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牍 木牍wooden correspondence又称“尺牍”。中国古代的一种书信。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常用约1尺(合今23cm)长的木板来写书信,称做木牍或尺牍。通常是用两块刻有凹凸槽形的木板,下面一块写上书信内容,上面一块写上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姓名地址,两块板合拼后用绳捆扎,打结处加上封志、盖印,即成一封完整的书信。 ☚ 驿站 飞钱 ☛ 木牍秦代书写有家信及文书的长方形木条。1975年2月出土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4号墓的头厢中。一件(M4:11)保存完好,长23.4厘米、宽3.7厘米、厚0.25厘米。另一件(M4:6)已残,残长16厘米、宽2.8厘米、厚0.3厘米。这两件木牍的正背面均有墨书文字,字体为秦隶,共计527字,绝大部分清晰可辨。4号墓出土的11号木牍,正面有墨书秦隶5行,背面6行,有些字被墨染黑,尚可辨识者有110字。6号木牍,正面有墨书秦隶5行,87字,下部已残。木牍内容是秦灭楚战争中,从军作战于淮阳一带的秦军士兵黑夫与惊写给家里兄弟衷的信,黑夫、惊分别向家里要衣服、布和钱。还写了秦军攻占城池及新占领地区的情况。这两封家信对于研究秦军军需和秦楚淮阳一带攻战的史实、秦代安陆一带的社会经济及社会风俗以及秦统一战争问题都有重要价值,也是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家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