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望江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望江南

望江南

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白居易尝依其调作词,词中有“江南好”、“能不忆江南”句,遂更名《江南好》、《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有单调、双调两体。在唐为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入宋始作双调,五十四字,上下阕各三平韵。又曲牌名。亦作《归塞北》。北曲入大石角只曲、套曲、合套,又入小石角或高大石角套曲,字句格律与词牌同。其末二句不同者为增字格,起句稍异者为换头体,可以增加衬字。南曲用作引子,见《九宫正始》。参见“常用词谱”类。

☚ 章台柳   渔歌子 ☛

望江南

望江南

又一体

☚ 潇湘神   渔歌子 ☛
望江南

望江南

即《忆江南》。据段安节《乐府杂录》,王灼《碧鸡漫志》,郭茂倩《乐府诗集》,《望江南》之名早期较《忆江南》更为多见,《词谱》以温庭筠词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而得名,当非。又,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南宋绍兴中,杭都酒肆中,有道人携乌衣椎髻女子,买斗酒独饮,女子歌以侑之。歌词非人世语。或记之,以问一道士。道士曰:‘此赤城韩夫人作《法驾导引》也。乌衣女子盖龙云。’其词曰……此辞即法曲之腔。文士好奇,故神其事以传尔。岂有灵仙而反取开元人间之腔乎?”又,《教坊记》有《望江南》曲名,王国维据以辨《望江南》不始于李德裕。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后记》以盛唐时已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仅首句衬二字,馀平仄、叶韵、句法同。据以上诸说,《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开元年间,且既关法曲,又关教坊曲。参见《法曲献仙音》、《法驾导引》、《忆江南》条。

☚ 望江东   望江怨 ☛

望江南

 娘子面,硙了又重磨。昨来忙蓦行车少,盖缘停畔迸麸多,所以不来过。
 这首歌辞在历代文人校注中,有不同的注释。如有的认为 “迸麸”为“姘夫”的别字或隐指,非要寻出男女私情不可,这未免过于牵强附会。其实,“硙” (wei畏),破谷出米的意思。“磨”,石磨。“行车”,唐代磨米,除以手运磨外,尚引水力,鼓轮转磨,谓之“行车”。这样,全辞的意思是:面坊女工磨面,破谷出米后还要将其磨成面粉。昨日虽忙,引水转磨行车却少,原因是磨旁迸出的麸子太多塞住了。最后一句 “所以不来过”与上句 “行车”相呼应,指 “来往车辆”,对面坊来说,是说来往购买米面的人就不来了。
 那么,这首歌辞的意义,便不言自明了。它绝不是写妓情艳事的,而是当时下层劳动妇女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劳动妇女磨面时唱的歌子。
 从艺术手法上看,通篇用的是白描手法,十分简练地叙说面坊女工累而无功的前因后果。用词造句极为浅白易懂,绝无突兀曲折之笔。
 此辞题材是写实的,写下层劳动人民艰苦生活,并非空洞无物之作,这类诗辞,在中国诗歌史上是有极悠久的传统的,远如《诗经》中的 《伐檀》,当时如李绅《锄禾》等等。对劳动和艰苦生活的真实描写,不是为了愉情而是为知意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下层劳动者的同情。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那些不事稼穑的所谓上层人士的一个有力的讽刺与批判。其次,其语言朴实无华,至真至拙,与其所描写内容是相辅相承的,是其诗,是其意,是其语,相融无间,浑然天成。

古典文学作品《望江南》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2],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1]《望江南》,《忆江南》的又名。这首词的第二句是六个字,较《词谱》定为正格的白居易《忆江南》词,多一个字。这一句中的“似”字,可能是衬字,也可能是衍文,可以说,在唐代,词的格式尚未完全规范化。
 [2]更阑:更残、更尽,犹夜阑。
 
 这首民间词写思妇望月怀人。她对月思远,在月下直站到更残夜尽、晓风吹凉,还在希望风云散,让明月照见心上人的踪影。“负心人”一词是爱?是恨? 当是由爱生恨,恨他还不回来。那么,这还是爱极而产生的牵挂和相思。

古代民歌《望江南》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龙沙塞,路远隔恩波。每恨诸番生留滞,只缘当路寇仇多,抱屈争奈何。皇恩溥,圣泽遍天涯。大朝宣差中外使,今因绝塞暂经过,路远合通和。
 此词与前面的 《菩萨蛮》、《定西番》等,皆属遣使题材的边塞之作。
 朝廷遣使西来,自汉已有之。自张骞出使西域,经班超、班固等,未有断绝,至唐更盛。因当时西域诸蕃兵威益盛,屡犯边境,唐中后叶,国势日衰,兵祸犹甚。遣使抚安,从政治与军事角度来看,便显得更为重要了。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汉族朝廷遣使至西域,与诸少数民族接触联系,实是有着极深远的促进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在这里就不多言了。于是乎,这类题材的诗词作品便自然有很多,而敦煌曲词中便占了多数,实在是极宝贵极难得的文化遗产。
 据《敦煌歌辞总编》所述,此词“所具本事,重在唐室之西遣使节已近边陲,而受寇阻,幸获沙州援纳,乃兴歌泳,以奖其通和,表其忠义。据此以求,在 《张义潮变文》中即有其事”。看来所讲并非虚言。
 “龙沙”,本指塞外,如《后汉书》中曾有赞班超出使西域之言,其中有:“咫尺龙沙”句。在此词里是指沙州。
 从前面几首词,如《望江南·敦煌郡》、《浣溪沙·合郡人心》、《菩萨蛮·敦煌将》、《定西蕃》等词意来看,此词所述之情境亦差不多相同。言诸蕃进犯,屡陷河西数州,致使敦煌沙州与朝廷之通道隔绝,故有“路远隔恩波”语。“每恨诸番生留滞,只缘当路寇仇多”,是言远使西来,历遍艰险坎坷,诸番见了,屡有阻滞,而一路上的强盗草寇又实在是多如牛毛,不免又生险阻。“抱屈争奈何”,句中 “争”作 “怎”解,抱恨怀屈,难达王命,又奈何得了谁呢?
 所幸皇恩浩荡,该赖于此。天子之恩泽遍及天涯,这里当然也不能例外。大唐遣使来此,虽遭阻滞,幸有我大唐治下的沙州军民迎纳,化干戈为玉帛,不胜喜幸。茫茫绝塞,终于得以通过。“通和”为当时习用语。道路虽远,大义未绝,共称通和,嘉勉忠义,共沐国恩,实是正理。
 沙边远域,路隔难通,遣使西去,自要历一番艰难险阻。此词虽未道出西域的荒凉闭塞,道路难行,却从另一角度说出了行路的不易:诸番留滞、草寇劫掠。看来乱世当差,着实不是那么容易的。
 此词发乎真情,止乎礼仪。格律对仗虽不算十分工整,却也极敦厚沉实,绝无唐突轻托之意。上阙言路途多艰,寥寥数语,道尽辛酸。下阙笔锋陡转,言终遇迫纳,绝塞得过,欢愉之情跃于纸上,与上阙恰成鲜明对比。由是,在结构上一悲一喜,一张一弛,相得益彰,颇得章法。用语平实洗练,虽显不出什么大家手笔,但因是真情实感,发自内心,故更切合实际,尽抒胸臆,实在是首成功之作。

历代诗词精品之《望江南》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无名氏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这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一首民间“怨妇词”。仅仅指出“怨”意不够,还须体味词中含蕴的那一份痴情,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二句写景而兼比兴。它有两重象征意味。首先,对于失恋(或被弃)的女主人公,那一轮灿烂耀眼如银的团𪢲明月,会勾起美好的往日之记忆。也许过去正是在这同一明月之下,她与那位男子缔约,相好来着。然而曾几何时,这段爱情就因为对方的负心而产生了危机。所以,这一轮圆月又有反衬人的离分,即象征爱情危机的作用。
 从这两句到下两句中有个跳跃,形成一处空白,这就是夜阑天变,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有下文呼风驱散“月边云”之语。词中女子似未觉到风起正是天变云生的征兆,反而寄厚望于风,求它“与奴吹散月边云”,痴态可掬。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急于让明月“照见负心人”。然而“照见”又如何,却不更说,意极含混,却能启发读者寻思。也许是想借明月之光对不忠实者昭示鉴戒?也许是希望他良心发现?也许是希望他在这一时刻即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总之是未能忘情之语,痴之至也。否则,“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卫风·氓》),“不干就不干,不干撕照片”,来个“一刀两断”岂不干脆。“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即使骂对方为“负心人”,也未必是决绝语,反而见出自己的未能忘情。否则,直斥为“氓”,多少冷淡。
 可见此词之妙,全在将俗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作了艺术的表现,且写得很有特色。韦庄词写女子相思情痴云:“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思帝乡》)也许此词女主人公当初与那人结好,正是出于自由之意志,故即使出现了被无情而弃的情况,亦不能翻然悔悟,以至“为伊消得人憔悴”也。
 此词表现手法之妙,在于将恋爱变故情事与一个风云变幻的月夜密合,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浑然一体。而口语化的语言,又为词作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情致。

古代民歌《望江南》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边塞苦,圣上合闻声。背蕃归汉经数岁,当闻大国作长城,金榜有嘉名。太傅化,永保更延龄。每抱沉机扶社稷,一人有庆万家荣,早愿拜龙旌。
 这首歌辞咏敦煌人民起义归唐之事。据考证,是属于归义军张氏时代。任半塘在《敦煌歌辞总编》中谈到此辞背景时说: “辞讬瓜沙之三军百姓,代诉义潮对唐室之悃诚。始称义潮领导西陲,拨乱反正,捍卫有年,地方颇历艰苦,而唐室未能加恤;既示献州之初,已蒙金榜酬勳于前,何尚不能推信心腹?晋爵是虚,羁縻是实,‘归阙’处置,毋乃寡恩。终望荣秩久长,机权契合,则趋朝拜伏,恩系万家,亦固所愿耳。——如此复杂心情,惟义潮归阙之际能有。”
 “边塞”这里指敦煌一带。敦煌一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于唐时国家外围,若此地把持得好,那么,当有外侵时,它便像长城一样,天然屏障般阻止侵入,所以唐室十分重视敦煌一带地情民情,以安抚为主,稳定人心。敦煌人也一心一意对于大唐,所以屡立战功,得到皇帝的嘉奖。上片便写皇帝深知敦煌一带疾苦,敦煌将领捍卫边塞有功,给予褒奖。
 下片写敦煌将领对唐室的忠心耿耿,一心不二,“太傅”是古代官职名,“三公”之制,汉曰司徒,周曰太傅。也许是敦煌将领的造化,运气与福分十足,他永远保持着官职。将领虽身居边塞,但一心想为大唐社稷立下功勋,他总是怀抱潜在的愿望辅佐国家,他知道,一个人得到赏识,整个敦煌的万家百姓也会觉得光荣,那么早早晚晚会得到皇帝的赐职。“龙旌”是绘有龙图的旌旗。唐时有这样制度,大将受命,赐旌,以专赏;赐节,以专杀。这里指敦煌将领晋升为检校太傅。
 此辞在艺术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语言平白质朴,可蕴味不足,不能给欣赏者留下长久的回味。但是其中所表现出的情绪与基调都异常高昂,“有嘉名”、“扶社稷”、“万家荣”、“拜龙旌”,敦煌将领信心百倍地获此殊荣,实在是可嘉可贺。

古代爱情诗词《》望江南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
 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俗话中的“痴心女子负心汉”,可能是多少代弃妇以血泪凝成的痛苦总结。《诗经·卫风》中有《氓》一首,就是周代的弃妇诗。女主人公痛定思痛,以过来人的身分告诫青年女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无与士耽”是反思后所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信誓旦旦”者轻信的深刻自省。无独有偶,在唐代民间文学的敦煌曲子词中,也有《望江南》这样一首弃妇之词。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以“一团银”形容月亮,可见正当满月,圆圆的明月本应是团圆的象征,但由于负心人已去,如银的圆月实又反映出人生的缺憾,这一起兴颇见高明。而且,月亮是那样光明,清辉又那样纯净,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如同这无暇的明月,这里的开头遥应结尾的“照见负心人”,可见在暗中有纯洁与卑污的对比,以此为背景,以月起兴实又有自喻之意。
 遥望明月,思绪万千,不知不觉间,已是夜久更阑之时,风儿渐紧,吹送云团,竟将明月遮掩。女主人公寄望于夜风,企求它“为奴吹散月边云”,为什么呢? 因为心中有难以压抑的幽怨,所以她希望浮云被风吹散,让月儿重现莹洁的光辉,去照见那个负心的男子。她祈求夜风吹去月边之云,似乎并未想到这云正是风儿吹送来的,她希望月亮复明,是为了“照见负心人”。风吹云去,月亮再明,风、云、月三者是这样的关系,而“照见负心人”是否就是结果呢? 在祈求风、月的憨态中,似乎还可以窥见痴情未泯的色彩。《古诗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二语,古人的笺释多从政教中心论出发,释前句为邪臣蔽贤似浮云障日,但此诗实为思妇之辞,故“浮云”实是设想“游子”另有新欢之意,因有新欢,故不顾返。以古诗“浮云”之喻,对照词中“月边云”之拟,其义可明。所以“吹散月边云”,可以理解为去其邪思,进而“照见负心人”的潜台词则是发见其良知,再反观“一团银”的圆月,其深层义怕是可以落实到希望关系复圆之上了。
 这样理解是否因袭“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传统? 是否曲解了女主人公的斗争性呢?试看汉乐府中最见决绝之意的《有所思》,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当诗中女主人公“闻君有他心”时,准备将送给对方的珍贵礼物“拉杂摧烧之”,还要“当风扬其灰”,下决心“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但念及当初幽会情景,又觉得难以决断。再联系同是敦煌曲子词,同是《望江南》的“莫攀我”一首,也只见怨艾之情。并非只因是民歌就可消尽“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色彩,也并非只有东方女性才对负心人心存希冀! 妇女的地位取决于经济基础,性格的超越并不能取代时代的超越。
 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此词将情事与环境结合得极为熨贴,使“内情”与“外物”相互生发,渗透着“命风月”、“共忧乐”的精神,在质朴之中极见真淳。

望江南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题 解】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这是一首闺怨词,抒写思妇登楼远眺,望夫归来而最终失望痛苦的无限惆怅之情。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本首词截取生活中“倚楼凝望”这个侧面,勾画出一位形神兼备的思妇形象。全词未着一个“思”字,但通过清新自然的景物白描已将思妇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语言不事雕琢,结构疏朗连贯,情思幽渺悠长,别具神韵。“斜晖脉脉水悠悠”成为后人争相引用的名句。


古诗词《望江南》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春不见,孤负可怜春。淡柳锁愁烟漠漠,小阑扶 恨水粼粼,往事已成尘。

人不见,孤负可怜 人。花下又逢三月雨,梦中犹隔一条云,风露夜 纷纷。

 

陈锐, 字伯弢, 号袌碧, 湖南武 陵人。前人称他的词“格高律细”, “沉着冲淡,一洗铅华靡丽之习; 无 矜炼之迹可寻,却无一字不矜炼”, 著有《袌碧斋词》。 这首《望江南》 为该集第一首,也确实可说是他的冠 冕之作。

《望江南》,原为单调二十七 字,五句三平韵,宋后始用双调。陈 锐此篇即为双调。词人利用双调上下 片全同的格式巧为构思,以一字之 易,而使所写对象变化,由“春”写 到“人”,又使前后贯然一气,脉连 血通。上片写“春不见” 。“春不 见”乃“不见春”的意思。春临大 地,随处可见,为什么又“不见春” 了呢?作者意为友人或情人离别了, 他看不到这里的春光,这就辜负了这 儿的春色。孤负,即辜负。“孤负可 怜春”,徒有美好春景得不到属意的 人的观赏,使人感到可叹。往年春 天,和友人一道漫游、观赏,柳丝袅 袅,烟霭蒙蒙,春美人也美,情浓春 意浓。如今人已去,剩下一个人看春 光,只觉得“淡柳锁愁烟漠漠,小阑 扶恨水粼粼”,独自凭栏,那新柳春 水便都供愁献恨,当年的欢乐消于柳 烟之中,付于流水之上,“往事已成 尘”。下片写“人不见”。“人不 见”也是“不见人”的倒装。“孤负 可怜人”的“人”即为作者自叙。别 离之后,看不到友人了,可叹自己孤 身只影,想着去岁花前相伴行,往年 月下吐衷情,如今“花下又逢三月 雨,梦中犹隔一条云”,雨横风狂, 落英遍地,一片狼藉之状; 要想梦中 相会,聊以安慰,也被滞云阻断,友 人不得入梦境。愁人恨夜长,夜里风 露纷纷,春寒袭人,更觉内心的冷 寂,上片与下片在语句的格式上一致, 而意念上则深化了。上片惆怅友人不 能在此赏春,下片哀叹个人在此伤 春。上片写早晨望景而思往事,下片 写到夜晚念旧而难入眠。上下片都有 很工整的对句。上片的以骈对,尤以 “烟漠漠”对“水粼粼”的叠字见功 力,下片则以流水对,巧取数字相对 见情趣。总之,这首词句工字炼,境 清情郁,洗铅华靡丽之习,得沉着冲 淡之美。


古代民歌《望江南》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曹公德,为国拓西关。六戎尽来作百姓,压坛河陇定羌浑,雄名远近闻。尽忠孝,向主立殊勋。靖难论兵扶社稷,恒将筹略定妖氛,愿万载作人君。
 这是一首歌功颂德的歌辞,写出曹公,即曹议金平定边界之乱,使百姓安居乐业,因而深受拥戴的事。
 曹公,据 《册府元龟》记载: “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五月,以权知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守沙州长使,御史大夫、上柱国,曹议金为简较司空、守瓜州刺史,充归义军节度瓜沙等观察,处置管内营田,押蕃落等使。”这一段记载,交代出本歌辞歌颂主人公的背景。
 歌辞的第一句就点出主人公曹议金,非常圣德贤明,他被后唐庄宗加封为拓西大王以后,担负着镇守和治理边关的重任。“六戎尽来作百姓,压坛河陇定羌浑,雄名远近闻。”这一句写出曹议金治边有方,他充分行使节度使的权力,励精图治,在他镇守的河西、陇右,人民安居乐业,百业兴旺,就连一直侵扰的羌族与吐谷浑族等这些少数民族都被他平定。这使他的威名远近闻名,六戎的百姓都愿意到他治理的地方生活,愿意成为他的子民。六戎,指吐蕃、回纥、吐谷浑、室韦、党项、羌等六个蕃部。
 通过上片的描写,使我们认识曹公为官一方,造福于民,确实功绩卓著,可以说像他那样贤臣,在边境那样险恶并且错综复杂的地方,能使百姓拥戴,确实很难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了些好事的人,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而那些鱼肉百姓,骑在人们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历来为人民所不齿。
 “尽忠孝,向主立殊勋。”这里宣传的是一种“忠君爱国”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所谓“功高不能盖主”,就是说作臣的功劳再大,也不要超过皇上,否则就可能就被认为有谋反之心,这样是要招杀身之祸的。因此,从这句里,也体现出曹议金的功名思想很重,他苦心治理边境一方面造福百姓,但另一方面他是为了讨好皇帝,能够得到更大官职的策封,所以这首歌辞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曹公这个人物性格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在封建制度下是难免的。最后一句写曹公平定叛乱,主张用军事力量治理国家,消除祸乱,这种富国强兵的理论对于巩固政权,戍边保国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封建的最高统治者,热衷于声色犬马,真正以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的有几人呢?
 歌辞的最后一句“愿万载作人君”,是希望曹议金能永远作西陲民众之主,这充分说明百姓对曹议金的信任拥戴和一片深情,这种写法意义深远,富有历史意义。

古代爱情诗词《》望江南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
 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是一首描写闺情的词,是温庭筠的代表作之一。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望江南”等。
 开头二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写思妇倚楼望夫。梳妆盥洗,看似女子日常所为,但这里却颇有深意。古语云:“女为悦己者容。”思妇想象丈夫要回来,故刻意梳妆打扮,这寻常的下意识动作,把她对丈夫那期望、挚爱的一腔深情刻画得细致入微。“独”字,写出她空闺寂寞的孤单处境;“倚”,随意斜靠,反映出思妇百无聊赖、愁闷倦怠的心态。“望江楼”,表明地点,又展现出一片江流,境界顿然开阔。思妇期待丈夫,梳妆打扮,倚楼望江,她似乎满怀希望,又若有所失。画面简单,而意境深远,情意无限。
 江面上,她看到什么呢?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浩浩江面,千帆往来,多少人离家而去,又多少人远道来归。这其中是否有一只船能载着丈夫回来?每一只船驶来,都会给她带来希望,带来欢欣。可是船儿总是匆匆而过,留给她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悲伤。“千帆”与“皆不是”,不但点明她眺望时间之久、目光之专注和希望的落空,还隐含着她多少次在希望而失望,欢欣而悲伤的不断折磨中的起伏心情。这情景远远比江上不见一帆所带来的失望痛苦,更深刻更折磨人。“尽”与“皆”二字更把失望强化到绝望的境地,同时也暗示时日已尽、暮色将临了。这时,在思妇依恋的目光中,只是落日的斜晖和浩渺的江水。日落江空,是实景,表明天色已晚,与前句的“尽”、“皆”照应;可是在思妇看来,景中更有情。斜晖似乎理解人的心情,它含情脉脉,依恋着江面,久久不忍离去;江水浩渺无边,悠悠不尽,似乎也在诉说着悠悠不尽的情思与隐恨;同时,斜晖与江流还构成苍茫空廓、惨淡凄迷的意境,给人带来沉重的失落与悲凉。这种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不但使画面清丽、色彩鲜明,更形成浓郁的抒情气氛。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思妇终于感到了绝望的痛苦。“肠断白蘋洲”,痛苦中她回忆起当初与丈夫分别的情景。白蘋洲,长满白蘋的小洲,在古诗词中常用以指代亲友分别的地方,并非本诗实景。人越是失望、痛苦,就越是容易回忆当初。当初夫妻依依惜别,情意绵绵的情景,如在目前。可是它并没有带来甜蜜,反而令人心碎肠断! 她是在痛悔当年? 还是在诅咒命运?还是要寻找那失落的梦? 这虚幻的情景中那浓浓的情与现实处境中那深深的恨,二者构成极为鲜明的色调反差,所揭示的断肠之意,尤见丰富深刻。“肠断”是感情的巅峰,而全词也就在这巅峰处结束,铿锵有力,余音绕梁。
 温词素以秾丽华艳、香红翠软著称。本篇却别具机杼,一洗铅华。全词意境开阔幽远,色调清丽淡雅,感情深切真挚,毫无秾艳香软之态,令人耳目一新,十分难得。同时,作者准确把握人物动态、景物与感情的内在联系,在画面的流动中真切细腻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感情变化的过程,写得风流蕴藉,一往情深。

古代民歌《望江南》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台上月,一片玉无瑕。迤逦看归西海去,横云出来不敢遮,叆叇绕天涯。
 这首歌辞是写月夜美景,宁静而高远,令人赏心悦目。
 此辞是以五梁台为观察视角来写月景。“五梁”应当是“五凉”,即指瓜沙之域。张九龄《益州长史叔置酒宴别序》: “前拜小司马,兼拥旄于五凉。”《归义军节度左都押衙安怀恩并百姓上表》云:“臣闻五凉旧地,昔日汉家之疆,……地邻戎虏,……境接临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五凉地势之概况。五凉地区居于汉家边疆,和少数民族接壤,此地比较开阔,一览无余,因此月夜赏景,别有一番风味。
 “台上月,一片玉无瑕”,是说从五凉台上赏月,那月亮格外明朗清晰,像玉一样洁净,没有任何瑕疵。瓜沙地带气候很好,因而月亮也显得格外明亮,似光芒四射,是一片如玉洁净的世界。这一句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高空月照的画面。辞作者怀着无限欣赏的目光去看月,写出了令欣赏者也进入欣赏状态的语句,而这一句又提供了一幅画面,为作者和欣赏者重新欣赏。月如玉,景如玉,作者与欣赏者的心如玉,有这样的欣赏者,才会有这样的月景,有这样的月景,使这样的欣赏者心中更加坦荡自然,似有一种找到自我的自豪感和亲切感。
 “迤逦看归西海去”,是说赏月的时间很长,从月在中天到月归西海,一路曲曲折折地看,却兴致未减。这时,月由高至远,欣赏者的视角也随之改变,并逐渐变得开阔起来。起初是月在视野范围之内,此时月同西海一同跳入眼帘。月归西海,我们几乎分不清哪里是月的天空,天与海已融为一体,天中含着海,海里浸着天。所以说,这一句又给我们提供一幅富有哲理意味的画面: 月归西海。
 “横云出来不敢遮,叆叇绕天涯”是说月归西海之时, 云雾缭绕, 但因月如玉洁净,云雾似不忍破坏此美景,所以它们没有遮住月亮而是围绕在天涯边,陪衬着明朗清晰的月亮,使月亮尽显光华,尽现美景。云雾似亦知作者与欣赏者的心理,不去夺人之美,使其赏到月归入西海为止。这两句再次为我们描绘一幅画面: 云绕天涯。
 每一幅彩画面都是围绕月亮所设置所描绘的,若没有月,它们便失去意义,不会打动作者及欣赏者。作者把辞与画有机融会,使我们看到辞中的画,也欣赏到画中的辞。此辞虽寥寥几语,但字字千金,欣赏者从中可以领略到景与画的独特韵味,得到审美的愉悦。

《望江南》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 悠悠。肠断白洲。

 

【注释】罢:结束。帆(fān):船篷。代指船。晖(huī):太阳的光芒。脉脉 (mòmò):含情凝视的样子。(pín):一种生在浅水中的植物。夏季开白 花。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大意】天边刚露出一丝鱼肚白,那美丽的少妇匆匆梳洗打扮完毕,便独自倚 在高高的望江楼的栏杆上,焦急地眺望着远处的江面。宽阔的江上白帆 似云,从楼前顺流而下,却偏偏没有丈夫的归舟! 已是日落时分,夕阳的 余晖仿佛也带着几分脉脉的温情,不忍离去;流水悠悠不断,恰似她满腔 的思念。她望着那开满了白花的江心小洲——他们夫妻洒泪分别的 地方,柔肠寸断!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10页.


古代爱情诗词《》望江南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
 人攀,恩爱一时间。

 《望江南》又名《梦江南》、《江南好》。相传始自唐李德裕为亡妓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这是一首敦煌词。敦煌词是清末于甘肃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五代词,多为民间作品。这首词从“曲江池”来看,可能产生于长安民间。曲江池在长安(今西安)东南边,周围约七里,有紫云楼、芙蓉苑、乐游原、杏园、慈恩寺等景观,是汉、隋、唐几朝游览胜地,王公士大夫乃至商贾庶民,莫不争趋游赏。池边柳多被游客攀折,这首词借此比喻妓女的遭际,描述被侮辱、被损害的痛苦心情,格外深切。
 词通篇以妓女的口吻述说。“莫攀我,攀我太心偏”,开言就把自己比作临池之柳,表示对攀玩者的不满。“莫樊我”是正面表示,“攀我太心偏”却是反语。试想自比池柳遭际的妓女,怎么能认为游客的“攀玩”是对她真正的偏爱呢? 所以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攀玩我吧,那样过分的偏爱我实在承受不起。这一直一曲的表述,深切地说出妓女内心的痛苦。她的痛苦是有缘由的:我好比曲江临池之柳,枝被这个人折去,又被那个人牵挽,这那是什么偏爱,不过是一时的赏玩而已。这人折,那人攀,柳树的遭遇,不正是妓女的不幸命运吗?柳枝被攀折、被损害,象征妓女被蹂躏、被侮辱。“恩爱一时间”,是真正的恩爱吗? 一时之间的“恩爱”,对妓女来说,无疑是被玩弄的同义语。在封建社会里,妇女不被当人看,妓女的命运最为悲惨。词的结句,既说出了妓女内心的痛苦经历,又表露了她对不幸命运的哀怨。
 这首词的特点是构思巧妙,以被攀折的曲江之柳比喻妓女的遭遇和痛苦,通俗贴切,鲜明生动,既容易理解和体味,又能唤起对妓女命运的同情。将妓女比作柳,有崔国辅的《少年行》:“章台折杨柳,春日路旁情。”妓女象章台柳那样被攀折,又有唐人小说《章台柳传》,内记文人韩翃寄柳氏诗:“妓女象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然而采用第一人称,用妓女的口吻,以柳自比,诉说内心的痛苦,则是这首词的独特之处。在表现手法上,有明喻,有暗喻,有直白,有反语,将具体事物的描述同象征意义融合一起,表现特定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语言流利,风格朴素,又反映了敦煌词中民间作品的特色。

古代民歌《望江南》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为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这首词写弃妇对负心人的强烈悲愤,感情真挚,言辞率直。
 第一句“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交代了弃妇痛发悲愤的时间与环境。“月”无疑是指晚上,“一团银”是指月亮。吴均《儿公山赋》“桂皎月而常团,云望空而自布。”团,即是圆。“一团银”指银盘,便是月亮,可见是满月。月圆人亦圆,才是最幸福最美满的时刻,而现在月圆人缺,无疑是最痛苦最伤感的时刻。弃妇的心如月亮般皎洁,清晰可见,她对他曾是一片赤诚,一派真意,她把所有的一切都寄托在他身上,愿与他结百年之好,可是他无情地离开了她。她纯洁如玉的心地与他污浊卑鄙的灵魂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女子大都是悲剧角色,或者无望找到自己所爱,或者找到所爱又遭抛弃。
 弃妇对月凝思,感慨万千。不知静坐了多少时辰,夜已经很深了。已是深夜,风刮得渐渐猛烈起来,可她无动于衷,仍然想她的心事。她希望那风替她吹散月亮旁边的阴云,使月亮重现一丝光明,照见离她远去的负心人。
 “照见负心人”一句,不是说弃妇对负心人还留恋至深,希望再看他一眼,留下更多的回忆,而是她怀着万分悲愤的心情,想看到离异后的他生活得如何,她在潜意识里觉得他活得不如从前,而且想通过明月透视他的心,因为他问心有愧,对她不起。这似乎是对负心人的一种心理惩罚吧?
 旧式女子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对象,她们在第二性的地位中不知跋涉了多少年,也许是社会的摧残使她们从未真正的站立起来,取得和男子一样的平等,所以她们对男子的负心只能是发自内心的痛楚,甚至还有一丝幻想,等待男子回心转意,而从未采取什么行动。本词中的弃妇态度似乎比较坚决,“照见负心人”足见她的悲愤程度,然而她也在月夜悲思、痛感自己的不幸。这里虽然写的是一个弃妇,但反映出多少弃妇的心声。
 在词中,弃妇的心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明亮的月夜,他静思慨叹自己的悲惨命运,一度陷入冥思苦想之中,回忆过去的甜蜜、现在的凄凉、未来的渺茫,不禁万分悲痛。当夜深风紧之时,弃妇的心情也起伏不已,他给她带来欢乐,最终却带来深深的痛苦,她对他爱恨交加,最后是万分的悲愤袭上心头,她也摈弃了对他的最后一丝留恋,希望月亮能照照这个负心人的心,让他羞愧得无地自容。
 在这短短的几句中,隐含着弃妇复杂的情绪变化。短小精悍,明白如话,是这首词的最大特点。外景与内情的对照也是本词的特色之一,月圆人缺是人生之一大憾事,尤其是在满月之夜,弃妇孤苦伶仃,形影相吊,更增添了几分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气氛。弃妇可怜,但弃妇自爱,她能够从被抛弃的孤苦中走出来,去审视一下抛弃她的负心人,这是弃妇的高处,也是本词的妙处。

古诗《望江南》赏析解读 - 言情赠友诗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是一首写思妇登楼远眺期盼归人的作品。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楼名 “望江”,显然是专为望江而筑。这位女主人公于平明盥洗梳妆之后即登楼望江,已见其急切之情。早起梳妆,虽是女性早间常事,但经词人于此着意写及,此举自然也是为迎迓归人而为之。其微妙深婉之心理,绵长浓密之情意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了。词人写其望江,着以“独倚”二字,其意颇丰。一个 “独”字,言其只身前往,这蕴藏着她多少不愿别人窥视的珍贵的情感和心灵的机密,读来让人品味不尽。一个 “倚”字,则惟妙惟肖地突现了她那 “定格式”的身姿情态,借此则又表现了她那痴迷专注的内心世界。我国古代诗词中写及期待情人的作品颇多。或 “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 ),急如热锅上之蚂蚁; 或 “泣涕涟涟” ( 《诗经·氓》 ) ,痛洒伤心之泪; 或由期待不至而伤心,由伤心而怨,由怨而疑,由疑而恨,以至由怨恨而赌气决绝 ( 《楚辞·九歌·湘君》 ) 。而这篇作品只摄取其终日倚楼而望的情态,虽没有上述作品中那种灵与肉剧烈的骚动不安和火辣辣的情感色彩,但透视这俨然若雕像般的倩影,却更见其感情的深沉含蓄,凝重成熟。有着烘人身心的热度。也更见其独具特色的形象和个性。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过尽千帆皆不是”,帆桅乃船上最高之物,以帆代船,又见其凝神而视、双眼欲穿,极目水天尽头之情态。天际见出一点帆影,便给女主人公焦渴的心头带来一点希望的甘露。于是心系帆桅、目随船移。帆影愈行愈近的过程,也与女主人公的心理产生着同步共振的效应,使其情感如眼前滚滚流淌的江水波涌浪起。但这片片白帆,却像有意捉弄她的感情,船到眼前,却看不到那苦苦期待的身影。用心神目光从天边迎来的帆影,给她载来的却是满船的失望。读者不难感受到她那满腹的凄苦悲伤。“过尽千帆”,无数次的希望,通统化作无数次的失望,使她终日经历着无数次心灵情感的折磨。特别是当那千帆过尽,眼前惟余夕阳斜晖映照着悠悠江水、寂静空阔,已无帆影可觅,连那缥缈的希望已不复存在之际, 其情何以堪!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词人拈取极富情感色彩的景物: 静默含情,欲语无语的斜晖,悠悠无尽的江水, 白蘋萋萋的沙洲, 渲染烘衬出主人公凄清空冷、 茫然无尽、悲苦难言的心绪。又以“肠断”二字状之,极为恰切地写出了主人公此时此际的心态意绪。 可见“肠断白蘋洲”决非词人轻易道出, 而是具有画龙点睛之意致。悲凄伤怀之中见其真情,有着撼人心旌的艺术力量。
 这篇作品紧紧围绕一个“望”字,并借助形象醒目的景物映衬,写其情态,而却能让读者感知女主人公那微妙的心态变化和强烈的情感波动以及那挚情感人的内心世界。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以绮丽见称的温词中,此辞却不事雕饰,简洁明净,含蓄蕴藉,寓情深挚而不见香丽之色气,可谓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古代民歌《望江南》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这首歌辞写出了一个妓女沦落风尘之后的悲惨生活与怨恨,寥寥数语,却充分表现出她们内心的无限悲哀与积愤,是歌妓向社会发出的控诉。
 自古以来,妓女备受欺凌蹂躏。这些在生活最底层中挣扎的妓女,她们也曾有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曾想摆脱“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的生活,然而他们一次次努力挣扎都失败了,一次次的创伤,一次次的失败,使她们再也经受不起感情的真实给她们带来的痛苦折磨,她们中的多数人最终麻木了,她们心灵中那些崇高的道德准则逐渐地褪色消失,因此无论是充当男人泄欲的工具,还是充当妓院老板的摇钱树,她们都感觉已经无所谓了。因此她们在遭别人白眼,忍受痛苦之时,惟一的希望就是“但愿长醉不愿醒”,然而梦毕竟是短暂的,曲罢歌尽之时,对镜而坐,又难免感慨万分。“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生活,对她们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这首歌辞感情真诚袒露,如泣如诉,短短的几句话,就把风尘中的歌妓的凄苦生活尽情宣泄出来,可见作者捕捉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片断功力颇深。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生活并不都是艺术,高度典型化的生活才是艺术,这首歌辞正是遵循这样的艺术原则,通过一个歌妓沦落之怨,诉出千千万万被侮辱被损害妓女的心声。
 这首歌辞语言通俗明快,清新流畅,一点都没有雕琢之痕,完全是生活中口耳相诵之言,然而正是这些常听常见的句辞,真真切切写出了生活的真实,达到了艺术的真实美,这是创作中很难达到的境界。
 这首歌辞的创作,对宋代以后民间歌辞的创作有重要的影响。宋朝杨湜在 《古今词语》中有一首 《望江南》中写道: “这癡騃,休恁泪涟涟。他是霸陵桥畔柳,千人攀了到君攀,刚甚别离难!”这首《望江南》与本文所谈 《望江南》虽出自不同作者手笔,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词《望江南》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江南柳,三月暗秦淮。玉辇不归歌舞散,莺花犹绕凤凰台。残照独徘徊。

南明唐王隆武二年(1646),清军攻破福州,执唐王,这个一度坚持抗清的南明政权灭亡了。唐王朝廷里的臣子有的降清,有的殉国。御史蒋平阶则改换姓名,穿上道士服装,到处飘荡。数年之后的一个春天,他来到南京,写下了这首《望江南》。

南京是明王朝开国时的国都,也是明太祖的陵墓所在地。永乐以后虽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保留着一套政府机构。而且,南明的第一个皇帝福王也即位于此。所以,在诗人心目中,南京正是故国的京城。而今江山易主,词人作为遗民来到此地,心中怎能不感慨万千呢?

三月的江南,春色正浓。诗人信步来到秦淮河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河边的杨柳,所以此词一开头说:“江南柳,三月暗秦淮。”这个“暗”字一语双关,它一方面写出了柳树之繁茂浓密,另一方面又反映了词人心境的暗淡无光。我们知道,在明亡以前,秦淮河是著名的繁华之地,是文人墨客狎妓吟诗、流连忘返的地方。而今繁华已随同故国一起消逝了,剩下的只是绿树浓荫而已。此时词人心中的感受正如杜甫所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奇妙的是,眼中所见的盎然春色与心中所感的黍离之悲用一个“暗”字就统一起来了,真乃神来之笔。

接下来,诗人就从正面抒发故国之思了。“玉辇”本是皇帝乘坐的车辆,这里用来借指皇帝。当蒋平阶来到南京时,他所怀念的是雄才伟略的明太祖,还是昙花一现的福王、唐王呢?诗人没有明说,我们也毋需深究。在封建时代,皇帝是国家的象征。而当外族入主之后,人民更容易把对故国的怀念凝聚在故国之君身上。所以对诗人来说,他所怀念的实际上是故国。可是,故国已经灭亡了,繁华事去,歌舞人散,只有春风不知亡国之恨,还是一年一度地吹来。在南京的登览胜地凤凰台边,仍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一派春光。可是这春光不但不能抚慰词人的心灵,反而勾起了他的故国之思,使他惆怅,使他痛苦。他独自在那里徘徊凭吊,直至夕阳垂地,还是不忍离去!

我们知道,亡国之痛本是深哀巨痛,是宜用长歌当哭来表达的主题。可是蒋平阶却用一首仅有二十七字的小令来表达之,这就必须要惜墨如金,而词人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他一不写故宫黍离,二不写城垣残破,而是用杨柳莺花的春色来反衬人事的寂寞和心境的凄凉。词人是畏于异族统治者的淫威而不敢长歌当哭呢,还是有意用欲言又止的方式来暗示亡国之恨的难以言传呢?我们无法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首词确实成功地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故国之思。


古代民歌《望江南》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敦煌郡,四面六蕃围。生灵苦屈青天见,数年路隔失朝仪,目断望龙墀。新恩降,草木总光辉。若不远仗天威力,河湟必恐隐戎夷,早晚圣人知。
 这是一首感恩朝圣的曲辞。
 任半塘在其编著的《敦煌歌辞总编》中说:“此首作者之心理动态在因路隔而失朝才数年而已,瓜沙人心依然东 ‘望’;此次 ‘新恩’ 因间道而获临,举郡欢欣,或认 ‘天威’ 既在,瓜沙暂时尚得羁縻。今后倘再遭疏弃,则河湟西疆势必全陷,用以警惕中朝。”
 敦煌郡被六蕃围困,郡中百姓苦守待援,极是艰苦,数年经隔,差不多已失去了朝廷的消息,也失了朝拜圣廷的礼仪,只是在那里痴痴苦等,目断千里,东望长安,盼着龙恩降临。
 朝廷的旨意终于降临了,军民欢悦,连郡中草木也放了光辉。这就是这首词所反映的历史事实。
 辞中描写了敦煌郡数年艰辛困守的苦处,也道出了“新恩”降后的举郡欢愉之情,同时也对此郡的未来充满忧虑之情。辞意极是恳切,既对圣朝天子感恩戴德,又不是一味歌颂,早晚要“圣人”知晓郡中危殆,但求知晓,不可或忘。着实写出了城中兵士百姓当时喜忧交加的真实情感。
 上阙,言敦煌之危殆及城中百姓东望龙庭的焦急心情。用笔简捷,辞意恳切,意韵自然而不生硬唐突,颇有古风。另外,用词结构明白自然,毫不造作。即便是 “目断望龙墀”句因前后意思的衔接,也显得极是情真意切,而绝无 “攀龙附凤”的矫揉造作之嫌。
 下阙,笔锋陡转。“新恩降”句与上阙之尾“望龙墀”接,承上启下,使全辞起承转合,虽曲折但不突兀,倒更显得正应如此,自然而就。“草木总光辉”,寥寥数字,便状出举郡皆欢的情景,颇有大家手笔。接下来,却不一味歌功颂德,而是歌谏结合,两层意思连结得天衣无缝,既颂扬了圣朝天威,又呼吁了不可忘了敦煌的危殆,实是 “一句两得”,很是简练自然,着实可称得上敦煌曲辞中的佳构名篇。
 纵观全篇,格律工稳,温厚真切,连绵悠远,浑朴无邪,颇见些功力。而之所以没有造作生硬之感,乃在于它的一个“真”字,自是身临其境者有感而抒。就这一点来说,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整个敦煌曲词的最首要的思想上也是艺术上的成就。

古代爱情诗词《》望江南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望江南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这首词通篇歌咏蝴蝶,但又借蝶喻人。词的开端两句,叙写江南的蝴蝶,在斜阳里,一双双,接连飞舞。江南是写地点,素称江南佳丽地,唐人诗词中多有歌咏。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韦应物词则说:“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正因江南谓佳丽之地,因而成双成对的蝶群,才在斜阳之下,犹在奔忙寻花吮蜜。其深层的意思则是喻薄幸的男人。江南、斜日是实地实景,看似无意,实则另有用心。同时也为三、四句的描写作了铺垫。三、四两句采用比兴与用典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一双双蝴蝶的群象与拈花吮蜜的动作。第三句写蝴蝶的形象,美如全傅粉的何郎。何郎是曹魏时的出名美男子。要了解何郎如何美? 《世说新语·容止》记载:“何平叔(宴)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日,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蛟然。”于是“傅粉何郎”成了历史典故。这里正是用这一典故,以傅粉何郎之美喻蝴蝶之色彩美,蝴蝶翅膀上花纹图案的色彩与通体的绒毛蝶粉,已经给人以美感,然而再用傅粉何郎作比,既贴切形象,又极富情韵,爱怜之情自见。第四句写蝴蝶之行为,透视其神采和品格。作者把它比作晋时偷香的韩寿,这里又是用典作比。韩寿偷香的故事见于《世说新语·惑溺》篇与《晋书·贾充传》:“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为司空掾。充少女贾午见而悦之,使侍婢潜通音问,厚相赠结,寿逾垣与之通。午窃充御赐西域奇香赠寿。充僚属闻其香气,告于充,充乃考问女之左右,具以状对。充秘之,遂以女妻寿。”韩寿偷香遂成为男子偷情闺中女子的代言体和典故,古人则又常把女子比喻为花,以花来状女子貌美。这里作者以韩寿偷香比粉蝶寻花吮花蜜,十分贴切自然,饶有情趣。一个“爱”字,赋出粉蝶之本性,粉蝶的形神逼真。这两句用典又颇耐人寻味。粉蝶本为无情之物,寻采花蜜是其生存的本能行为,而无偷情窃香之能。启人疑窦,透出其喻人之痕迹,是写蝶抑或写人,回答是亦蝶亦人,这是咏物寄托诗词的妙处。至此我们会联想到那种油头粉面的男子,在斜阳下,奔忙着寻花问柳,与此群蝶何其相似乃尔!上片歇拍处点出蝶的本性: “天赋与轻狂”。轻狂本是用来写人轻浮放荡的行为,没有专一的爱情。这里是概括粉蝶的本性,同时又是喻人,准确而形象。天赋二字含有天赋本性实难改之意。怨恨之情代替了前面爱怜之意。于此煞住上片,浪蝶的形象与本性呼之欲出。浪子的行为与情性也蕴涵其间。
 轻狂又开启下片。下片则着重刻画其轻狂之行为。过片两句,写小雨后,于斜阳烟岚中的粉蝶形象。与上片描写不同的是,采用借代手法,着重刻画粉蝶飞舞时的薄翅。傍晚,微雨过后,夕阳返照,粉蝶又张开双翅匆匆飞舞,粘着了细雨的薄翅油粉腻滑,迎着烟岚,映照生辉。一个“腻”字联结薄翅与烟光两个词语,既写出特定时空中的粉蝶的形象特征,又反映了作者感受。这种体物入微,描写入神的高超的艺术手段,令人赞叹不已。一个油滑光腻的粉蝶形象,其行又是如何呢?接着作者推出两句: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用以状粉蝶的轻狂行为,以印证上片结尾的“轻狂”本性,况且又是天赋难移。古人常常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察,赋与蜂、蝶、杨花(飞絮)以人的情性。如狂蜂浪蝶,游蜂戏蝶,水性杨花等,均为轻狂薄行之物。欧阳修在《玉楼春》词有此描写:“南园粉蝶能无数,度翠穿红来复去,倡条冶叶恣留连,飘荡轻于花上絮。”“宿粉栖香无定所”、“轻无管系狂无数,水畔花飞风里絮”都是此“燕蝶轻狂”,“多情翻却似无情,赢得百花无限妒。”“算伊浑似薄情郎,去便不来来便去。”物以类聚。游蜂浪蝶相伴,又逐杨花飞絮,穿墙过院,轻狂冶游,居无定处。“才”与“又”的连用,逼进一层,群蝶追逐往还,寻花问柳,这与那些放荡冶游倡家的好色之徒、薄情之人,多么相象。是写蝶蜂飞絮,但又是喻人。从其行可窥透其情。这是全词的点染妙处。上片写其偷香,下片加之薄情,纵情追逐女色之,结拍处画龙点睛:“长是为花忙”,既是收束全词,又照应“天赋与轻狂”。蜂、蝶是为花忙,而喻人为女色而忙。
 这首词是借蝶喻人的比兴寄托的佳作。词旨是以粉蝶的轻狂托出眠花宿柳的轻薄男子。两者事似而切理,用典亦贴切。闺中思妇的眼中景、心中人、感情的爱怨,都浑化在字里行间。作者同情思妇,谴责薄幸人之思想,也深寓在描写的意象之中,让它自然流出。写境与喻境浑然一体,亦物亦人,自然超妙。可参读欧阳修《蝶恋花》词,不过那是直叙,而非借物喻人。
望江南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词写女子念远,“望”字为一篇之骨。望前梳洗,望中独倚,望后肠断;梳洗时之热望,独倚时之怨望,肠断时之失望,此皆神态心理之出色描摹,转折翻进,笔致“款款深深,低回不尽”(《白雨斋词评》语)。而写梳洗独倚之人,斜晖流水之景,纯属白描,笔致清新疏朗,于温词中别树一帜。
☚ 梦江南   荷叶杯 ☛

望江南

望江南

欧阳修


江南柳,花柳两相柔。花片落时沾酒盏,柳条低处拂人头。各自是风流。 江南月,如镜复如钩。似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

这是一首咏物小词。花柳风流,月照离愁,本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搬弄的话题,但一经高手点染,便脱俗套。本篇虽然意旨浅近,却趣味盎然。花片沾酒,柳条拂人,已如美女簪花,月映幽窗,自然成趣,而“似镜”、“似钩”的比喻更于自然中流露了构造上的巧思。
☚ 浣溪沙   蝶恋花 ☛

望江南

望江南

苏轼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此词开篇便不平凡,一句“春未老”便跳出了传统的伤春、惜春的陈旧格局,自有一股超拨之气,而“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规劝,更于超拨中为人生增添了几许盎然的诗意。
☚ 定风波   卜算子 ☛

望江南

望江南

吴文英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尽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流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这首词写杭州西湖的暮春景色,借景抒情,传达出伤春思人的心怀。上片写花落、人去、马停、船空,带有无可奈何的愁绪。下片写以醉解愁,但流莺声在,却残红难觅,情怀难以排遣,无可奈何的感慨愈加浓重。全词情景交融,辞彩艳丽,颇能体现梦窗词风。
☚ 夜游宫   唐多令 ☛

望江南wàng jiāng nán

❶旧时医药业谓石决明。《切口·医药》:“望江南: 石决明也。”
❷旧时花业谓决明花。《切口·花业》:“望江南: 决明花也。夏初下种,秋初开黄白花,秋深结荚,当嫩苗、嫩荚、嫩蕊时,摘取可烹食。”

望江南coffee senna

Cassia occidentalis,云实亚科决明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cm,茎直立,多分枝。羽状复叶,小叶6~10对。伞房总状花序顶生。7~8月开花,花黄色。荚果线形、4棱、棕色。种子多数。产喜马拉雅山、印度及南美。喜温暖、向阳,宜砂质壤土。播种或分株繁殖。盆栽观赏、花坛中心布置或作为南方露地丛植、行植的材料。
本属中国原产13种,引入栽培约10种。有观赏价值的常见种还有决明(C. tora),一年生草本,高1~2m,偶数羽状复叶,小叶3对,花通常2朵生于叶腋,总花梗极短,萼片5枚、分离,花冠黄色,荚果近菱形,淡褐色。

望江南

药名。出 《救荒本草》。又名野扁豆、羊角豆、假决明。为豆科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 的茎叶。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苦,寒,有小毒。入肝、胃、大肠经。肃肺,清肝,和胃,消肿解毒。
❶治咳嗽,哮喘,脘腹痞痛,高血压头痛,目赤,习惯性便秘。煎服: 6~9g。
❷治疔疮肿毒,虫蛇咬伤。鲜叶捣敷。叶含杜鹃花醇-7-鼠李糖苷和5,7,4′-三羟基-3′,6-二甲基黄酮-7-鼠李糖苷、大黄酚等。水提取物在体外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水煎剂对豚鼠回肠、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

望江南wàngjiāngnán

中药名。出《救荒本草》。别名假决明。为豆科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 的茎叶。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苦, 微寒,有小毒。入肝、胃、大肠经。肃肺清肝, 和胃解毒。治咳嗽, 哮喘, 胃痛, 高血压头痛, 目赤, 习惯性便秘。煎服: 6 ~ 9 克。治疔疮肿毒, 虫蛇咬伤。鲜叶捣敷。内服过量可引起腹泻、呕吐。叶含双蒽酮杂苷。水提取物在体外对发癣菌有抑制作用。叶及茎的水煎剂对豚鼠回肠、大鼠子宫有兴奋作用。

望江南

望江南

望江南,又名羊角豆、野扁豆、假决明。始载于《救荒本草》。为豆科植物望江南Cassia occidentalis L.的茎叶。原植物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本品味甘、苦,性平。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治疔疮痈肿、毒蛇咬伤、血淋、血尿及顽固性头痛等证。本品治痈肿及毒蛇咬伤多作外用,如《本草纲目拾遗》用干叶研末和醋调敷治肿毒; 治乳腺炎、蛇头疔、蜂窝组织炎。毛囊炎均可取鲜叶捣烂敷;治毒蛇毒虫咬伤,亦用鲜品捣敷并绞汁内服。此外,用全草水煎服,可治血淋、血尿; 叶与瘦猪肉加食盐少许煮服,可治顽固性头痛。煎服,6~9g;鲜品30~60g。
实验研究: 望江南叶含杜鹃花醇-7-鼠李糖甙、5,7,4′-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7-鼠李糖甙、大黄酚及双蒽酮等。种子含大黄素甲醚、大黄素甲醚-1-葡萄糖甙、1,8-二羟基-2-甲基蒽醌、1,4,5-三羟基-3-甲基-7-甲基氧基蒽醌、N-甲基吗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脂肪油、β-谷甾醇、毒蛋白、挥发油、半乳糖配甘露聚糖。果皮含芹菜素的碳键黄酮甙。
蒽醌类有致泻作用,毒蛋白有毒性,不可作饲料,但狗多食后,可对此抗原获得免疫。

☚ 马蔺花   仙人掌 ☛

《望江南》wang jiang nan

Watching Jiangnan,five poems→瞿佑 (Qu You)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42:46