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谈艺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谈艺录 谈艺录专著。钱锺书著。上海开明书店1948年出版。著者运用中外文学比较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诗歌加以理论探讨,共约400则。该书主要内容为对唐宋至明清诗歌的鉴赏论析,其中对著名诗人、诗歌流派和古代诗歌的发展作了许多独到的评论。尤其是对古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诗艺成就提出了不少独创之见。书中还就诗歌与史论、诗歌与性灵、妙语、理趣等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著者在研究中国古代诗歌问题时,常广泛地采用西方美学理论、文艺理论和艺术现象加以比较研究,使读者在相互印证中获得启发。《谈艺录》是我国最早采用比较文学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专著,资料浩富,规模恢宏,具有强烈的理论思辨色彩,在我国文艺理论界产生过重大影响。 ☚ 中国抗战文艺史 论现实主义的路 ☛ 谈艺录 谈艺录诗话著作。明徐祯卿撰。该书一卷,二十四则,专论汉魏古诗。其主要内容为创作论,基本观点是重情贵实。认为诗人受外界客观事物的触发而产生的感情活动是诗歌创作的源头,有了这个源头,才能由“情”而产生“气”,由“气”而生“声”,由“声”而生“词”,由“词”而生“韵”。这就把诗人的感情活动放到诗歌创作的中心地位。同时,“情”与“气”、“词”等表达得好不好,又需要借助“思”、“力”、“才”、“质”等因素来加以辅助和协调。书中并对以上诸种因素综合作用、共同完成的创作过程进行了描述,指出不管各种人进行诗歌创作的具体途径多么不同,都必须经过感情的萌发、充沛、凝聚和“气之达”、“思之约”、“韵之齐”、“质之检”、“词之藻”这样一个艺术思维的过程。在陆机《文赋》和刘勰《文心雕龙》之后,像这样专门论述文学创作过程和艺术思维规律的,实不多见,故颇值得注意。徐祯卿主张“因情立格”:“夫情既异其形,故词当因其势。譬如写物绘色,倩盼各以其状;随规逐矩,圆方巧获其则。此乃因情立格,持守圜环之大略也。”即诗歌的格调和各种艺术法则都应为表现诗人的感情服务,而不能削足适履,让各种不同的感情受某种固定的格调或法则的拘束。由此扩及到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书中也主张“由质开文”,而不赞成“由文求质”或“文质杂兴”。由此可见,徐祯卿的“重情贵实”说有其完整的体系和深刻内涵。但徐祯卿并未能摆脱复古理论的影响,在对待古诗发展流变的看法上,他是持退化论的。他认为“上访汉、魏,古意犹存”,“汉诗,堂奥也”,“魏诗,门户也”,晋诗则等而下之,“故绳汉之武,其流也犹至于魏;宗晋之体,其敝也不可以悉矣”。这还是“取法乎上”的意思,仍带有浓厚的复古色彩。此外,书中对于诗歌创作的思维活动和艺术规律,往往概括得比较玄虚,如称“诗者,所以宣元郁之思,光神妙之化者也”;“诗者乃精神之浮英,造化之秘思也”,“此轮匠之超悟,不可得而详也”等等,多少带有不可知论的色彩,并对后来的“神韵说”具有一定的影响。有《历代诗话》本。 ☚ 诗法源流 娱书堂诗话 ☛ 谈艺录 谈艺录诗论专著。钱钟书著。1948年开明书店初版,正文九十一篇,补遗十八篇。1984年,中华书局为出补订本,以初版本为上编,而稍有删润;订补之文,列为下编,字数几与上编相侔。全书共四十三万字。1984年以后作者续有补正,先发表于《钱钟书研究》专刊(钱钟书研究编辑委员会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89),中华书局1989年重印《谈艺录》,已将其收入。该书始属稿于抗日战争期间作者流寓湘西时,至1941年裒集成帙,故自序云:“《谈艺录》一卷,虽赏析之作,而实忧患之书也。”全书评论历代著名诗家,如陶渊明、李贺、韩愈、王安石、梅尧臣、苏轼、陆游、袁枚、龚自珍、王国维等。凡所考论,不仅广涉历代典籍、诗话、文论,而且博采西方文艺与美学理论以资比较发明。根据研究者统计,上编引书一千一百种,下编又新引书约七百种。由于作者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所论虽由一人或一诗而发,但开掘深广,精义迭见。许多观点已为学术界普遍接受,如谓诗分唐宋“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想见胜”。又如对李贺诗风、诗境、字法、曲喻等的系统论述及由此引申的艺术本原论:“夫天理流行,天工造化,无所谓道术学艺也。学与术者,人事之法天,人定之胜天,人心之通天者也。”“凡百道艺之发生,皆天与人之凑合耳。”“盖艺之至者,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师天写实,而犁然有当于心;师心造境,而秩然勿倍于理。” ☚ 民族诗歌续论 旧文四篇 ☛ 谈艺录 谈艺录明·徐祯卿撰。一卷。祯卿 (1479—1511),字昌縠、昌国。吴县 (今属江苏) 人。孝宗弘治间进士,曾官国子监博士,“前七子”之一。此书论诗,从内容到形式,均着重于理论探讨。强调汉魏诗歌“句格自质,然大入工”的“古朴”,认为“魏诗,门户也; 汉诗,堂奥也。入户升堂,固其机也”。既反映出“前七子”崇尚汉魏古诗的复古观点,也批判了华靡虚浮的台阁诗风。提出“因情立格”之说,认识到情感的产生,是由于外物的触发,“情无定位,触感而发,既发于中,必形于声”。特别重情贵实,以为“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对于诗歌的特性、本质也都有较系统的阐述。于诗歌创作过程中构思运笔的阐述,尤见精诣:“朦胧萌坼,情之来也; 汪洋漫衍,情之沛也; 连翩络属,情之一也; 驰轶步骤,气之达也; 简练揣摩,思之约也; 颉颃累贯,韵之齐也; 混沌贞粹,质之检也; 明隽清圆,词之藻也。”主张“诗贵先合度,而后工拙。”有《格致丛书》本,《学海类编》本,《历代诗话》本。 ☚ 南濠诗话 诗余图谱 ☛ 谈艺录诗论。❶明徐祯卿(1479—1511)撰。一卷。祯卿有《迪功集》已著录。此编二十四则,专论理诗诗艺。于诗之源流、本质、作用、类别、风格、作法等等,均有论及。力陈其复古之主张。有《历代诗话》本。 谈艺录 415 谈艺录现代文艺论集,我国第一部中西比较诗论。钱钟书著。初版于1948年;1984年经作者增删润色后再版。内收古典文学赏析及文艺短论数十篇。该书广征博引,融贯中西,在对中西诗论的比较分析中阐发自己的诗论主张,其中颇多发前人所未发。并首次把佛学对中国文论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对克罗齐直觉说的批评。将一些西方文艺理论家的理论用于中国古代文论,也是首见于此书。《谈艺录》在现代比较文学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管锥编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