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杂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杂字》文字著作。魏张揖撰。1卷。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任大椿《小学钩沈》均有辑录。《隋书·经籍志》著录张揖撰《难字》1卷,《新唐书·艺文志》作《杂字》。据所辑看,当为《杂字》,非《难字》。或说,为两种书。 杂字 杂字将常用字杂采成篇,不复分类,以供识字、用字的字书。郭显卿撰《杂字指》一卷,以后这类字书渐多。如张揖有《杂字》一卷(《新唐书·艺文志》),周氏有《杂字解诂》四卷(《隋书·经籍志》)。见于《隋书·经籍志》的,还有《要用杂字》《杂字要》《杂字音》等著作,都已亡佚。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黄奭《逸书考》、任大椿《小学钩沈》、顾震福《小学钩沈续编》都有辑录。 ☚ 字样之书 武则天新字 ☛ 杂字西夏文分类辞书。西夏乾定(1223—1226)年间成书。有写本和刊本数种,均出自中国黑水城,皆残。现有写本一种藏于苏联。全书仿汉文类书体例,内容多按事门分类编排。依天、地、人三才分类的称《三才杂字》。1972年甘肃武威曾发现其印本残页。 杂字 杂字西夏文分类词书。西夏乾定(1223——1226)年间成书。有写本和刊本数种,有的以事门分类,每类下列常用词语若干条; 有的把日常生活用语编为四言诗歌,以便教学和记诵; 有的依天、地、人三才分类,称《三才杂字》。多出自黑水城遗址,均残缺,有写本一种藏于俄罗斯。1972年甘肃武威也曾发现其印本残页,今藏甘肃省博物馆。 ☚ 卷子式西夏文字书 要集 ☛ 杂字za zicollection of words in common use 杂字西夏常用分类词语集。有西夏文和汉文两种。(1)西夏文本,编者佚名。一为刊本,蝴蝶装,页面26.5×18.5厘米,前后皆残,存30面。以天、地、人分为三品,每品又分为若干小类。天品存雷、闪、霹、云、雪、雹、霜、露、风、天河等小类。地品有地、山、河、海、室、绢、男服、女服、树、菜、草、谷、马、骆驼、牛、羊、飞禽、野兽、昆虫爬虫等类。人品有番人姓、人名、汉人姓、节亲与余杂义混、身体、屋舍、饮食器皿等。每一小类下列若干词语,以二言为多,也有一言(汉人姓)、三言(人名)、四言(节亲与余杂义混)者。尚有同类的刊本和写本,有的写本标名为《三才杂字》。对了解西夏词语并进而研究西夏社会有重要价值。1909年发现于黑水城遗址(今属内蒙古额济纳旗),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1972年在甘肃省武威县张义乡小西沟岘发现的两页即为“节亲与余杂义混”中的一部分。(2)汉文本,编者亦佚名,约成于西夏晚期。手写本,蝴蝶装,前似残1页,后部亦残,存36面,面7行,行10或12字。以事门分部,每部前有标题以明类别和序数。依次为汉姓名第一、番姓名第二、衣物部第三、斛㪷部第四、果子部第五、农田部第六、诸匠部第七、身体部第八、音乐部第九、药物部第十、器用物部第十一、屋舍部第十二、论语部第十三、禽兽部第十四、礼乐部第十五、颜色部第十六、官位部第十七、司分部第十八、地分部第十九、亲戚长幼二十。也于1909年发现于黑水城遗址,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 杂字字书,汉周成撰。是书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均未著录。《新唐书·艺文志》小学类著录《杂字》一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