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菱纹罗绮
西汉。长75厘米,幅宽48厘米。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1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罗绮”是在綟组织上,根据纹样而织出花纹的丝织物。此朱红菱纹罗绮,出土时,呈卷筒状,厚0.75厘米,幅边有0.1厘米宽的边缘,经纬密度每平方厘米100×36根。图案为四经相绞的菱纹,是纵向瘦长的复合菱形,两侧各附加一个不完整的小菱形边,形状像汉代的带耳漆杯,所以又称为杯纹。菱纹分虚实两组,相间排列。虚的用双虚线勾出花纹,实的用粗线勾出花纹,全幅实纹为12枚,虚纹为11枚。花纹每单元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这种菱纹罗绮的织法相当复杂,织时由两人共同操作,即一人负责综絖的操作,用踏板来操纵经线的上下,完成穿纬线的工作,另一个人负责花纹的操作。罗绮有的用作绣花的底绸,有的做衣服、帷幔,有的做手套及香囊的底和筒等,用途极广泛。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古乐浪遗址,蒙古人民共和国诺音乌拉古代匈奴墓以及我国西北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经过的很多地方都曾发现过这种菱形罗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