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朱雯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朱雯1911—江苏松江(今属上海市)人 朱雯
朱雯
朱雯1911——字皇聞,曾用筆名王玫、蒙夫、司馬聖等,江蘇松江 (今屬上海)人,1911年 (清宣統三年) 生。1932年畢業於東吴大學文學系,獲文學士學位。在中學和大學時期,即從事文學翻譯與創作活動。曾任江蘇省立松江中學語文教員,兼授西洋文學概况課。1934年在上海與施蟄存合編《中學生文藝月刊》。抗日戰争爆發後,赴廣西桂林,任桂林高级中學語文教員,兼文藝刊物《五月》主編。後赴上海法學院教授外文。1946年至1949年,除一度主編上海《大衆夜報》文藝副刊《七月》外,主要從事外國文學研讀和翻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上海法學院、上海財經學院、上海震旦大學文學院、上海師範學院和上海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副主編、外國文學研究室主任。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7年加入上海市外文學會,當選理事。翻譯作品有《妄自尊大的人》、《生死存亡的時代》、《里斯本之夜》、《西綫無戰事》、《彼得大帝》、《愛國者》、《地下的巴黎》、《使德日記》、《凱旋門》、《流亡曲》等。著有《清虚法師之死》、《現代作家》。 朱雯 朱雯1911.10.12—曾用笔名王坟、蒙夫、MONV、司马圣等。上海松江人。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读书期间曾创办文艺刊物《白华》。后在江苏省立松江中学担任语文教员,从事编写、翻译和创作活动。在抗战前曾出版短篇小说集《现代作家》(1929年),长篇小说《漩涡中的人物》(1931年)、《动乱一年》(1933年)。抗战中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逾越节》(1939年)、《不愿做奴隶的人们》(1940年),散文集《百花洲畔》( 1940年)。他的作品风格细腻、质朴。在抗战以后主要从事翻译工作,先后译出了阿·托尔斯泰的长篇三部曲《苦难的历程》和《彼得大帝》,德国雷马克的长篇小说《生死存亡的时代》、《里斯本之夜》等著作。建国后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并出版了多种译著。 ☚ 吕赫若 朱企霞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