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马戏画像砖
东汉。长63.5厘米,宽33厘米。河南南阳新野出土。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由模制高浮雕法刻成。画面自右起,上方为一回身引弓射箭、骑马飞奔的勇士,下方为一负竿引路、缓辔前行的骑士,其后跟随两辆各竖一橦、坐一驭手的戏车。前车立橦顶端横木上倒挂一人,其两臂平展,掌心向上,手内托着球,球上各立一人,作悠然表演状。后车立橦顶端横木上蹲一人,与前车车厢内的一个人共拉一软索,斜成一个角度,斜索靠上端处一人两手上举,稳步而上,正在表演走钢丝。我国杂技兴起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有了长足的发展。李尤《平乐观赋》载:“戏车高橦,驰骋百马;连翩九仞,离合上下”即是对戏车的描述。有关戏车的画像在山东省沂南汉墓中已有发现,但似此集戏车,橦顶人物倒挂和履绳索于一体,特别是以戏车联索的高难动作的表现,还是首次发现。这为研究我国古代杂技艺术史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