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本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本心

文及翁,字时学,号本心,元绵州人,徙居吴兴。约宋开庆中前后在世。登进士第,历官参知政事。宋亡,元世祖累征不起。闭门著书,著有文集二十卷,传于世。

本心běn xīn

(字)周仁荣,元代人,累迁集贤待制。


本心běn xīn

(号)见时学。


本心běn xīn

(字)全晋孙,元代人。

文及翁?—?

字时学,号本心。绵州(今四川绵阳县)人。南宋词人。宝祐元年进士,历任国子司业、秘书少监、礼部侍郎等职。官至参知政事。宋亡不仕,闭门著书。原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今存词《贺新郎·游西湖有感》一首。
索引:文及翁,时学,本心、本心翁;道山堂。

本心běn xīn

指草木的根干心蕊。张九龄《感遇》:“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本心1170良心。客话。福建永定下洋〖 〗。粤语。广东阳江〖〗。

本怀、本心、本意、本愿;违心

○本怀běn huái

(名)本来的心愿:非其~,不得已而为之| 区区~|表明~。

○本心běn xīn

(名)本来的心愿:出于~|得人之~|不肯吐露~|实非他~所愿。

○本意běn yì

(名)原来的意思或意图:并非~|~如此|并未说出~|~早已改变了 |这决不是我的~|这违背了我的~。

○本愿běn yuàn

(名)本心:非属~|今日之举,实非~|尊重人家的~|他的~是到延安去参加革命|违背~|出自~。

●违心wéi xīn

(动)不是出于本心;跟本意相反:~之论|~之举|~话|做~的事。

本心

天赋的善心。《鱼我所欲也》:“此之谓失其~。”

各种程度的心意

各种程度的心意

微薄的心意:微忱 微意 寸心(一寸心;聊表~) 寸意 寸衷 寸忱
对父母的微小心意:寸草(寸草心)
好的心意:雅意 良心
善良的心意:善意 好心 好意(一番~)
善良的心,好心肠:善心
为公共利益着想的心意:公心(出于~)
纯正的心意:正意
忠诚恳挚的心意:赤款
诚挚殷勤的心意:款曲
真实的心意:悃愫 本心 诚素 情实 实心(~眼) 真心
虚假的心意:假意 假情 伪意
嫉妒的心意:醋意

☚ 各种心意   敬意 ☛

性格

性格

生性 心性 情性 性品 心气 姿性 秉性 风骨
性格、气质:骨血
品质、性格:品性
作风、性格:风性
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个性 自性
 原来的个性:本心 本才 宿本
 书法艺术能体现出人的个性:一字见心
生就的个性或习惯难以改变:本性难移 秉性难移 禀性难移 天性难移 本性难改 榆瞑豆重
 呆板单调,缺乏个性:千人一百 千人一状
 内容和形式呆板单调,毫无个性和变化:千人一律
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习与性成 习与体成 习以成性 习久成性
不同的人其性格各不相同:乐水乐山 乐山乐水 乐山爱水 智者乐水 知者乐水
人的性格、爱好各不相同或事物各有差异:一龙九种
人的性格、行为不同一般:与众不同 比众不同 与众不群 与群不同
 优秀杰出,与众不同:轩然出群
 故作清高,以示与众不同:独弦哀歌
 一举一动都与众不同:俯仰异观
性格内向:内倾
性格外向:外倾(态度、行为方式表现出的心理特点:性格)

另见:性情 心理

☚ 性格   各种性格 ☛

心愿

心愿

心诺 志望 情旨 意愿 志意 至意
心事,心愿:寸心
心意,心愿:心愫 心素
众人的心愿:群愿
本来的心愿:本愿 本怀
谦称自己的心愿、心意:鄙怀 愚衷
发下的心愿:愿心
对神许下的心愿:冥愿
对神佛祈求时许下的烧香心愿:香愿
祝颂的心愿:情祷
隐伏在心中的愿望:幽愿
参政的心愿:廊庙志
原来的心愿:初衷 本心 素心 情素 情愫 真想
向来的心愿:宿心
平素的心愿:素情 夙愿 夙心 夙尚
多年来所具有的心愿和志向:夙心往志
微小的心愿:寸愿 寸志 寸心
欲望不高、易于自足的心愿:鹪鹩心
真诚的心愿:款愿
赤诚的心愿:丹志
最大的心愿:至愿 荣愿
但愿满足我的心愿:庶获我心
非常符合民众的心愿:大洽人心
心愿未达到:心违
心愿一时难以实现:日短心长
(内心的愿望:心愿)

☚ 各种愿望   要求2 ☛

本心běn xīn

❶天赋的善心。《孟子·告子》:“此之谓失其~~。”
❷原来的想法。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推而行之,想畅~~,不愿于此也。”
❸草本的根干。《汉书·萧望之传》:“附枝大者贼~~,私家盛者公室危。”
❹草木的心蕊。张九龄《感遇》:“草木有~~,何求美人折。”

本心

原出《孟子·告子上》。指人之所本有、同然、不变的先天道德本能,宋代陆九渊发挥这一思想,认为本心就是人生来具有的道德意识。说“恻隐,仁之端也;羞恶,义之端也;辞让,礼之端也;是非,智之端也。此即是本心”(《陆九渊集·年谱》)。它既是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又是道德行动的指南。主张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发明本心”的过程,其任务就是“弃去谬习,复其本心”(《与曾宅之》)。本生 《吕氏春秋》篇名。阐述先秦子华子学派“养生”、“全性”的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天)赋予的,“养成之者”则在人。因此应特别重视“养生”、“全性”。指出“物也者,所以养性也。”如果颠倒过来,“以性养物”,则人性将乱、人寿将伤。 “人之性寿,物者抇(乱)之,故不得寿。”重物轻生,“以性养物”的后果是严重的,“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认为务以“自佚”(“出则以车、入则以辇”)、“自强”(“肥肉厚酒”)、“自乐”(“靡曼皓齿、郑卫之音”)为人之“三患”,系“富贵之所致”,不利于“重生”。强调“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如果这样做了,即可谓“全德之人”。认为人应有一定的物质生活上的享受,但反对纵欲享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