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朱益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朱益吾?—1674

清初江西棚民起义军首领。原籍广东,寄居江西萍乡。时当清廷推行“迁海令”,沿海群众大量流入江西,在罗霄山脉周围各县搭棚居住,开垦荒地,称为“棚民”。他以传授拳术联络群众,组织棚民进行反清斗争。顺治五年(1648年),率棚民几万人攻克萍乡、袁州(治今宜春)。次年攻克万载。清朝调大军镇压,起义军转入山区坚持斗争。康熙十三年(1674年),再克万载、萍乡,后在三关(今宜春北)激战中阵亡。

朱益吾?—1674

清初江西棚民起义军领袖。原籍广东,寄居江西萍乡。以传授拳术组织棚民抗清。顺治五年 (公元1648年),率棚民几万人连克萍乡、袁州(今宜春)。次年,又克万载。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再度攻克万载、萍乡。后在三关激战中战死。

朱益吾?—1674

清初棚民起义领袖。福建人。明清之际,流离萍乡, 以种麻为生。擅长拳术,武艺高强,在群众中很有威信,被举为“棚民客长”。顺治五年(1648),率领数千棚民起义,克萍乡,陷袁州,袭万载、浏阳、醴陵等地,赣湘两省为之震动。次年,清廷集中兵力攻萍乡,义军战斗失利,退入萍乡、宜春北部山区的三关九图,深藏不出。十六年(1659),郑成功率军攻打南京,他领导棚民再次举义于袁州,与郑军遥相呼应。郑军败北后,棚军陷于孤立,很快被清军击溃,起义又告失败。他虽经几次挫折,但反清立场始终不变。吴三桂发动叛乱后,清廷面临危局。他趁此有利时机,于康熙十三年(1674)在三关九图,重新组织声势浩大的棚民武装起义。他率领义军万人攻万载,挺进萍乡。后与清军在慈化相遇,战斗失利,伤亡严重,率义军退回三关九图。清军跟踪追击,双方在山区展开激战,不幸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余部一直坚持斗争到十七年(1678),才被清军镇压下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