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本同而末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本同而末异这是三国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的关于文章体裁分类及其风格特色的一个理论观点。《论文》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本同,指文章的基本方面是相同的。末异,指不同的文体又有不同的风格和表现特点。因此,既要研究文章的普遍法则,又要研究各种文体的特殊规律。对文化学术著作之间的异同,早在先秦就多有论述。《荀子·儒效》指出:“《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这主要从“本”即内容上加以分别。两汉文学创作更加繁荣,章句之学和文学始有区别,并且有了关于文体的分类和说明。蔡邕《独断》对文进行了分类,但和文学批评无多大关系。曹丕的《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第一次提出了文体分类和文体与风格的关系的理论观点。他不仅认识到文章“本同”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末异”作了前无古人的阐述。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八类,前两科无韵,后两科有韵,并以“雅、理、实丽”四个字对这四科八体文章的表现特点进行概括,虽显粗疏,但还是颇为精当的。从而开创了中国古代文体分类、文体风格论研究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魏末恒范的《世要论》关于文体风格的论述,就是对曹丕见解的发挥。陆机《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刘勰《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有二十一篇是文体专论。他们对文体的分类及论述显然都有曹丕的余响。自此以降,文体论著、文体风格论,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