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本草经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本草经疏

又名 《神农本草经疏》。本草类著作。明缪希雍撰。三十卷。希雍有《炮炙大法》已著录。缪氏医术精湛,对本草研究尤为精深。他以《神农本草经》为经,以《名医别录》为纬,历三十余载,撰成是书。刊于天启五年(1625)。“本草出自神农,譬之五经;增补别录,譬诸注疏,故名”。是书目录编次悉依宋《大观证类本草》,部分混杂者,为之补正。卷一至卷二为续序例上,下。续序例上,对药之性味、主治、七方十剂、五脏苦欲补泻等作了论述。续序例下,分阴阳表里虚实、五脏六腑虚实、六淫、杂证、妇人、小儿、外科七门。卷三至卷三十,按《大观证类本草》将药物分为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十类,共载药物一千四百余种。本书述功录验,发其隐微,论其奥义,条分缕析,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对我国药物学发展做出一定贡献,正如清代著名药学家吴仪洛所云:“缪氏之《经疏》,不特著药性功能,且兼其优劣,其中多所发明”。有明天启五年(1625)绿君亭刊本,四库余书本,清光绪辛卯年(1891)池阳周氏校刊本。

本草经疏

药物学著作。又名《神农本草经疏》。30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年。本书系将《证类本草》中药物选出490种(其中以《神农本草经》药物为主),分别用注疏的形式,加以发挥,并各附有主治参互及简误二项,考证药效及处方、宜忌等。本书引证文献较为广博。卷1~2为续序例上、下;卷3以下为玉石部上品,其后各卷的编排次序与《证类本草》同;卷30为补遗药品27种。本书虽名为《本草经疏》,但其中不少引录药物的叙述文字并非《本草经》的原文,而是见于《名医别录》、《唐本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以及陈藏器《本草拾遗》等书。

本草经疏

书名。明·缪希雍撰。30卷。刊于1625年。本书选《证类本草》中的490种药物加以注释发挥,并介绍药效、宜忌、处方等,引证面较广为其特点。

《本草经疏》

中国明代本草专著,作者缪希雍。全书30卷,为缪氏研究药物学30余年的心得。此书药物,选自宋代《证类本草》,共490味。卷1、卷2为续序;卷3为各部药物,卷30为补遗药品27种。书中尚附医论数十篇,如“祝医五则”,强调医者当多读书,讲医德;“论五运六气之谬”则认为五运六气为“天运气数之法,而非医家治病之书”。

本草经疏

见 《神农本草经疏》。

本草经疏běncǎojīnɡshū

本草著作。30卷。明·缪希雍撰。刊于1625 年。该书将《证类本草》中的药物选出490 种, 分别加注, 予以发挥, 并考证所介绍药物的药效与处方、宜忌等, 引证较为广博。

本草经疏

《本草经疏》

《本草经疏》系本草学著作。三十卷。明·缪希雍约撰于1623年(天启三年)。该书“据经(《本经》)以疏义”,故名《本草经疏》。书中记载了作者研究药物的心得,在“续序例”上卷中,撰有药学论文33篇。其中有 “药性差别论”、“论治吐血三要》、“论痰饮药宜分治”等,均有新的见解。各论部分为卷3~30,共收药490种。编排次序,悉依《证类本草》。所论药以《本经》、《别录》所载为主,兼采后世常用之品。每药内容分三项:
❶疏:阐发药性、主治之所以然;
❷主治参互:介绍配伍及主治病证,引录单验方;
❸简误:辨析容易混误的品种及主治,并详细记载药物的禁忌症。该书论药,多根据诸药的生成、性味、阴阳、五行、归经、主治等予以理论阐发,经常结合脏腑理论。增补了许多个人用药经验和单方。如以陈芥菜卤治肺痈等,确有显著疗效。
该书以其雄辩的论说、丰富的经验,赢得了许多后世医家的崇信。缪氏在书中提倡尊经,虽然也有牵强附会的一些弊端,但客观上对当时俗医“学无本原”是一次冲击,促进了学术界重视理论探讨。在临床药学方面,该书的影响并不次于《本草纲目》。清代众多以阐释《本经》为主旨的本草,多受该书的影响。清人吴仪洛评价说:“缪氏之《经疏》,不特著药性之功能,且兼言其过劣,其中多所发明。”但其书中的一些错误也遭到激烈的攻击。该书是明代仅次于《本草纲目》的一部本草名著,在临床用药和中医药理的探讨方面卓有成效。今存有天启五年(1625年)绿君亭原刊本及《四库全书》本等多种清刊本。1980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周学海医学丛书本。

☚ 本草原始   本草述 ☛
000136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2: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