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朱霁青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朱霁青1882—1955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 朱霁青
朱霁青
朱霁青 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原名国陞,一名自新,字纪卿,号再造子。奉天文会书院肄业。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留学日本。1903年曾办《刍报》。后加入同盟会。1910年(宣统二年)入锦州新军。武昌起义后,与蓝天蔚在烟台组织关外民军,任总参谋长。1912年负责奉天国民党支部宣传工作,办《东三省民报》。1915年奉孙中山命,与居正等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讨袁,任师长。1924年国民党改组后,驻哈尔滨,发刊《平民周报》。次年在沈阳秘密组织国民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部,与郭松龄倒戈反奉相呼应,事败走广州。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出关抗日,组织东北抗日救国军,设总监部于热河。1935年出任正太铁路局长。抗日战争时期居成都。抗战胜利后赴绥远经营垦区。1950年去台湾,后病死。 朱霁青1882—1955原名国升,字纪卿,号再造子。奉天广宁。沈阳文会书院肄业。1901年留学日本,学习军事。1903年主编革命刊物《刍报》。1905年加入同盟会,并回国进行反清活动。辛亥革命时,在烟台组织关外民军,任民军都督府总参谋长。中华民国成立后,创办《东三省民报》。1915年,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讨伐袁世凯。1921年后赴苏联考察。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1950年任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后人辑有《朱霁青先生纪念集》。 朱霁青1882—1955原名国升,后改名自新,字纪卿, 号再造子。奉天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早年赴日本入东斌学校学习军事,加入中国同盟会。曾主编《刍报》。1906年回国。在家乡创办广益学院,后被查封。武昌起义后,与蓝天蔚在烟台组织关外民军,任民军都督府总参谋长。1912年回奉天,成立同盟会奉天支部(后改为中国国民党奉天支部)。兼关外垦殖学会会长,并创办东三省《民报》。参加反袁,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任师长。1921年赴苏联考察。次年回国,在哈尔滨主办《平民周报》,并从事东北国民党党务工作。1925年秋在沈阳秘密组织国民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部,与郭松龄倒戈相呼应,事败后去广州。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参加北伐战争,任前线西路川湘黔点验委员。九一八事变后,在热河参与组织东北抗日救国军总监部,指挥辽热抗日救国军。1935年后任正太铁路局局长等职。抗战胜利后,赴绥远经营安北垦区。1950年冬去台湾。任台湾国民党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1955年2月10日在台湾病逝。 朱霁青 朱霁青字纪卿,后又改名自新,号再造子,以霁青字行,辽宁广宁 (今北镇县)人。生于1882年6月21日。早年赴日本,入东斌学堂学习军事,期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广益学院,鼓吹革命。在热河试验炸药,不慎炸断二指。组织矿队,袭击清军营房。1909年入锦州第二十镇新军第七十八团。辛亥武昌起义,在烟台组织民军,任民军都督府总参谋长。1916年1月于山东潍县组织中华革命东北军,任第一师师长。后入狱三年。1924年中国国民党改组,负责东北党务。1925年秋在沈阳秘密组织国民革命军东北军总司令部,与郭松龄倒戈奉系相呼应,事败赴粤。1926年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北伐期间训练黄埔入伍新生,并指导东北党务。九一八事变后指挥辽热抗日义勇军。1935年任正太铁路局长。1950年冬去台湾,任台湾当局“总统府”国策顾问。1955年2月10日在台北病逝。 ☚ 朱鼎卿 朱樟兴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