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木鱼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木鱼歌

木鱼歌

曲艺曲种。亦名“摸鱼歌”、“沐浴歌”。因其脚本的体制与弹词本有相似之处,故习惯上把它归在弹词一类。明末清初已流行于粤东广州方言地区。作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王士禛《南海集·广州竹枝》有“两岸画栏红照水,𣇇船争唱木鱼歌”诗。屈大均《广东新语》亦云:“粤俗好歌,凡有吉庆,唱歌以为欢乐……其歌之长调者,如唐人《连昌宫词》、《琵琶行》等,至数百言、千言,以三弦合之……名曰‘摸鱼歌’。或妇女岁时聚会,则使瞽师唱之。”起源有多说。或以为早期以木鱼伴奏有关,是宝卷一类说唱流传到广东后发展而成。也有认为源于广东民歌“摸鱼歌”、“沐浴歌”,木鱼歌是其转音。其他还有木鱼歌是木𣇇、渔𣇇(船民)所唱之歌一说。唱腔音乐性不强,具有吟唱风格。只唱不说,唱词以七、十言韵文为主。其脚本名“木鱼书”。清乾隆以来,广州佛山、东莞等地书坊即有木鱼书刻印发售。著名的如《花笺记》、《二荷花史》被称为“第八才子书”和“第九才子书”。馀如《背解红罗袱》、《钟无艳娘娘》以及据《三国志》、《西厢记》改编的书目,均有一定影响。

☚ 长沙弹词   大鼓 ☛
木鱼歌

木鱼歌

弹词类曲艺。又称“木鱼”、“摸鱼歌”。流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和江西南路一带。兴于晚明,盛行于清代以后。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及罗天尺《五山志林》中都记载过当时演唱的情况。与江、浙流传的弹词略有不同,没有开篇、诗、词、赋赞,也没有说白。后来受粤曲、南音和龙舟歌等影响,才穿插说白,全篇分若干回目。开头第一段叫“冒头”,叙说全书大意,介绍人物和背景; 接着是正文,发展情节,铺陈故事; 故事最后段落称“尾声”。“冒头”和“尾声”都用四句曲词组成。有“正腔”与“苦喉”两种曲调,分别表达欢快与悲恻之情。演唱时多用二胡、古筝、琵琶、三弦伴奏; 没有乐器时也可用竹板击节。传统的书目多为小说、戏曲故事。

☚ 长沙弹词   木鱼 ☛
木鱼歌

木鱼歌

木鱼歌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的曲牌之一。演唱时不必伴奏,只用一段刳空了的硬质木头敲击做声,以为节奏。这段木头称为“木鱼”这种演唱形式则称为“唱木鱼”或“唱木鱼书”。木鱼以四句为一小段,反复循环。每小段中的每句末字平仄安排均有严格限制。南音、龙舟、板眼等结构与它大体相同。

☚ 粤曲演唱   南音 ☛
木鱼歌

木鱼歌

简称木鱼。早在唐代,俗讲变文和佛教宝卷传唱至广东,渐与当地民歌、民谣相融合,于明代后期形成的一种粤语说唱形式。至清代极为兴盛,流行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一带,特别为妇女喜爱,广为传唱。木鱼书的民间手抄本和刻印本有记载的多达500多部、四五千卷。曲词基本是七言韵文体,虽有句格、声韵结构规律,但无严格节拍管约,曲体较自由。演出一般无乐队伴奏或只用竹板击节,后也有加二胡、古琴、琵琶等乐器伴奏的。基本唱腔有正腔与苦喉两种,后多为粤剧、粤曲所吸收成为专腔曲牌。木鱼唱词雅俗结合,有较高民间文学价值,其优秀代表作《二荷花史》、《花笺记》获国际文坛盛誉。欧、美、日等许多国家的图书馆、博物馆和研究机构均有木鱼书藏本。

☚ 粤讴   龙舟歌 ☛
0000159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