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本末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本末思想

中国历史上关于农、工、商各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思想。“本”即“本业”,专指农业;“末”即“末业”,泛指工商业。本末思想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1) 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保证财政收入和战争所需的物资和兵源,都把发展农业放在首位,采取抑制民间工商业的政策,以增加农业劳动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商鞅(约前390—前338)在秦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韩非(前280—前233)则把工商业者列为五种社会蛀虫(五蠹)之一。但他们也都认为工商业的社会职能是必要的,只是反对工商业的过度发展、过多侵占农业劳动力。西汉初期奉行“抑末”政策,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重农思想得到加强。(2) 西汉时桑弘羊(前152—前80)提出“开本末之途”(《盐铁论》),认为官营工商业是富国的重要途径之一。东汉时王符(约85—162)以是否有利于国计民生划分本末,认为农、工、商业各有本末。(3) 唐代后期,不断出现为民间工商业辩护的观点,如韩愈(768—824)为盐商辩护。到宋代,为私商自由经营辩护的呼声更高。欧阳修(1007—1072)提出国家应与商贾共利,反对抑商。叶適(1150—1223)则公开宣称“抑末厚本,非正论”(《习学记言·序目》),否定传统的抑末思想。明代李贽(1527—1602)认为工商致富是符合天道的。明清之际,黄宗羲(1610—1695)抨击世儒“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提出“工商皆本”(《明夷待访录》)。清初颜李学派强调“本宜重,末亦不可轻”(《平书订》)。(4) 自鸦片战争后,传统的重本抑末思想愈来愈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思想家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王韬(1828—1897)提出“恃商为国本”(《韬园文录外编》),康有为(1858—1927)提出“定为工国”(《戊戌变法》)。(5) 进入20世纪后,古老的本末观念已难以表达现代经济发展的内涵而逐步退出了思想界。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