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婆婆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婆婆纳 【名称出处】:《救荒本草》 【概况】: 异名 脾寒草(上海),卵子草、双铜锤、双肾草(甘肃、四川),石补钉、桑骨子(《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婆婆纳的全草。 原植物 婆婆纳Veronica didyma Tenore 历史 《救荒本草》载:“婆婆纳生田野中,苗塌地生,叶最小,如小面花黡儿,状类初生菊花芽,叶又团边,微花如云头样。”此据《植物名实图考》引。据《新华本草纲要》考证,所述与本种相似。 形态 多年生草本,多铺散性分枝,匍匐地面或斜升,有长柔毛,高10~25cm。单叶对生,2~4对,具3~6mm的短柄;叶片心形至卵形,长5~10mm,宽6~7mm,每边有2~4个深刻的锯齿,两面被白色长柔毛。总状花序很长;苞片叶状,下部的对生或全部互生;花梗比苞片略短;花萼4深裂,裂片卵形,顶端急尖,果期稍增大,长达5mm,3出脉,疏被短硬毛;花冠具很短的筒部,淡紫色、蓝色、粉红色或白色,直径4~8mm,裂片圆形至卵形;雄蕊2,比花冠裂片短。蒴果近于肾形稍扁,密被短毛并在脊处混有腺毛,略短于花萼,宽4~5mm,先端内凹,凹口成直角,中央有纵沟,裂片顶端圆,脉不明显,宿存的花柱与凹口齐或略过之。 种子船形深凹,背面具波状纵皱纹,长约1.5mm。 花果期3~10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2265页.4701条图) 生境与分布 生于荒地、草坡、地边、田埂。分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及西南各地。 。【生药】: 采集 3~4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化学】: 含甘露醇0.4%。 参考文献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24 【药性】: 性味 ❶ 《新华本草纲要》:“淡,凉。” 功效 凉血止血,理气止痛。 主治 ❶ 《新华本草纲要》:“治吐血,疝气,睾丸炎,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饮。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疝痛:婆婆纳15g,野鸦椿子9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