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朝鲜族传统伦理思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朝鲜族传统伦理思想朝鲜族历史上各种伦理思想及其道德观念的总称。中国的朝鲜族,其先民是19世纪中叶以后从朝鲜半岛迁入我国东北境内定居的朝鲜人。现有1, 920, 597人(1990年),主要聚居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东北三省。解放前,朝鲜族社会发展处于地主经济阶段,并兼有少量资本主义因素。朝鲜族传统伦理思想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它在该民族传统文化及日常生活习俗中占有重要地位。民间歌谣在该民族文化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歌谣按其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讽刺歌谣、生活世态歌谣、岁时风俗歌谣、爱情歌谣等;形式上又有节歌、通节歌、解字歌、月令歌、十进歌和问答歌等。劳动歌谣赞美了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以及奋力创业和艰苦朴素、聪明智慧的优秀品德;讽刺歌谣用寓言或隐言的方式揭露、批判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非仁义和非道德的行为;生活世态歌谣大量地反映了人民的人生态度,如《自由歌》写道:“人啊,无论是谁只要他是人,生来就应享有平等自由权,被夺了自由权,活着也同死一般,宁可不要这生命,不能不要自由权”/“被压迫的孩子快快长大,为了我们的自由勇敢地去战斗,凶残的敌人啊任你逞疯狂,革命的斗争方法武装了我们”/“心甘情愿死,此身变成自由魂,休想我们给敌人当牛又做马,被夺了自由权,活着也同死一般,宁可豁出这条命,不能失掉自由权”。这反映了人们渴望和追求自由的人生目的,以及为了获得自由宁可牺牲生命的斗争精神;岁时风俗歌谣反映了人民将礼仪礼节融于风俗习惯的道德风尚;爱情歌谣表达了男女对爱情生活纯真、坦诚、专一的优良品质。由于深受汉族儒家伦理的影响,朝鲜族妇女也遭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如民间叙事歌谣《三年聋,三年哑》描述了她们在封建道德毒害下的不幸处境和悲惨遭遇,最后悲愤地说:“十块土布,十二条裙子,浸透了泪水全烂掉。做不了啊做不了,这样的媳妇做不了!”民间传说中也同样包蕴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如《三胎星》,描写一位母亲把她的三胞胎儿子均培养成具有心灵美好、见义勇为的人格典范。当黑龙潭的雌黑龙吞噬了太阳,使整个世界变成黑暗时,极富正义感的母亲便要求她的三个儿子“人生在世,为正义而献身是堂堂正正的事情。就是死,也一定要救出太阳,没有太阳,世上的一切都无法活下去。”三胞胎兄弟即赶去同雌黑龙展开搏斗,使雌黑龙负伤后吐出太阳而死去。而黑应潭的雄黑龙虽伤未死。于是,母亲为了人类光明的永存,要求三胞胎兄弟飞到天上去永远守护太阳。三兄弟遵命而去。又如《金达莱》,通过一对青年兄妹敢于同最高统治者作斗争的故事,反映了人民不堪受压迫和剥削而英勇抗争、不受统治者财色诱惑的可贵品德。而《爱梅儿莱钟》则通过僧侣贵族与统治阶级相互串通勾结共同残害儿童的罪行,揭露了他们的凶残本性,并给以强烈的道德谴责。《年青的大力士》、《红松与人参》、《母子情深》等民间故事,在人格塑造上,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形象对比十分鲜明。传统观念中男尊女卑观念十分浓厚。认为“女子不如男子一个手指头”,女性只能从属并服务于男性。男子享有继承权,长子负有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并对遗产有最终继承权,其他儿子只有部分继承权,女子则毫无继承权。在婚姻道德上,讲究父母之命,媒约之言。凡有血亲关系的,或士庶、贵贱之间,以及与外民族间,都禁止通婚。男女婚前禁止社交,婚后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丈夫,并承担全部家务,其言行举止皆受到管束。妻子无权提出离婚,寡妇不能再嫁,否则将被视为不贞洁而受人歧视。此外,还具有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传统美德。如吃饭时,老人要单独饮食,以示优渥。父子同席时,儿子不得当着父亲的面抽烟喝酒,否则为不敬。老人或长辈外出时,全家均须鞠躬礼送。平时遇见老人,也要鞠躬问安致敬。对老人讲话必须使用尊称,平辈间说话则用“平称”。父子关系讲求父慈子孝,鄙弃不孝不敬的行为。这种尊老爱幼、父慈子孝的文明风貌,是世代遵循的道德规范,也是进行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