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本草拾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本草拾遗

书名。见《唐书·艺文志》。10卷。唐·陈藏器撰。据《嘉祐本草》所引书传称:“《本草拾遗》,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尉陈藏器撰。以《神农本经》虽有陶(弘景)苏(敬)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故别为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目《本草拾遗》。”《本草纲目》评价此书“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误谬,搜罗幽隐……”原书虽佚,但佚文可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本草拾遗

书名。唐·陈藏器撰。约成于8世纪初。10卷。包括序例1卷,拾遗6卷,解纷3卷,其叙例中,除“十剂”说以外,还就药物的功用,分为解毒、破气、疗温、理风、主脾等许多类。是按中药功能的方法分类。本书收集不见于当时本草所录的药品很多。原书早佚。佚文大部分载于《证类本草》中(共收记本书药品509种)。

本草拾遗běn cǎo shí yí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591)。本草书名。唐代药学家陈藏器撰。《本草拾遗》在《本草纲目》中转载了368种,即:草部的长松、芒等。刘禹锡认为,《本草拾遗》以《神农本草经》虽有陶、苏补集之说,然遗逸尚多。故为序例1卷,拾遗6卷,解纷3卷。共10卷。此书今佚。

本草拾遗běncǎoshíyí

本草著作。10 卷。唐·陈藏器撰。约撰于8 世纪初。内容主要是补充《新修本草》未收的药物。原书早佚, 佚文收载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本草学著作。简称《拾遗》。10卷。唐·陈藏器撰。或名《陈藏器本草》。成书于739年(开元27年)。因系以拾缀唐《新修本草》遗漏的药物为主旨,故以“拾遗”名书。全书共10卷分为:序例1卷,拾遗6卷,解纷3卷。卷1“序例”相当于总论,记载有“十剂”的内容,谓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我国早期按药物性能分类的重要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序文与《雷公炮炙论·序》的某些文字相同。卷2~7为“拾遗”药物,共载药692种。分为石部、草部、木部、兽禽部、果菜米部。各药内容有药名、性味、毒性、药效、主治、产地、药物形态、采制等。这些药物取材于唐以前多种本草、医书及其他有关书籍。卷8~10为“解纷”部份,现知论药269种。主要为纠正《唐本草》所出现的某些错误,并对形态、药名相似易产生混乱的药品进行辨析。
本书又一次广泛总结唐代药物学内容,补充了大量的药物,所收药品中有不少被后世本草引录为正品药条。如《海药本草》引2种,《开宝本草》引64种,《嘉祜本草》引59种,《证类本草》引488种。另日本的《和名类聚钞》、《医心方》及宋代大型类书《太平御览》等书中都曾援引该书内容。李时珍对此书评价甚高,认为该书“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有很多药物“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书取材不厌详悉的做法对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有直接的影响。据统计,该书共参考116种史书、地志、杂记、医方等书籍,引述了与之同时代的《食疗本草》、崔知悌方等资料,还保留了其他一些重要的科技史料,如石漆条云:“堪燃烛膏半釭如漆,不可食”,这条记载与石油的出现有关。由于历史条件的影响,该书也收录了一些传闻不实或荒诞不经之言,如记人肉可以疗疾,每受到后世批评。李时珍认为人肉疗亲在《本草拾遗》之前就已出现,但陈藏器收载这一内容时,没有“立言破惑”,应负一定的责任。原书久佚,主要内容存于《证类本草》中。尚志钧于1973年整复该书,有辑复本。

☚ 食疗本草   开宝本草 ☛
0001360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