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木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木城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乡旧户村东北12.5公里。东经93°9′53″,北纬43°48′55″,海拔1 885米。木城规模较小,实属一处军事戍堡。史料记载,元代曾在此以木围城,故今谓木城。此城夯土筑成,为方形,边长60米,宽近1米,残高1.3米,除东墙外,其余三墙保存稍好。城内外均见房屋遗迹,遗物多为青花瓷片、少量黑釉瓷片和火候较高的泥质红陶片。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城野戰具部 > 守城具 > 木城 木城 mùchéng 安放於城外或城垛之守城戰具。《漢書·陳湯傳》:“土城外有重木城,從木城中射,頗殺傷外人。”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卷十五:“木城,用大小木爲之,每扇闊五尺,高堞五尺,滚木二道,贅大竹釘,浮於栓上。約可二人負之而行,輕重適均。在城上,則立在垛口,防夜襲登;在兵中,可肩而下營,立成營盤。”明·唐順之《牌》:“仰州縣照依發去木城式樣,作速造完,聽候取用,毋得遲誤。”參閲《元史·外夷傳·古城》。 木城古代安放于城外或城垛之守城战具。《汉书·陈汤传》: “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明代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五: “木城,用大小木为之,每扇阔五尺,高堞五尺,滚木二道,赘大竹钉,浮于栓上。约可二人负之而行,轻重适均。在城上,则立在垛口,防夜袭登;在手兵中,可肩而下营,立成营盘。”明代唐顺之《牌》: “仰州系照依发去木城式样,作速造完,听候取用,毋得迟误。”参阅《元史·外夷传·占城》。 木城太平天国北伐军固守静海、独流的防御工事。清咸丰三年(1853)十月,北伐军坚守静海、独流,林凤祥、李开芳“亲为指划”,制造木城,用椽柱、门板、窗棂、箱柜、磨盘、石磴、酒坛等为材料,共3层,厚7尺,头两层内堆盐包,外壅黄土,并以酒坛、朽木伪装作炮位。第3层架设枪炮。木城四周共开6门,外挖濠放水,濠宽、深约7尺,濠边插有竹竿或暗埋地雷。木城甚坚固,大炮击之,绝不倾倒。咸丰四年(1854)初,北伐军撤出后,被胜保清军焚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