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仙洲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仙洲1894—1988山东长清人 李仙洲
李仙洲
李仙洲1894——1988原名守瀛,字仙洲,山東長清人,1894年 (清光緒二十年) 生。1924年入黄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任教導第一團二營七連二排排長。討楊希憫、劉震寰戰役後,回廣州任第七連連長。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師四團一營營長。1928年4月,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教導團團長。1929年春,任第三師第九旅十三團團長。中原大戰結束後,任第三師第九旅旅長,後升第二十一師副師長。1934年任第二十一師師長。1938年1月,任第九十二軍軍長兼第二十一師師長。1942年2月,任第二十八集團軍總司令仍兼第九十二軍軍長。抗日戰争勝利後,改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徐州綏靖公署濟南第二綏靖區副司令官。1947年2月,率部組成前方指揮所,指揮兩個軍南下; 同月23日,在萊蕪被人民解放軍俘虜。1960年11月28日獲赦後,回山東濟南。1977年冬,被邀爲政協山東省委員會委員。1978年春,任全國政協委員。1988年10月22日在濟南逝世。終年94歲。 李仙洲1894~爱国将领。山东长清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党军队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1947年2月在山东莱芜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60年被特赦释放后,任政协山东省委员会文史专员,第五、六届政协全国委员。 李仙洲 李仙洲原名李守瀛,字仙洲,山东长清人。1894年6月17日生于长清县马头村(今属齐河县)。早年入济南镇守使马良的武术传习所学习武术。1924年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参加了平定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1926年任第一军第二师四团一营少校营长。同年7月参加北伐。1928年4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一教导团团长。参加第二期北伐。不久又任刘峙部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1929年任第三师第九旅第十三团团长。率部参加了1930年的中原大战。1932年任第一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率部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1933年率部在江西 “围剿”红军。不久任第二十一师副师长。1934年任第二十一师师长,率部在山西参加对中国工农红军东征的阻截。1936年2月1日任少将。西安事变发生后,率部退驻黄河沿岸。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在居庸关一带与日军作战。1937年10月参加了忻口会战,坚守南怀化阵地,亲临一线指挥,中弹负伤。1938年2月12日任第九十二军军长兼第二十一师师长。1938年3月1日任中将。4月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并任关麟征部中央军之右路军司令官。7月参加武汉会战,负责湘北的防御。1940年5月率部参加枣宜会战。1941年春率部移防皖北阜阳,同年5月6日任第十五集团军副总司令。1943年2月24日任第二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鲁苏豫皖边挺进军第一路总指挥,率部入鲁。1944年4月,日军发动了以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为目的的豫湘桂战役。在战役豫中会战中率部顽强奋战仍以失败告终。1946年任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1947年2月23日在莱芜战役中兵败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后送往东北战犯管理所和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面学习,一面劳改。1960年11月28日获特赦。1962年任山东省政协秘书处专员。1978年选任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选任山东省政协常务委员。还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山东省委委员、常委及民革中央委员会顾问、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1988年10月22日在济南逝世。 ☚ 李务洲 李仪祉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