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义山诗集笺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义山诗集笺注

李义山诗集笺注

唐诗别集笺注本。又名《李义山诗集》、《李义山诗集注》或《李商隐诗注》。三卷。清朱鹤龄笺注。初刊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有乾隆五年刻本、乾隆八年(1734)东柯草堂校刊本、清怀德堂刻本等。此书依旧本次第编排,附《诗评》和《李义山诗谱》。卷首有作者自撰序,略述注《李义山诗集》经过,并对义山其人其诗有深刻独到的论述。如关于义山其人,《旧唐书》云其“放利偷合”,“诡薄无行”,而作者认为其在牛李党争中之去就,“未必非择木之智”。此虽以义山去就牛李之党旧说进行辨驳,但指出“放利偷合”之诬,也是颇有识见之论。至若论义山诗云:“古人之不得志于君臣朋友者,往往寄遥情于婉娈,结深怨于蹇修,以序其忠愤无聊缠绵宕往之志。”“义山阨塞当涂,沉沦记室,其身危则显言不可而曲言之,其思苦则庄语不可而谩语之。”“吾故曰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音,屈宋之遗响,盖得子美之深而变之者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所见特深,为从来论者所未及”。李商隐诗,明以前鲜有注本流传,朱鹤龄在本书《凡例》中说:“《西清诗话》载都人刘克尝注杜子美、李义山诗,又《延州笔记》载张文亮有《义山诗注》,今不传。”明末释道源有义山诗注本,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其“征引虽繁,实冗杂寡要,多不得古人之意”。朱鹤龄此注本虽以释氏注本为据,实“删取其什一,补辑其什九”,有创辟之功。其所注附于句下,凡地理、名物、史事、典故等,广为征引,力求切要。又采录钱龙惕、陈帆、潘畊诸人之说,参以己意,以为之笺。它“一扫诸家穿凿附会之说,繁简颇为得当。故后来注李商隐集者如程梦星、姚培谦诸家大抵以鹤龄为蓝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作者还遍参宋刻善本与《文苑英华》、《唐文粹》诸本,参互而折衷之,以“自注”或“一作”夹注句中,对旧本有所校正。由于是初创,本书或有不甚简明和疏误者,尤其笺释缺略较多,亦有与诗意不合者。

☚ 玉溪生诗笺   玉溪生诗意 ☛

李义山诗集笺注

李义山诗集笺注

唐诗别集笺注本。又名《李义山诗集注》。十六卷。清姚培谦笺注。培谦(1693—1766)字平山,号鲈香,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雍正间举人。好注古书。此书有乾隆四年(1739)华亭姚氏松桂读书堂刊刻本,中华书局曾于1918年据此影印。这是清朝乾隆以后极为流行的李商隐诗笺注本。卷首有黄叔琳《序》和《例言》五则,书后附刻《读义山诗存疑》。诗歌分体编排,依次为五言古诗一卷,七言古诗一卷,五律三卷,五言排律三卷,七律四卷,五绝一卷,七绝三卷。作者在《例言》中说:“诸体各分,取便检阅,其中先后,仍不欲稍为紊乱,一以朱长孺本为次。”这种分体编次改变旧本面貌,确有便于分体检阅之效,但又难免凌乱错杂之病。《读义山诗存疑》计七条,对《行次西郊》等七首诗中不甚通达之字句加以考辨体察,疑为刊刻传写之误,指出当作某字为是。本书是根据朱鹤龄《李义山诗集笺注》删补而成的。黄叔琳《序》云:“云间姚平山氏熟视朱注,惜其未备,乃更为之笺注。”但其注则基本依据朱注,《例言》亦云:“朱注援引极博,兹所用无虑太半”,唯“过繁者删之,间遇缺者补之,伪则订一二”,至于“字句异同处,朱本为优,今悉仍之”。然而朱注“释其词未尽,释其意间有指称,仅十之二三,则读者犹不能无憾焉”。本书即以释意为主,在诗意的笺释疏解方面卓有成就。全书之释意或三言两语,或详加疏解,皆能释疑显晦,点明诗旨,指陈转折递进之妙。如说《重过圣女祠》“特点出‘沦谪’二字,发自己愤懑”。又云:“义山登第后,仕途偃蹇,未免以汲引望人。”这也可谓是知人论世的达诂了。

☚ 玉溪生诗意   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

李义山诗集笺注

又名《李义山诗集注》。诗文注。唐李商隐(约813—约858)撰,清朱鹤龄注。三卷。商隐有《李义山文集》已著录。鹤龄字长孺,江苏吴江人。此集成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录诗二百四十首。系注者据明末释石林(道源)注本,加以增补删改而成。鹤龄特重李诗内容,并揭示其诗多比兴寄托之特色。博考时事,解说翔实,一扫诸家穿凿附会之说,繁简颇为得当。此注本较佳。故后来注商隐集者如程梦星、姚培谦诸家大抵以此为蓝本。并附录诗谱。有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三多斋刻本,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