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斗牛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斗牛节 313 斗牛节侗族的传统节日,指阴历二月或八月的亥(猪)日。节前,未婚或已婚无子的男人(俗称罗汉)吹奏芦笙到外村请斗牛对手(送约)。然后,在牛王圈前燃放铳炮、敲锣打鼓,全体罗汉吃生鱼,祭祀三昼夜,谓之给牛王“养心”。节日清晨,牵牛至斗牛塘,各处的牛王入场示威,谓之“踩塘”。之后,斗牛开始,胜者再次入场示威。 ☚ 龙母(龙公)上天节 花炮节 ☛ 斗牛节 斗牛节云南广南县旧莫乡板茂村每年农历七月十六、十七、十八这三天举行斗牛活动,称斗牛节。在这几天,附近几十里外的壮族农民都把自己精心喂养的牯牛披红挂绿,赶来参加角斗。斗牛前,先征得双方主人同意。参加角斗的牛半年不耕田犁地,派专人喂养。当地群众认为,若本寨子的牛斗赢了,就意味着这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安康。凡获胜者,全村人都请他吃饭、喝洒,欢庆 一番。若斗输了,便准备明年再战。斗牛场既是娱乐场,也是交易市场和社交场所。这几天来做各种生意的人也相当多,尤其是青年男女,他们看斗牛,也谈情说爱,是结识伙伴的好机会。 ☚ 蓄水节 尝新节 ☛ 斗牛节 斗牛节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怀化侗区。时在夏历二月或八月的亥日。平日,有专人饲养准备参斗的 “牛王”,以蜂蜜、猪油、烧酒、粮食、鸡蛋等高级饲料将牛喂得膘肥体壮。节前,纳汉 (青年男子) 们到外村邀约对手,称为“送约”。然后在准备参斗的 “牛王” 圈前敲锣打鼓,燃放铁炮。纳汉们要吃生鱼、喝酒、祭祀三昼夜,叫做“为牛王养心”。斗日凌晨,纳汉们前呼后拥,敲锣打鼓吹芦笙,将牛牵至斗牛场。中午举行入场仪式,叫做“踩场”。由持“牛王”名称牌者走在前面,手持金瓜、钺斧的卫队紧随其后,后面是锣鼓、芦笙乐队和手持三角彩旗的队伍。仪式完毕,斗牛开始。对手由两端走入,一手牵牛,一手执火把。铁炮一响,将火把向前一抛,牛即向前冲去相斗。若二牛久战难分胜负,便用粗绳将其拉开,算是平局。若分胜负,胜方姑娘便夺走败方的彩旗,得胜“牛王”再次入场示威。几天后,胜方姑娘将彩旗送还败方,败方须热情款待,奉上赎旗彩礼,并陪送旗姑娘们唱几天歌。 ☚ 太公节 中秋行月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