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木偶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木偶剧 木偶剧傀儡戏的 一种。又称“傀儡戏”。一种由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戏剧形式。因所用声腔、剧种或戏剧形式的不同,又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陕西省合阳县的木偶戏用线胡腔,就叫做“线腔戏”。世界各国都有木偶戏。中国木偶剧,从文献记载与地下发掘可知,产生于秦汉时期,西汉时有较快发展并广泛用于宾婚嘉会和丧葬,所以又称“丧家之乐”。三国时,马钧做“水转百戏”,已是半自动化了。能表演各种技艺,并“变巧百端”。唐代木偶的制作、表演技巧和应用都有长足的提高。新疆唐墓中发掘的木偶,彩绘精细,栩栩如生。宋代是我国木偶戏的繁荣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木偶戏,有悬丝、杖头、药法、水、肉等傀儡戏。元以后,随着元杂剧、南戏、传奇与地方戏曲的蓬勃发展,木偶戏遍及国中。根据木偶的形制与操纵技巧,一般又分为: 1.布袋木偶。也叫手托傀儡。形制较小,由艺人用手伸进布袋里操纵木偶的动作。以福建的布袋最著名。他如北京的耍苟利子、江西南昌的被窝戏与流行各地的扁担戏,都属此种类型。2.提线木偶。形制较大,约一尺高。偶人的各个关节均用线联缀,可以自由活动。由演员在空中提线操纵,舞台动作细致真切。以福建泉州、龙岩和陕西合阳为最著名。3.杖头木偶。 ☚ 傀儡戏 影戏 ☛ 木偶剧 木偶剧mu’ouju儿童戏剧剧种之一。是以儿童为对象,通过直观的木偶形象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戏剧艺术。其特点是刻木为偶,以偶作戏,夸张生动,深受儿童欢迎。它又可分为提线木偶(如福建漳州的“傀儡戏”)、指头木偶(如福建泉州的“布袋戏”)、杖头木偶(如湖南祁阳、邵阳“木偶戏”)等。其艺术特点是玩具的基础、游戏的形式与戏剧手段的综合。剧作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根据其特点选择题材,结构故事;要求主题鲜明、情节单纯、结构紧凑、对话风趣和富于动作性。此剧种善于表现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和科幻故事。演出形式灵活,最宜采用载歌载舞的方法表现。它的历史悠久,古称“窟礌子”,又称“魁礌子”,汉代后改称“傀儡戏”,木偶剧是现代的称谓。其最初见于西周。魏明帝时出现“水傀儡”表演杂技。唐代有“盘玲傀儡”、“悬丝傀儡”、“布袋傀儡”等。宋代木偶戏空前繁荣。元、明、清三代,它与地方戏曲结合,走上戏曲化道路。50年代初,中国诞生第一个国家级的中国木偶艺术剧团,接着上海、广东、湖南、四川、福建等十余个省木偶剧团相继建立,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开创了儿童木偶剧的新纪元。 ☚ 儿童歌舞剧 皮影戏 ☛ 木偶剧marionettes;puppet pla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