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朝玉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朝玉阶 朝玉阶见宋杜安世《寿域词》。《词律》卷九列杜安世所作(春色欺人拂眼清)。《词谱》卷一三列杜安世另一作(帘卷春寒小雨天),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按,“春色欺人拂眼清”一首为五十九字,上、下片句式略异,当以《词谱》为是。又,此调近《散天花》,但换头平仄不同。 ☚ 朝中措 雁后归 ☛ 朝玉阶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沈宛,词人纳兰性德的妾,婚后不久,性德即逝,被夫家遣归。 上片于写景中抒情,情景已融为一体。开篇三句写夫死经年,本来已是满腹凄惋,满心惆怅,又偏遇暮秋时节,更增添几分萧条,几分凄凉,而诗人的心境亦如暮秋的落叶般漂泊不定,冷落、萧条。“乌丝旧咏细生怜”。乌丝旧咏,指旧日的诗稿。乌丝,古时织成或画成黑格线的绢或纸。这句写诗人在冷落孤独中检点旧作,不由得忆起昔时生活的种种情景,如今已时过境迁,一种自惜自怜的情感,充溢心间。虽然情牵故国(即故园),梦缠魂绕,却终究“梦魂飞故国,不能前”,即使梦中飞回故国,也只能徘徊流连、踟蹰不前,这里有因被遣归而怨恨、因留恋而徘徊、因自重而矜持、因自爱而自怜。上片写尽了一个虽被遣却又自尊自重的女子那种不忍离去却又不能不离去,不想徘徊却又不能不徘徊,留恋又不能不割舍,欲回却又不能回的矛盾、犹豫、徬徨、苦恼,说不尽的情牵意惹,道不完的凄苦哀怨,表现了一个历经磨难又多愁善感的女子,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嗟叹。 下片变自惜自怜为无限幽怨,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把自己对故园的留恋之情变得更为炽烈,而对被遣归的怨恨亦隐含其中。“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啼鹃,即杜鹃。古代传说,杜宇本为周末蜀国帝王,号望帝。失国死后,化为杜鹃,面向故国悲鸣,啼而泣血。诗人怀恋故园情切,怨恨让自己失去故园的夫家人,诉说不尽的愤恨纵然如杜鹃啼血那样悲切、深沉,也只有枉然,已被遣的不幸命运,终究是无法改变的了。“枝分连理绝姻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由自己的不幸遭遇,想到世上不知有多少夫妻恩断义绝,由自己的独守空闺,想到世上不知有多少不幸的女子也和自己一样空闺望月,悲叹着天上的月亮也和人间的聚散一样多缺而少圆。 这首词属“闺怨”一类,抒写不幸者内心苦闷,细微而又真切。诗中通过对“故国”即故园的留恋,含而不露地谴责了无情者。上片景中融情,旨在表明诗人对所失去的一切都不能忘情。下片抒情,情真意切,由自己的不幸而推及他人的“枝分连理绝姻缘”,使这首词更具有浓郁的感人力量,表现了女诗人感情的细腻和心地的善良。 朝玉阶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有人推测沈宛婚后可能“被遗弃”,这首词和前一首《菩萨蛮·忆旧》,“写她被休弃后的痛苦生活和心情” (夏承焘等《金元明清词选》)。然而细揣词意“休弃”说值得商榷,词似与婚前在故乡的一桩恋爱有关:因为已婚而且远嫁,所以从此连理无望“绝姻缘”,啼鹃血泪“亦徒然”。这段感情自然无法说与人。“心事和谁说”?唯有偷沾泪水,托付红笺。 据词题,“秋月”是叩动女词人敏感心弦的媒介物,自应描摹秋月或月色开篇,词却荡开一笔,绕过月亮写眼下时令:“惆怅凄凄秋暮天”,一种愁惨而凄厉的氛围顿时笼罩全篇。接下正面说出心头感慨:“萧条离别后,已经年。” “萧条离别,是回忆,“已经年”指时间,一个迂回,自然地把过去和现在、“离别”与“秋暮天”挽合拢来。于是,“秋暮天”的惆怅凄凄”就可以理解了。原来,眼前的这个“秋暮天”。与它心头的去年秋暮天——离别时刻相关联,无怪乎她一见“秋月”,首先感到是“惆怅凄凄”的钻心秋凉。这样写,突出了女词人对离别的痛苦感受,着力刻划了人物心态。词中“离别”是指远嫁入京,离开吴兴,诀别情人。这场离别,对女词人来说,感情上不啻生离死别。离别场面如何,是长亭折柳,车轿上道?还是仓促辞亲,扁舟夜发?伊人知道还是不知道?具体已无从窥见,词只冠以“萧条”二字,想来定是云漫风萧,黯然销魂的。词人心头蒙上一层永恒的阴影,那离别日子她至死也难忘怀,凄楚掐算,已整整一年。“已经年”三字,字字千钧。她灵魂一年三百六十天的痛苦挣扎,词人没写,但读者能清楚地从潜台词中读见。头三句交代事体,而时令、景物、心情、时间诸多因素都已隐括内中,笔法省净。第四句写检索旧咏,重温旧梦。“乌丝”,乌丝栏的简称,谓在纸上或绢上用墨画成的竖线界格。“乌丝旧咏”指旧日手书的诗词稿,大约是与情人私下咏唱的作品,说明他们是两心相知者。“细生怜”指展读之际,凄凉心中悄悄生发的一缕温馨怜情。旧咏难释手,故情难忘却,词人的梦魂长了翅膀,夜夜总是执拗地飞往故国。然而旧梦可温,旧情已不可续,临近苕溪天目,又止步“不能前”,可谓“前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吴文英《唐多令》词)末句心头一个冷激,感情又浸入“惆怅凄凄”之中。 上片写别后苦忆,下片直抒心头“幽怨”。词人连设两个比喻,把抽象的情怀外化为具体的物象,造成鲜明感人的意境;随即又框以否定的句式,将它击打得粉碎,一挽一激,扬抑并用,掀起力度强大的感情波澜,尽情宣泄了心头的悲愤。“幽怨类啼鹃”是明喻。啼鹃指杜鹃,相传蜀王杜宇魂化杜鹃,鸣声悲哀,“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禽经·杜鹃》)。又传:“人言此鸟,啼至血出乃止。”(《本草纲目》),此即下句“多血泪”所本。“连理枝”是暗喻。“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词表现了一种痴情善良的向往和企求。“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总教……亦徒然”的让步句式,一退一进,一挤一压,轻而易举地抹去了女词人的“血泪”努力。“枝分连理(即 ‘连理枝分,的倒装)绝姻缘,”一个“分”,一个“绝”,以无情的铁定事实,残酷地扼杀了 “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牛希济《生查子》词)的美好愿望。在这无望、绝望的句子后面,读者静听到是女词人心头的血泪潸潸,“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歌呜咽。至此,感情的迸发已到沸点。然而,怨也好,恨也好,在封建社会中,象沈宛这样一个弱女子,在冷酷的现实面前终究是无可奈何的。无奈之余,词人移步窗前,释情于景:“独窥天上月。几回圆?”“几回圆”,是圆了许多回的意思。观景也难消恨,反而勾起情思: 自从离别至今,一年中明月已圆十二回; 今晚又是月圆之夜。天上月“圆”而闺中人“独”,月长“圆”而人久“独”。对比之下,溢出一片无限的怅惘情思,歇拍以月作结,正式挑明“秋月有感”的题目,手法独异,点醒全篇。并勾勒了一幅“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辛弃疾《贺新郎》词)的画面意境,旨意深厚,颇耐寻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