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黑森瘿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黑森瘿蚊Hessian fly麦类叶鞘内茎秆吸汁害虫,中国对外检疫对象。学名Mayetiola destruc-tor (Say)。双翅目,瘿蚊科。原产欧洲,现分布欧洲许多国家及美国、加拿大、新西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塞浦路斯、伊拉克、巴勒斯坦、土耳其、苏联; 中国新疆(外生殖器与典型种有差异)。寄主有小麦、大麦、黑麦及其他禾本科植物。各麦苗期受害,植株矮小,叶片变厚而脆,暗绿或青绿,心叶变黄或缺心叶,严重者枯死。拔节至穗结实期受害,茎秆局部弯曲或倒折。春麦受害植株矮小,抽出的麦穗畸形,子粒空瘪。
成虫体长3~4毫米,头、眼、胸均黑色。雌虫腹部红褐色,雄虫近黑色,末端粉红。触角黄褐,15~18节,有直立短毛,基部2节较其他节粗2倍。翅基粉红,第一径脉达翅前缘中部,径分脉较直,纵贯翅的全部,近翅尖处稍向下弯,于翅尖前与翅缘相接。第二肘脉与翅后缘相接,相接处与第一径脉末端相对。卵长圆柱形,长0.4~0.5毫米,初产时透明,有红色斑点,后变红褐。幼虫体长4毫米,初孵时红褐色,蜕皮后变乳白色或半透明,纺锤形,背中央有一半透明的绿色条纹,3龄幼虫前胸腹面后缘有一胸叉(见图)。围蛹栗褐色,长约4毫米,状似亚麻子,常隐藏在散落自生麦苗或早播麦苗基部茎秆与叶鞘间。在不同地区每年可发生1~5代,以末龄幼虫在围蛹内越冬。翌年春,小麦生长时,幼虫在围蛹内变为蛹,经1~2周羽化为成虫,不取食,天暖时在田间飞翔交配产卵,雌虫可产卵250~300粒,成虫寿命不超过4天。卵期3~12天,幼虫孵出后即沿叶脉沟爬行到叶鞘基部为害,不再爬动,直至小麦抽穗前形成围蛹。幼虫在麦茬的围蛹内越夏,随后化蛹,7月中旬羽化出成虫,在散落自生麦苗上完成夏季代。主要以围蛹随寄主植物茎秆(麦秆、垫草等)运输而远距离传播。主要防治措施是加强植物检疫,防止传播; 选育和引进抗虫品种; 收获后将麦茬及时深翻入土,消灭围蛹和自生麦苗; 适当推迟播种期,避开成虫产卵; 用甲拌磷乳油拌种。 黑森瘿蚊Hessian flyMayetiola destructor Say,昆虫纲,双翅目,瘿蚊科。中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分布于欧洲各国及伊拉克、伊朗、以色列、黎巴嫩、土耳其、塞浦路斯、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中国仅分布于新疆(外生殖器与典型种有差异)。在美国为害小麦最严重,还为害大麦和黑麦。成虫体长3~4 mm,暗灰色,腹部两侧为暗红色,全体被微小暗色鳞片。末龄幼虫体长3.5~5.0 mm,呈不对称梭形,前端圆,后端较尖;白色至绿色。在美国一年2代,新疆一年4代。以幼虫在围蛹壳内越冬。成虫产卵于叶片上面。幼虫吸食茎下部的汁液,引起小麦冬季死亡。宜重视农业防治,加强检疫措施,防止发生区麦类秸秆外运。 黑森瘿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