰林集》二十五卷、元代萧士赟删补杨注而成的《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二十五卷和明代胡震亨的《李诗通》二十一卷。这三个本子都只收诗、赋,清代王琦注的《李太白文集》三十六卷,才是李白诗、文、赋的合注本。杨、萧之注征引详赡,但过于芜杂,胡注对杨、萧之注纠谬订补,于乐府诗尤多阐发,但极少注释典实。王注汇集了诸家注释的长处,对他们的疏漏舛错进行补充订正,解说通达平正,不穿凿附会,加之辑录了历代有关李白的资料,附有年谱,因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收入《李太白全集》三十卷(据缪本抄录)、杨齐贤注萧士赟删补的注本和王琦注本,《四部备要·集部唐别集》收入王琦注本,《四部丛刊·集部》收入杨齐贤注萧士赟删补的注本。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有《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版),上海复旦大学有《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李太白文集》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李太白文集》

《李太白文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西域碎叶(今属苏联),幼年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他现存的900多首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瑰丽珍宝,永远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李白是积极入世的诗人。他一生关心国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安史叛乱,希望为国立功。他报负很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入!”“天生我材必有用”,立志干一番事业,一展才华。天宝初年,他得授供奉翰林,因不阿权贵,一年多即遭谗出京。这次从政的失败,使他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昏愦腐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从此对封建权贵采取不合作的傲岸态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他的诗中,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个人民诗人,李白的许多诗篇充满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这是极可宝贵的古代民主思想的精华。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诗篇。李白诗中还有不少歌颂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写得真挚动人。李白诗中也有一些描写纵酒、求仙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失意后消极的一面。李白诸体均擅,尤长于古体和绝句;唯七律稍逊,他不愿受那严格格律的束缚。他善于向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李白诗歌的基本特征是明朗自然,奔狂豪放,善于用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这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无与伦比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诗如其人,这样的诗,只有李白才写得出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李白以他奉献给人类的伟大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李白散文现存60多篇,亦有佳制。

唐人所编的李白的3个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宋代蜀本(藏于日本)。其他传世刊本甚多,影响最大的当推清人王琦所编《李太白文集》36卷。王本汇集旧注,补充订正,采择宏富,注释详备。今人瞿蜕园、朱金城以王本为底本的《李白集校注》(4册30卷),集古今李白研究之大成,是李白最好的本子,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长之、戚惟翰、王瑶、林庚、詹锳、王运熙、安旗等,均有研究李白的专著出版。郭沫若有《李白与杜甫》,详考李白生于碎叶。


李白生平简介李太白文集 - 可可诗词网

李太白文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西域碎叶(今属苏联),幼年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他现存的900多首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瑰丽珍宝,永远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李白是积极入世的诗人。他一生关心国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安史叛乱,希望为国立功。他报负很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入!”“天生我材必有用”,立志干一番事业,一展才华。天宝初年,他得授供奉翰林,因不阿权贵,一年多即遭谗出京。这次从政的失败,使他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昏愦腐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从此对封建权贵采取不合作的傲岸态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他的诗中,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个人民诗人,李白的许多诗篇充满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这是极可宝贵的古代民主思想的精华。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了大量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诗篇。李白诗中还有不少歌颂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写得真挚动人。李白诗中也有一些描写纵酒、求仙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失意后消极的一面。李白诸体均擅,尤长于古体和绝句;唯七律稍逊,他不愿受那严格格律的束缚。他善于向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李白诗歌的基本特征是明朗自然,奔狂豪放,善于用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这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无与伦比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诗如其人,这样的诗,只有李白才写得出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李白以他奉献给人类的伟大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李白散文现存60多篇,亦有佳制。

 

唐人所编的李白的3个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宋代蜀本(藏于日本)。其他传世刊本甚多,影响最大的当推清人王琦所编《李太白文集》36卷。王本汇集旧注,补充订正,采择宏富,注释详备。今人瞿蜕园、朱金城以王本为底本的《李白集校注》(4册30卷),集古今李白研究之大成,是李白最好的本子,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长之、戚惟翰、王瑶、林庚、詹锳、王运熙、安旗等,均有研究李白的专著出版。郭沫若有《李白与杜甫》,详考李白生于碎叶。


--------------------------------------------------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 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西域碎叶(属前苏联),幼年时 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继屈原之后 又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他现 存的900多首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瑰 丽珍宝,永远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辉。李白是积极入世 的诗人。他一生关心国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安史叛 乱,希望为国立功。他报负很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 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立志干一番事业, 一展才华。天宝初年,他得授供奉翰林,因不阿权贵,一 年多即遭谗出京。这次从政的失败,使他对封建社会的 黑暗和统治者的昏愦腐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从此对封 建权贵采取不合作的傲岸态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在他的诗中,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 判,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个人民诗人,李白的许多诗 篇充满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这是极可宝贵 的古代民主思想的精华。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写下 了大量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诗篇。李白诗中还有 不少歌颂爱情和友谊的诗篇,写得真挚动人。李白诗中 也有一些描写纵酒、求仙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失意后消 极的一面。李白诸体均擅,尤长于古体和绝句;唯七律 稍逊,他不愿受那严格格律的束缚。他善于向汉魏六朝 乐府民歌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李白诗歌的基本特 征是明朗自然,奔狂豪放,善于用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 象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 这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是无与伦比的。“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 还。”诗如其人,这样的诗,只有李白才写得出来。“李杜 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李白以他奉献给人类的伟 大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李白散文现存60多 篇,亦有佳制。

 

唐人所编的李白的3个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现 存最早的刊本是宋代蜀本(藏于日本)。其他传世刊本 甚多、影响最大的当推清人王琦所编《李太白文集》36 卷。王本汇集旧注,补充订正,采择宏富,注释详备。今 人瞿蜕园、朱金城以王本为底本的《李白集校注》(4册 30卷),集古今李白研究之大成,是李白最好的本子, 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李长之、戚惟翰、王瑶、林 庚、詹锳、王运熙、安旗等,均有研究李白的专著出版。 郭沫若有《李白与杜甫》,详考李白生于碎叶。

李太白文集

诗文集。唐人李白(701—762)撰。三十卷。白有《李太白集》已著录。此编系来人宋敏求在乐史所编三十卷本基础上,参以各本,重编而成。书成于神宗熙宁元年(1068)。乐史所编本前二十卷有诗七百七十六首,宋敏求又从王溥家所藏之三卷本(三卷中缺下卷,仅存二卷)李白诗集中补充一百○四首,又从“唐类诗诸编洎刻石所传,别集所载者“补入七十七首,共得一千○一首诗,编为二十三卷;又将原乐史本别集十卷所载之赋、表、序、碑、颂、记、铭、讚文等编为六卷,附于诗后;李阳冰、魏颢、乐史序及范传正、李华、刘全白、裴敬四人为李白作的墓碑碣记,共编为一卷,列于诗前,成一新三十卷本。宋敏求本“沿旧目而釐正其汇次”,各类漫无次第。后曾巩对其编次加以更订,晏知止校刻。该刻本卷一为诸家序、碑、志、碣记。卷二至卷二十四为诗,分为乐府、歌吟、赠、寄、别、送、酬答、游宴、登览、行役、怀古、闲适、怀思、感遇、写怀、咏物、题咏、杂咏、闺情、哀伤二十类。卷二十五至卷三十为杂文。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该书有蜀刻大小二本。该本收诗数量之多,远超以前各本。但其中杂入伪诗亦复不少。苏轼曰:“今《太白集》中有《归来乎》、《笑矣乎》及《赠怀素草书》数诗,决非太白作,并后来五代间贯休、齐己辈诗也。”(《书李白集》)。陆游《入蜀记》亦指出,此为宋敏求“贪多务得之过”。虽然如此,该本仍有遗漏,如《才调集》所收之《寒女吟》、《会离别》二首,《文苑英华》所收之《初月》、《雨后望月》、 《对雨》、《晓晴》、《望夫石》、《冬日归旧山》、《邹衍谷》等十七首,均缺收。有宋刻本,典藏北京图书馆,日本静嘉堂亦有收藏,恐即蜀本。

李太白文集

《李太白文集》

36卷。(清)王琦注。《四部备要》本。

☚ 李白   李太白全集 ☛
0000328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